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油棕克隆培植缓慢/朱乾海

油棕是全球最珍贵的油产作物,几十年来,棕油生产不曾中断过,2013时已达3000万吨。

尽管棕油价格有时会低糜一段时间,但产量却没有下跌。棕油的需求一直在增加,除了食用,它今天也是生物柴油的原料。



油棕是雌雄同株的植物,但果串的形成得靠来自别株的花粉,遗传上,如果用田间自然授粉产生的种籽栽种,长出来的植株很不整齐,产量不一。

反过来,如果鉴定一些特别好的树,以无性繁殖的方法培植,这些树称为克隆(Clone),它们在形态或产量上则完全一致。

不少多年生作物,通过无性繁殖方法培植遗传上统一树种,榴槤是一个例子,猫山王、黑刺等都是克隆,虽然它们并非组培植株,榴槤是用嫁接方,香蕉除了组培,也可用吸根繁殖。

组培顾名思义,从一株优良的植株取其组织,在实验室裡让组织形成胼胝体(Callus),再发展形成胚状体(Embrgoid),然后长出叶。

换不同的培养剂,让它长出根,然后移种到苗圃,选做组的优良树称为源株(Ortet),从源株繁衍出来商业种植的无性系分析称为Ramets。



油棕组培技术或称克隆技术,很困难、很费时。对油棕组培的生物知识,我们还没有完全把握好。

组织培养油棕始于60年代,到70年代期宣佈研究成功。组织培植油棕1977年第一次在大马种植。

组培油棕供应不足

正当准备商业种植克隆时,不幸的事情发生:打花反常,果串夭逝。

从80年代起,大量的研究工作集中在不正常开花。

到90年代末,种植克隆油棕从保守到放胆种,2008年时全球也只是种了300万株,和3亿株DXP籽生树相较,克隆油棕种得很少。

今天,很多地方都在试种组培油棕,商业组培油棕的面积也在扩张,尤其是有组培实验室的大园坵。

现实的情况是组培油棕的供应还不夠。

2016年的种植者大会在砂拉越古晋举行,大马棕油局的一份报告指出,大马年产克隆油棕700万株,很难达到2017年的需求4000万株。

油棕组培或克隆的研究已有40年,我们已做到从80至90%的源株获得胚状体,但经过实验观察,最后鉴定可以商业栽种只剩下少过50%的源株。

克隆油棕高产有下述实验证:

实验1:观察27组树,最好的克隆其油产比DXP籽生树高21%。

实验2:最好的克隆其油产比对照的DXP高35%, 平均每公顷油产8.2吨,DXP则6.2吨。

实验3:来自4个园坵的数字显示,克隆的鲜果串产量比DXP高17%,榨油厂的数字显示克隆的榨油率比DXP多15%。

克隆植株的一致性对采果规划有利,但坏处是当病害来袭,如果感染每株树都不能幸免。

反应

 

财经

油棕树应种多密?/朱乾海博士

土质好的地方种植油棕密度较低,光照强、水份足的地方种植密度较高。

油棕种植密度介于每公顷118至158株,但新种时的密度,普遍是每公顷136至143株。

土质好的地方种植密度较低,光照强、水份足的地方种植密度较高,如果种植环境没有足够的光照,密度较低比较适宜。



若有资金问题,有经验的种植人在开始种植时会选择较高密度种植。

树龄尚小,树叶还在伸张中,树冠其实已被此接触。种植密度如果每公顷是136至143株,有按时施肥,气候正常,5年树龄左右的树已有完整的树冠,叶片30至40张(即4至5螺旋圈的叶)。

叶子太多影响产量

叶子太少,浪费光源,产量不高;叶子太多,树与树争夺光照,光合作用弱,叶子和树身增长,影响有性繁殖的果串成形。

既然叶子太多影响产量,多余的叶子必需修割掉。修割叶子还有其他原因:



*采割鲜果串时有空间使力

*割除不撑托果串用途的老叶

*减少散果跌下藏在叶腋里

*减少附生在叶腋的附生植

*除去枯叶和病叶,促进新的健康叶子快速成长

密度太高争阳光

太过密集的树冠,诚如上文所述,不利生产果串。种植密度太高,同样也因争夺阳光,不利产量。

植株愈长愈高,树叶愈长愈长。明显的,采割果串愈来愈困难。

园地阴暗,树行间草木不生导致土蚀。

种植密度和产量的实验做了很多,但却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凭经验,一旦产量下跌而怀疑可能是密度问题所致,将密度稀释,产量很快就提升。

2方法稀释密度

有两个方法稀释密度,一是有规则的稀释,每数株树除去一株,这株树在原来的排列位置上除去后,不会影响整体树的平衡分布。这个方法的弱点是除去的树可能是高产树。

第二个方法是除去“价值低”的树,如染病的、发育不健全的、不打果的、打果特别少的、后来补种而一直长不好的树。

产量特别少的树最好先做记号,然后视察它的产量一年半载,证实后才将它砍除。

经过这一轮稀释,园丘的产量会提升,同时省了一些肥料和人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