娱乐

琼瑶含泪为病夫插管
平鑫涛子发声明反驳

琼瑶(右起)与丈夫平鑫涛结婚38年。(网络图)

(台北2日讯)台湾知名作家琼瑶日前在脸书吐露,结缡近40年的老公平鑫涛因失智住院,并指“鑫涛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但是,他的儿女并不愿意接受这事实!”

不过,平鑫涛儿子平云2日深夜透过女儿脸书发声明,驳斥此事。



和继子女闹翻

据台湾媒体报道,今年5月9日,琼瑶与丈夫平鑫涛的结婚38周年,然而平鑫涛却罹患血管型失智症,已住院400多天,琼瑶30日在脸书贴文,不忍心让丈夫插鼻胃管,因此和继子女闹翻,后来在麻醉科医师侯文咏的劝说下屈服了,但她看到平鑫涛插管不适后,觉得自己背叛另一半,让她自责想从荣总(台湾医院)一跃而下。

平鑫涛去年3月中风,79岁琼瑶这段时间在脸书记录内心的煎熬,她不忍对方承受插鼻胃管的痛苦,但继子女却坚决要让爸爸插管,并要她打电话给家庭医生侯文咏,侯文咏建议她插管,“鼻胃管是很普通的东西,现在不插管,他注定是死,插了管还可以继续治疗,如果治疗效果不好,你再把鼻胃管拿掉不就好了?为什么这么固执呢?”琼瑶最后只好“含泪投降”让平鑫涛插管。

不过琼瑶看到老公因插鼻胃管而不适呻吟,她便难过写道:“我觉得我和鑫涛之间,那漫长的50多年,始终有条牵得紧紧的线,让我们分不开,也逃不掉,现在,这条线已经不见了!他不再爱我了,我,不是在他失智时失去他的,是在我背叛他时失去他的!我再也感觉不到他的爱,他的温柔,他的体贴!50几年的相知相许,在此刻化为轻烟,不用等到他离开这世界,我已经失去了他!”



琼瑶认为,她要为背叛付出代价,因此萌生从荣总一跃而下的念头,她最后沮丧的写道︰“没有你,我也心无所恋!所以,我先走一步!不知道荣总的顶楼是多少层?不知道我纵身一跃时,会不会像雪花?或者,不是雪花,而是血花!现在,我‘唯有一死酬知己,报答今生未了情’。”

对此,根据报道,侯文咏回应:“这事我非当事人,医疗问题不便公开发言,谢谢询问。”

平鑫涛儿子平云发声明驳斥

平鑫涛儿子平云2日深夜透过女儿脸书发声明表示,从未有医生判定平鑫涛病危或陷入重度昏迷,他只是失智而已。

以下为声明全文:

【一封沉重的公开信】

琼瑶阿姨:

自从3月12日您发表写给中维、谡琼的公开信后,这一个半月来一路看您的发文,心情也从一开始的体谅与理解,逐渐转变成心痛与不解。尽管您在文章中所述有许多地方跟事实有所出入,基于我们对于父亲的尊重,一直隐忍至今。但看了您4月28日的发文甚至不惜动用三字经开骂,考虑良久,觉得还是需要代表我们三个子女表达一下我们的立场。

您要表达您对安乐死的支持,我们一向尊重。您要追忆过往跟父亲的恩爱,我们没有意见。您要藉由贬损、丑化我们来凸显您照顾父亲的伟大,我们概括承受。但我们不能接受的是,父亲的病情被炒作成有如本土连续剧般的八卦题材。看到一群并不清楚事情来龙去脉真相的网友跟着批评、指责,让我深深有一种荒谬的感觉。他们讲的不是什么陌生人,而是我们的父亲啊!当这些事不关己的网友在拚命按赞、分享之际,他们也仿佛在责备我们:“怎么不早点让我们的父亲去死,要让琼瑶受这种苦?”这原本是我们的家务事,却被迫将父亲的生命送上公审的祭台(而且大家都告诉我们应该判父亲死刑),对身为子女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件多么残忍又令人感到心痛的事!

您一直念兹在兹插鼻胃管的事,但其实真正的重点始终不在于究竟要不要插鼻胃管这件事,而是我们跟您对于父亲值不值得继续活下去的认知不同。父亲的遗嘱写得很清楚(跟是不是出自您打的字没有关系,我们也有当面向父亲确认父亲的意愿):“当我病危的时候,请你们不要把我送进加护病房。我不要任何管子和医疗器具来维持我的生命。更不要死在冰冷的加护病房里。所以,无论是气切、电击、插管、鼻胃管、导尿管……通通不要,让我走得清清爽爽。”开宗明义的前提就是“当我病危的时候”,但问题是所有医生自始至终从来都没有判定过父亲病危或陷入重度昏迷,他只是失智而已。

您真正一直无法接受的其实是父亲“失智”这件事。对于您来说,父亲得了失智症,不再记得您,无法对您说爱,就是“没有灵魂的肉体”,就不值得活下去,不如去安乐死。但对我们来说,即使父亲得了失智症,不记得我们了也没有关系,只要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好地活着就足够了。他不记得我们,但我们对他的记忆还在,不会因此影响我们对他的敬爱。我们从来没有不能接受父亲失智、退化这件事,他当然无法再回到以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大平先生了,但他还是我们的父亲,这一点就够了。我也想以您一再提及的蔡佳芬医师书上的一句话提醒您:“他的记忆失落了,但他仍渴求爱与被爱”。

还记得您在完全未跟我们商量的情形下,就自行将父亲从荣总转到XX医院时对我们说:“对我来说,你们的父亲已经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肉体,从今以后请你们自己照顾,我要去过我自己的生活了。”既然如此,就请将父亲还给我们吧,这是我们最沉痛的请求。

最后,为了避免继续造成误会下去,请容我针对父亲最后两次住进荣总的事实做一些澄清(我都是当事人,人都在现场,应该也有资格说这些话)。

第一次是父亲突然发高烧呕吐,神智不清,您来电要我带着父亲的遗嘱赶到荣总急诊室。我赶到急诊室后,您却只是一直在跟医生强调“我是琼瑶”、“我的先生是重度失智”,放着父亲在一旁呻吟,禁止医生做任何医疗处置,反而急着跟医生逐字念遗嘱内容,我的心里十分着急,连陈主任也束手无策。后来是急诊室的总医师看了遗嘱,冷静且耐心地跟您解释:“遗嘱上写的是‘病危’,但平伯伯还没有到病危的程度,应该只是因为感染造成发烧,只要施以适当的治疗就可以痊愈,您不必太过担心。”您的情绪才比较缓和下来。当时完全没有讨论要不要插鼻胃管的事。

后来父亲被移到急诊室加护病房观察,早上7点多淑玲先陪您回去休息,晚一点平珩也赶来,剩我们两个一起陪伴父亲。父亲在急诊室加护病房病情稳定下来,也逐渐退烧了,蔡佳芬医师过来探视后说,父亲已可转到一般病房,但一般病房没有床位要等,如果我们不介意的话,她可以帮忙先安排到精神科病房。我和平珩当然马上同意。

病房因为需要整理,在转到病房之前,父亲先被推到精神科的备用房间等待。这时父亲已经退烧恢复神智了,因为鼻子上还插着氧气管(这时候根本没有插鼻胃管),父亲醒来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问“为什么要给我动手术?”(他以为插氧气管是要动手术)我和平珩还有护士都跟他解释没有要给他动手术,请他放心,他才安下心来,还发挥一贯的幽默感跟护士小姐说笑,说护士小姐这么体贴细心,问她要不要来皇冠上班?逗得护士小姐咯咯笑。但就像您一直强调的,健忘的父亲后来又忘了这件事,才会又跟您交代他不要动手术。从头到尾,这件事都跟插鼻胃管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么后来为什么会插鼻胃管呢?父亲在等待室的时候,精神科的医师跟我们商量,问我们急诊室加护病房的医师有没有建议插鼻胃管?我们说没有。医师进一步解释:站在病人的立场,因为现在发烧的原因不明,还在检验中,为了避免吃东西和喂药时呛到,造成二次感染,还是建议先插鼻胃管比较安全,等父亲恢复后就可以拔掉,只是暂时性的安全措施。因为立即要喂药,如果同意插管的话,建议就马上插比较好。我和平珩商量后,决定尊重医师的专业判断同意插管。护士小姐还好心地提醒,他们的病房只有硬管,插了比较不舒服,建议我们可以自费去买比较细的软管,平珩马上去买。从头到尾,这件事(之所以插管)都跟医院误判是肺部感染一点关系都没有,当然更谈不上是“白插”了。

我当天待到下午一点多,看父亲的情况稳定了,就先离开医院回公司上班,平珩则待到更晚。想不到等到您下午4点回到医院,看到父亲插了鼻胃管就勃然大怒,指责我们背着您偷偷插管。我之后两度想要跟您解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都被您打断,完全不由分说,最后更写成4月23日的贴文,其中所述的时间和事情经过与事实有极多出入,令人遗憾。

至于父亲这次长期住院,起因并非突发性的发烧,而是另一位印尼看护安妮照顾不周让父亲摔倒,脑部受到撞击引发中风。看了您的文章更感到十分讶异,虽说人生如戏,但那些戏剧化的“情节”和“对白”究竟是怎么来的(连我也成了“演员”之一)?我没有如您小说家、编剧家的文笔,只能就事实做一点澄清:

我不知道刘医师是否事先跟您有所协议或默契,当天是刘医师约齐所有家属一起解释病情。现场的气氛凝重,我们一边听刘医师解释父亲的病情,平莹一边掉泪,我们的心情和表情都十分沉重,但很抱歉没有撕心裂肺地哭吼。刘医师解释完父亲的病情后委婉地说,站在医师的立场不会放弃病人,只要病人和家属愿意接受治疗,他们一定会尽力治疗。但她看过这么多病人,各种情况都遇过,无论家属做任何决定,她都可以理解(意思是即使放弃治疗也没有关系)。您一直在意和追问的是,如果接受治疗,父亲还可不可以恢复到过去的样子?刘医师断言,每次中风,父亲的状况就会再下滑一些,即使度过这次难关,状况也只会持续下滑,是不可能再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了,问我们可不可以接受?如果还是决定接受治疗,接下就要考虑插鼻胃管的问题。如果不插鼻胃管,就是打点滴维持一点营养,一直到病人撑不下去过世为止(也就是让父亲慢慢饿死)。

平珩问:“如果不插鼻胃管,通常可以撑多久?”刘医师说不一定,快则几天,但也可能拖上一阵子,他们无法肯定。真的就要让父亲这样慢慢饿死吗?我们心里都感到十分不忍,事关父亲的生死,一时之间实在难以决定,三个人面面相觑,无法开口。过了片刻,平莹身为大姐,率先打破沉默,问刘医师:“如果现在不插管,有没有立即的生命危险?”刘医师回答说没有。平莹就说:“这么大的事情,我们一时很难决定,可否暂时先维持基本的治疗观察看看,再给我们一些时间商量?”刘医师表示完全可以理解,就结束了当天的家属说明会。这就是当天发生的全部事实经过,您文中那些精采的情节和对话,我实在完全不知道是怎么跑出来的?专业如刘医师,即使私下赞同您的意见,也不可能对其他家属说出这样的话、表现出这样的态度来。

至于插鼻胃管的决定,则是几天以后的事。我们衡量父亲一直是生命的斗士,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从来不会放弃(无论是对他的事业,还是自己的身体),他也曾多次化不可能为可能。我们并询问了一些医生朋友的意见,最后才做成这个决定。这当然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跟您的沟通更是困难。对您来说,您认为父亲应该死;对我们来说,我们选择了让父亲活下去。但如果您说一个人没有权利决定另一个人该如何生、如何死,那么岂不更没有权利决定另一个人该不该生、该不该死?这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我们和您只是做了不同的选择,不是罪大恶极。

事实上,父亲在插了鼻胃管后也并没有如您所说的一睡不醒。父亲顺利恢复意识,有一段时间还能做简单的应答和数数,您每次总要追问父亲爱不爱您,他也都会回答。但他的持续退化是必然的,我们都有心理准备,也都可以接受,我们从来没有企求父亲要回到以前的样子。没有人会期望看到自己的父亲卧病在床,这一年多来,两头奔忙、心力交瘁的并不是只有您一个人而已。但即使现在要我再做一次相同的抉择,我还是会做同样的决定,我并不后悔。

您和父亲感情的事,外人无从置喙,但身为子女,我们从来不曾忘记当年发生过的种种事情以及自己母亲所受到的委屈与痛苦。如果一段爱情是建立在伤害另一个人、建立在另一个女人的牺牲上,那么这样的爱情无论如何并不伟大,也不值得拿来歌颂炫耀。我们一直难以理解您这一连串发文的目的,除了为了出书,所求为何?原本可以引起社会大众对于长照议题的正面讨论,可惜最后却流于个人情绪的负面发泄。父亲50年来对您的照顾总是尽心尽力、无微不至,我们很感谢这一年多年来您反过来对父亲的照顾,但比起台湾百分之六十多长照家庭必须完全靠亲人自己照料的辛苦,您有1个秘书、2个看护、1个佣人可以使唤,您有儿孙,父亲也有自己的子女,您并非孤立无援。我们也很感谢虽然非亲非故,但一年多来放弃休假、真正24小时一直在病房里陪伴、照料父亲的印尼看护。我们十分愿意照顾自己的父亲(但之前平莹提议说要把父亲接回她家照顾,您却马上一口回绝),我们也很乐意见到您放下心中的重担,出去散散心,筹备新戏、写新的小说,更衷心希望,关于这件“家务事”的纷纷扰扰,能够到此为止。

以上,如有冒犯之处,敬祈见谅。也祝您 身体健康 写作顺利

平云 敬上

新闻来源:中央社

反应

 

娱乐

亲曝《窗外》在台解禁主因 琼瑶:当时被逼到想自杀

(台北11日讯)获得今年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的林青霞第一部电影《窗外》在金马影展上终于解禁,观众得以看到林青霞17岁时清纯面貌,也看到琼瑶第一部创作小说登上银幕。

事实上当年琼瑶为了保全母亲打了三年官司,阻止在台湾上映,这回琼瑶首肯来自于林青霞请托,琼瑶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我为了这部电影不知道哭了多少次,当时被逼到想自杀,但如今父母过世,觉得人生也应该没有什么仇恨了。”

《窗外》当年首度被翻拍成黑白电影,片子上映之后,因半自传色彩将母亲形容成反派,引发琼瑶母亲极度不满,费了好大功夫才修复情感。

没想到1973年宋存寿导演再度把琼瑶的成名作《窗外》再次搬上银幕,并由新人林青霞主演,琼瑶不愿意母女关系节外生枝,于是诉诸法律与导演对簿公堂,最终琼瑶获胜,她虽勉强同意影片拍摄,但禁止影片在台湾上映。

这部电影对琼瑶来说是锥心之痛,她说之前林青就曾希望同意《窗外》重映,但是她始终没有松口,直到去年,林青霞把修复版电影从手机上传了给琼瑶看,她才终于同意让这部电影重映。

琼瑶说她在《还珠格格》一书裡写过一句金句:“饶恕,是世间最大的美德!”也是给这部电影最后的结论。

其实今年85岁的琼瑶总共出版71部小说,金句超多,《窗外》是她第一本创作,原本写完《雪花飘落之前》,琼瑶没有计划再写书,但她因缘际会认识了马来西亚的读者粉丝孟瑞,对方初中时读琼瑶小说,就会记下里面的金句。

他将过去写下的琼瑶小说金句寄给琼瑶后,让琼瑶大获感动,想起网路上有很多她的金句,都是取自戏剧,但最后都被人恶搞且错误丛生。她一时感慨,邀请对方可以试着将作品金句都挑出来。

没想到半个月以后,孟瑞果真发给琼瑶,琼瑶被深深感动决定要一起联名出版,她说:“以前大家都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琼瑶,一直不敢相信,没想到真的有位这么年轻的马来西亚粉丝可以这么懂我。”

琼瑶十分重视这次出版的《琼章瑶句》,先前因为封面照片延迟发行,目前已确定将于11月15日正式上架开卖,并作为她第一本烫金流水编号1000本,卖完就将绝版!

她表示这将会是她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本书,也是创作六十周年的压轴。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