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陈友信:为教育鞠躬尽瘁
已故郭鹤尧膺陈嘉庚精神奖

已故郭鹤尧是“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得主。

(吉隆坡23日讯)2016年“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受奖人名单揭晓,已故丹斯里郭鹤尧荣膺此项殊荣。

这项由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设立的“陈嘉庚精神奖”于2014年创设,首届授予李氏基金,第二届授予杨贵谊与蒙福少年城;该奖项主要是为了表扬对国家社会有实质贡献、在推动文教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个人或团体,每年最多授予3名受奖人。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董事暨陈嘉庚文化中心联合主席兼“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陈友信公布授奖名单时表示,评委会自接受提名开始截至8月,共接获6份提名表格,包括4名个人提名与2个团体。

陈友信透露,评选委员会经过缜密深入的审议之后,决定颁发“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予已故郭鹤尧,主要是他生前为社会奉献、为教育鞠躬尽瘁。

陈友信宣读受奖人简履时表示,郭老先生在华人社会,尤其是柔佛州,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其当仁不让的精神和卓越的贡献,具体反映在柔佛新山宽柔小学五校(即宽柔一小、二小、三小、四小及五小)、士姑来国光小学、新山宽柔中学以及南方大学学院等学府的建设和拓展。

“郭老曾担任这些学府的董事长,他促成宽柔一小和四小成功迁校;也协助完成宽柔二小、三小及五小的扩建校舍工程。他推动国光小学扩建校舍计划,使这所小学发展成为全马规模最大的小学;他甚至把创建国光二校的梦想变成现实,并且在1998年正式开课。”

捐100万储蓄设宽柔基金会



陈友信表示,郭老实际上并非大富大贵,但是对于教育,他从不吝啬;2002年他将自己一生储蓄的100万令吉捐献出来,成立宽柔基金会,协助清寒子弟,甚至提供教师退休福利金。

他说,就后者而言,在当时可谓开风气之先;更难能可贵的是,郭老坚持不以个人的名字命名这个基金会。

不以个人名字命名

在发展高等教育方面,郭老是南方学院(今称南方大学学院)成立的4位发起人之一,曾担任该学府的第一任和第二任董事长。因此,我国著名学者郑良树教授以集美学村作为参照,将宽柔小学、宽柔中学以及南方大学学院合称为“宽柔学村”。

2012年10月13日,郭鹤尧与世长辞,享寿96岁。

陈凯希:郭老得奖实至名归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董事暨陈嘉庚文化中心联合主席陈凯希指出,郭老活跃于社团,包括新山中华公会、中华商会、新山福建会馆、新山福州十邑会馆等,做事务实,积极领导但不跋扈,任内建树良多,赢得口碑。

陈凯希亦是本届陈嘉庚精神奖的评委之一。他表示,今届精神奖颁授予郭鹤尧,堪称实至名归;郭老对社会与教育的长期奉献,显现了陈嘉庚服务社会、促进建设及兴学办教的核心精神。

下月22日颁奖

本届精神奖的评选委员会成员包括陈友信、陈凯希、吴木炎、骆荣福、黄循营及祝家丰。

“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颁奖典礼”将与“百年海乡情·开拓新思路:2016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晚宴”,同时于10月22日(星期六)傍晚7时30分,在巴生福建会馆隆重举行;届时将在颁奖典礼播放受奖人短片,歌颂郭鹤尧的伟大事迹。

欲知详情或购席参与,请联系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办事处03-2276 4445,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反应

 

文教

嘉庚精神像挖不完的宝藏 冀也传播到其他族群

(吉隆坡11日讯)被誉为“像挖不完宝藏”的嘉庚精神,不仅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的遗产;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发起人拿督陈友信指出,希望有朝一日,弘扬嘉庚精神的中华文化也能够传播到其他族群。

配合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今年迈入10周年而展开的“庚·续:嘉庚精神·继往开来”系列活动,从10月展开至今,作为最后一场活动的2023年嘉庚国际论坛圆桌会议今日终于为今届嘉庚盛事画下完美句点。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董事拿督翁清玉致词时表示,陈嘉庚的传奇人生与伟大精神,是华人社会珍贵的人文遗产,至今也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此次圆桌会议邀请各界精英齐聚,除了探讨嘉庚精神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交流各国经验,从而梳理出嘉庚精神的当代意义,甚至是如何将嘉庚精神化成一道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世界大同的能量泉源。”

 从侨领到桥梁

同时,陈友信指出,“嘉庚精神”要更好地扮演从“侨”到“桥”的角色,就必须跨文化、跨年代、跨国界,把嘉庚精神推广至全世界,让年轻一代铭记,必须献身为社会做出贡献。

“侨”到“桥”意喻陈嘉庚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侨”领,更是连接、沟通世界华人的一座“桥”梁。

今日于隆雪中华大会堂举办的圆桌会议,主题为“ 以商养文:嘉庚精神的传播与影响”,由《南洋商报》总编辑罗依薇担任会议主持人,3位引言人包括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董事暨文化中心副主席锺启章、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学术董事潘永强博士,以及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陈嘉庚教育公益基金秘书长吕佩橙博士。

2023年嘉庚国际论坛由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主办、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与《南洋商报》协办。

金钱如肥料 散播才有用

锺启章在圆桌会议上表示,陈嘉庚倾资兴学的精神众所周知,他一生为了办学究竟捐过多少钱,人们已经很难算得清了。

“与陈嘉庚交往较深的作家洪丝丝在《陈嘉庚办学记》一书序言中提到,陈嘉庚一生对教育事业所捐献的钱,如果当时买了黄金 ,估计相当于现在的1亿美元左右。”

陈嘉庚对金钱的见解是“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根据资料,直至1934年,他经商30年获利1900万元,仅资助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就花去800万元,约占盈利总额的42%。

他指出,陈嘉庚之所以倾资兴学,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要提升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要从教育着手,只有先办好教育,人民才能够富有,国家才能够强大。

“当一个民族富裕,国家强大之后,就要永续传承,而这个传承,就需要借助文化的弘扬。在大马而言,华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透过华文教育而让中华文化不废江河万古流。”

他继说:“如今,大马的华文教育从小学到大专,已拥有一套完善的体系,被形容为两岸三地以外最完整的中文教育体系。不仅如此,‘嘉庚精神’已不仅限于兴学办教,也包括关注和支援文化活动,除了以商养校,也以商养文。”

他补充,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弘扬嘉庚精神,不断提升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在今天看来更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忽略培养学生软实力

潘永强强调,大马重视教育,可却对文化、学术和艺术缺乏积极和热情,这将导致新一代难以从富强到文雅。

“虽说我国重视教育,但大部分都偏重于硬体设施,而忽略了学生的软实力培养。”

陈嘉庚遗留给人们的,不只是物质遗产,更重要的是华族文化精神。年轻人或新一代需要共同的公民教育,要打造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除了把国民精神现代化,也必须在文化和艺术上着力。

“在推广文化和艺术方面,媒体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应报导更多与文化和艺术有关的资讯,这将有助于提升国民的鉴赏能力、文化水平和艺术素质。”

让孩子从小接触伟大历史生平

吕佩橙就传播嘉庚精神、提升教育领域文化影响力,从3个层面做分析。

“一是‘国之所强’,让嘉庚精神浸润青少年成为强国的基石,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二是‘家之所传’,让华侨华人优良家风更广泛得以认同和传承,并激发感恩之情,培育和弘扬优良美德。

“三是‘师之所教’,让教师成为传播嘉庚精神的载体和立德立身的引路人。”

她建议,研究陈嘉庚的学者可研究一套适合中小学教育的课程,让孩子从小接触陈嘉庚的伟大历史生平,并效法嘉庚精神。

“教育离不开教师,陈嘉庚的家国情怀和教育情怀不仅是浸润、涵养师德的活水源头,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力抓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