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南海之争 不必“硬来”/陈钊伦

南海主权之争,一直都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博弈,路人皆知。



荷兰海牙常设仲裁庭12日判决菲律宾在南海主权诉求中胜诉后,南海局势箭拔弩张;在中方传出已下达“不惜一战”的指示后,坊间更是绘声绘影,社交媒体广传“开战”之说,战事被说成是一触即发。

我省略报章已多次论述的南海主权争议的背景。简单来说,南海争议不外是大国设下的棋局,小国,乃至仲裁庭,可说犹如棋盘上棋子,进退任由大国决定,表面看似在维护国家主权,寸土必争,实则是大国的布局。

有了这个概念,不难理解涉及主权争议的东盟国家,如菲律宾、越南、汶莱和我国,在整个南海主权之争,只是不起眼的小兵,甚至不由自主,受控于幕后大国的手里。

菲谈判筹码

《时代》在针对英国脱欧的封面报道中提到不需要战争,便已瓦解了欧盟。在区域化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已不需要发动战争占领国土;国与国之间的角力与竞争,更已从“硬实力”,转为更内敛的“软实力”,或是以利诱,或是用文化与科技渗透,扩大国家“版图”。



谁能掌握大趋势、开创大格局,将决定泱泱大国的高度。

南海争议不是以武力定胜负的战役。谁能取得东南亚各国的信任,谁便是霸主;谁能让东南亚各国共荣共赢,谁主王朝。

刚上任的菲律宾新总统杜特蒂在面对南海课题时,便一直重申不能与中国硬碰,事先更表明就算胜诉,也会和中国坐下来协商。南海主权对菲律宾而言,更像是菲律宾与中国谈判的筹码或交换利益的条件。

再加上,中国“一带一路”的合作框架的倡议,以及设立亚投行协助东南亚国家发展基建,皆为扩张国力至东南亚,打造大中华圈的国际新秩序;南海开战,只会两败俱伤。

不兵戎相见

在这样的前提下,南海争议将不会是兵戎相见的局面,更多时候只是摆姿态的对峙,让美国和当地国家看到不只是美国有实力当“大哥”。

台湾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创办人高希均曾提及在两岸和平中,台北领导人的成就不是“买到了最新的武器”,而北京领导人的成就不是“飞弹吓阻了台独”,而是“双方增加互信,推动对谈”。他说,能劝说两岸进行对谈,谋取双赢就是进步。

在南海主权课题上,这是一样的道理,国际舞台讲究的是实力与利益。大国有他们的战略,周边小国则应更关心环境与局势的变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还要从大国格局的角度思考如何能在大国角力中,保护自己在本区域的利益。

反应

 

国际

交付首位海外顾客 印度导弹前进南海抗中

(新德里19日讯)两年多前,印度和菲律宾签下价值3.75亿美元(约18亿令吉)的合约,出售三套“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巡弋导弹系统,让马尼拉成为第一名海外顾客。

综合外电报道,印度空军预定周五(19日)将首批导弹和发射器交付菲律宾,以提供海军陆战队使用。

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员证实,印度空军将出动C-17“全球霸王”(C-17 Globemaster),以及俄制伊尔(Il)-76运输机,运送“布拉莫斯”导弹系统到菲律宾。而对菲国海军陆战队的相关训练,则将在稍晚进行。

中国在南海的军事自信与日俱增,而在全球对这日益担忧的背景下,印度一直考虑,要进一步扩大与菲律宾的国防关系。

据说除了菲律宾外,阿根廷等国也表示,对采购这款能从潜舰、军舰,战机或陆地平台发射的导弹感兴趣。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