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别忽略制造业比重/谢祥锦 

近年来,一些新兴经济体都开始出现一种热衷于提高第三行业比重,降低第二行业比重的现象;似乎第三行业比重越高丶第二行业比重越低,经济质量就越好。

事实上,执着于提升服务业的比重而忽略了制造业,是不符合理性的。



提升服务业对国家、区域而言,确实是举足轻重,不过作为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以及必须关注内部基础设施等投资的区域,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盟在经济上仍然需要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服务业的经济比重上升是大趋势,不过工业作为经济的脊梁,也是不可或缺的。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为51.8,高于预期51.7,这也是中国经济恢复稳健的迹象。在东盟,制造业的PMI也同样地有所提升。PMI指数50以上表示经济扩展,而低于50点的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

不久前,《日本经济新闻》和其他的媒体的报道,东盟大部分国家的制造业都在增长中。以越南为例子,这个国家是东盟之中PMI增长最多的,达54.6,是21个月的新高。

随着新订单的增加,越南企业连续第五个月上调了产量。

另据报道,目前越南制造业产量的扩张速度,是自2015年5月以来的最大幅度。菲律宾在3月的PMI为53.8,而我国的邻国新加坡的PMI指数则从2月份的50.9上升到3月的51.2。



PMI逊其他东盟国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几乎所有的东盟国家的PMI都呈增长,但是只有马来西亚的例外。马来西亚的3月份PMI指数为49.5,低于其他的东盟国家。

有分析员指出,一方面大马的制造业者需要在进口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保持利润,但另一方面货物需求下降,制造业者需要通过保持销售价格的上涨来保持竞争力。

大马的PMI低于50,这表示我国的经济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而改善马来西亚的经济和提升制造业脱不了干系。

马来西亚在制造业方面具其实仍有相当大的潜能。美国房地产咨询公司高纬环球(Cushman Wakefield)在2月份发布的2017年制造业风险指数报告指出,马来西亚拥有优质基础建设服务,在物流方面也相当出色,在设立据点指数(Established Location Index)位居榜首,比中国还要高。但是,尽管有这样的高潜能,缺乏妥当的政策与策略,马来西亚的制造业仍然会面对问题。

借鉴中国2025策略

在提升制造业方面,安邦智库(Anbound)认为,马来西亚可以借鉴一些“中国制造2025”的策略,以及其他国家、区域在推动制造业的方案:

第一,马来西亚应该加强创新,尤其是改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并加强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快推进新材料和机械化。

第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尤其是在信息网络方面的结合,以及注重于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技术。

第三,加强工业发展基础能力,而且必须大力关注在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关键技术和产品的急需,以求突破重点领域发展的基础性瓶颈。

第四,栽培、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尤其是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而这突出技职教育、企业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第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行业壁垒。

第六,改善融资方面,尤其是银行借贷文化,让私人企业可以获得较低成本的银行融资。

在东盟加强一体化的当下,制造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我国也有必要重视这个经济的脊梁。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已见顶 但贸易紧张关系仍继续

(伦敦16日讯)经济学人智库(EIU)表示,随着消费品行业全球需求升高,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情况已经见顶。

该机构也预测,随着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该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紧张关系还会持续。

EIU称:“我们认为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最糟糕时期已经过去,企业看到盈利能力下降会放缓投资活动,这将推动产能增长放慢。”

中国是否存在异常的产能过剩,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美国财长耶伦和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都就产能过剩问题向北京施压。

EIU表示,中国的电子产品和其他消费品行业,的确经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但这可能只是暂时的,全球零售销售将在2024年出现周期性回升。今年年初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的零售数据都好于预期。 

EIU认为,中国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和建筑机械,原因是多年来的房地产市场滑坡导致需求出现结构性萎缩。

EIU表示,包括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电机、汽车和制药行业产能过剩压力较为温和。

但尽管如此,EIU认为2024年全年一系列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和潜在盈利能力“可能仍将低于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EIU补充称,虽然中国可能增加绿色能源行业的需求侧支持,而且全球需求可能加速,但或不足以让其他国家停止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等行业的贸易保护措施。

该报告指出,“贸易紧张局势不仅源于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也源于中国产品竞争力的上升,特别是在‘战略性’领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