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鉴往知今 砖甓砚

《永和九年八月十五日》与《永和九年》 永和(公元345年至356年)是东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共计十二年。“永和九年”年号的砖砚,因为天下第一帖—-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写就于这一年、并以“永和九年”为序文开首句,因而名满天下,千古以来成为海内外好古尚文的雅士必求之名砖珍砚。图中《永和九年八月十五日》完整一方的晋砖,距今1千663年,寓意美好,堪称稀世珍品,另一方《永和九年》乌黑亮丽,乃坚密细润的刚胎,制砚发墨不亚于端歙可遇不可求。(本无居 照片提供)

砖砚,不仅仅是研墨的文房工具,它参与了汉字文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各项任务。它的前世,担当着中华文明上层建筑的要角;它的今世,悄悄地被善感的文人雅士收进了各自的书斋;它的来世,必也将带着显赫的资龄,扮演着一位无声胜有声的说书先生,细诉那朝代更替的往事如烟。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镜头回溯到1924年7月……

鲁迅与其弟周作人失和,于是搬离八道湾的房子,在砖塔胡同贷房而住。1924年5月25日,鲁迅搬到新买的西三条新居后,并在1924年6月11日返回八道湾的家中打算取出个人书籍物品,不料惨遭周作人和其日籍太太羽田信子的谩骂和殴打;忙乱之中,正如鲁迅当日的日记所描述:“然终取书,器而出”。

被鲁迅从旧居抢救出来的“器”,正是一块刻有“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南朝梁武帝年号的古砖砚台。扳指一数,此大同砖龄与中国禅宗的开山始祖菩提达摩祖师属同时期,距今1471年。作为一位倡导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鲁迅对于历史文物的尊重,令人肃然。尽管鲁迅尚有二十多块古砖砚台未能从周作人夫妇家中抢救出来,然而其所珍爱的这方大同十一年砖砚,如今安稳的收藏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也收录在鲁迅生前编辑的《俟堂古专杂集》中。

爱砖如命,鲁迅并非特例。天下第一大玩家——十全老人乾隆爷、纪晓岚、晚清诗书画印大家吴昌硕、金石专家张延济,乃至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昆仲……个个都是玩砖读史、著述等身的“砖”家。

秦代的古砖以累似几何图形又或设计形式的符号纹饰最普遍;到了汉代的古砖,尤以丰富的内容故事、细腻的人物、飞禽、走兽刻画、以及生动的生活状态为一大特色,俨然把当时的一小段断代史记载于一方砖上。(照片提供: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古建筑专委会 )

玩味无穷



古砖砚,又称古甓砚,是指以古砖古甓为材质刻制的砚台。传世的古砖砚台,多为秦、汉、晋砖。秦汉魏晋古砖纵横千年,图像文字并茂,历史价值、金石价值、书法价值、考古价值、故事价值、装饰价值、适用价值……等等的多方多重用途,成就了古甓砖砚在千百年来以致当今文人雅士心目中无可替代的高贵意义。

古砖一般两侧或背面多有模印,包括朝代年号、纪年月日、地名地点、制造者名,又或吉语铭文,乃至人物图像纹饰符号,丰富多元,玩味无穷。

以澄泥法所制之古砖砚台坚固密实而又细腻润滑,纹理有致、发墨极佳,像是一副泼墨山水,充满诗情画意。

以澄泥法制

古人造砖主要以澄泥法制之,要求质地坚密而肌理细润,因此特别适宜用于制砚。史书记载,用澄泥法造砖甓,始于秦汉,兴于三国,历经魏晋南北朝,源远流长。秦汉时期,帝王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园,所用砖瓦由官府督导,专门加工烧造,泥土精心淘洗并采用澄泥工艺,烧制出的砖甓坚固细腻,要求不亚于宋元明清的官窑制瓷。正因如此,造就了中华文明辉煌的建筑史,演绎了秦汉晋砖的考古学,更成就了古砖甓砚的收藏热。

清代朱栋在《砚小史》中指出:“阿房宫砖砚为蜜蜡色,肌理莹滑如玉,厚三寸,方可盈尺,颇发墨。”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建筑制造的砖甓更加精细,如三国时魏国曹操建造铜雀台,所用砖甓、泥料均经澄滤,加拌胡桃油、黄丹、锡、铅等添加剂烧制,质地致密、坚实如钢,俗称钢胎。以质地乌黑亮丽的钢胎砖甓制砚,细腻光滑、发墨极好。

海派诗书画印大家吴昌硕生平嗜古甓砖砚,并题诗咏志:“缶庐长物唯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年来卖画生计拙,商量改作水仙盆。”古砖甓给予了文人墨客无限启发与灵感。(蒋公馆照片提供)

嗜砖溺砚

唐宋时期,秦汉晋砖大量出土,文人墨客看重砖甓古意盎然、坚细耐磨而又取材不难,稍加雕琢自成文房佳砚,故而砖砚概念由此生发。

清代中期、晚期以至民国,金石考古之风大盛,知识分子对于铜器铭文、石刻文字以及古砖甓文情有独钟,并不惜重金搜购,精制成砚,或为研究、或为藏用、或为玩赏,蔚为风气。

清代金石书法大家张延济、阮元二人各藏汉晋古砖八块,嗜砖溺砚之故,竟以砖甓命其书斋堂号,前者命以“八砖精舍”,后者取名“八砖吟馆”。到了清末民初的海派书画大家吴昌硕,更是嗜砖为伴,并作七言绝句自述:“缶庐长物唯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卖字年来生计拙,商量改作水仙盆。”到了民国,时任总统的徐世昌,世称海内藏砚第一人,八方收集古砖,还雇用砚匠将其所藏古砖甓瓦琢为砚台,气派之大、收藏之序、用心之致,一时无两;实非时下之土豪藏家所能项背。

《永和六年刘氏造》 国学大师季羡林教授说,“鉴往”决不是为了甚麽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知今”,而且两者都是为了预测未来,以便把将来的工作做得更好。季羡林的话,用在收藏的学问上发人深思,最能玩物长志。

古甓砖砚的魅力

背负中国正史的身世、朝代年号的面相、符号纹饰的掌故,以及澄泥绞胎的血统,和刚坚密实的体质,与细腻润滑的肌理,古甓砖砚的魅力因文明而韬光隐晦、因文字而鉴古知今、因文化而源远流长。

诚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言:“鉴往决不是什么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知今,而且两者都是为了预测未来,以便把将来的工作做得更好。”季先生的锦囊,用在收藏的学问上,最能玩物长志。

反应

 

雪隆

华研国际双年会 10月双溪龙拉曼大学举行

(吉隆坡4日讯)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为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常设学术会议,今年与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联合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与华研协办,订于10月14日及15日在拉曼大学雪兰莪州双溪龙镇校区举办,主题为“华人社会与华人研究:新方向、新视野、新趋势”。

研讨会共录取其中88篇,并组成21个分场: 

(一)人物研究
(二)宗教信仰
(三)寺庙研究
(四)身分认同
(五)政治
(六)社团与侨批
(七)考古
(八)马华文学(1)
(九)马华文学(2)
(十)艺术与音乐
(十一)华文教育
(十二)经济
(十三)义山与殡葬
(十四)二战至冷战
(十五)知识分子
(十六)民俗文化、信仰、传说
(十七)学术史
(十八)方言社群与地方志
(十九)语言
(二十)马中关系
(二十一)吉打双溪大年华人社会研究

各分场在三个会场同时进行,每个场次由四至五位发表者进行报告。完整的发表者名单与论文题目可到会议网站(cmcs.my)查看。

本届双年会邀请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文学与社会科学院兼职教授陈志明教授发表主题演讲报告,以及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暨东亚学系教授江柏炜教授、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范若兰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贤强副教授发表专题演讲报告。

研讨会即日起接受公众报名,公众的报名费200令吉,学生报名费100令吉(费用含会议手册、茶点与午餐)。会场座位有限,请尽早报名保留座位,不接受临时报名。欲报名者即日起可点击报名链接(https://forms.gle/Sovvsy12m6ySifdd8)或到华研网站(malaysian-chinese.net)及脸书专页(facebook.com/cmcsmalaysia)查询详情,截止日期为9月15日。如有任何询问欢迎联系华研行政部(电话:03-22734035;电邮:([email protected])。


主题及专题演讲学者演讲题目:

陈志明教授(主题演讲):华人社会与华人研究:回顾、理论与研究视野

江柏炜教授(专题演讲):义山研究的可能性:华人社会文化史的新视野

范若兰教授(专题演讲):20世纪新马华人女性职业变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黄贤强副教授(专题演讲):华人知识分子的群体研究:新方向与新视野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