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记藕与母亲的汤

追忆童年往事,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汤水的滋味。而在各种各样的汤水中,论美味,排名最前的,始终是鱆鱼排骨煲莲藕。

母亲是广东人,煲汤是她的专长。说到营养价值,她最自信了,认定世上没有其他任何的东西可以比得上一碗老火汤。她是那么的坚信不疑。所以,说什么都没用;管你是什么营养专家,或是哪方面的权威,她就只是相信老祖传的这一套。一碗老火汤,她不仅推崇备至,更是终其一生无法撼动的信念。



打从我有记忆以来,餐桌上每天必定有汤水。若说我们七兄弟姐妹是汤水喂养长大的,也并不夸张。

我至今仍记得母亲的汤锅,那是一个深蓝色的,很大很高的瓦锅。母亲常说,把这口汤锅煲满汤的话,两家人喝也绰绰有余。可是她从来没说两家是多少人。母亲的那口大汤锅,是一个形状奇怪的瓦锅,胖肚、窄口,蓋子像一个酱油碟,平平扁扁,中间有个小孔。汤在锅里翻滚时,小孔上便会不停地冒出一缕缕白色的烟,白烟很快的就变成水气,漫湿了炉灶后面的瓷砖。我不时站在炉灶前看,看白色的烟是怎么变成水气,然后漫漶到瓷砖上,再慢慢地流下来,像斜斜的雨丝……。

铁线围住瓦锅

这口奇怪的汤锅,除了体形怪以外,还用铁线扭成格子状,团团的把整个锅围住,像个铁笼子似的。那时候,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后来才知道是为了保护汤锅不易裂。这还是听到母亲跟隔壁的伍嫂说的。那次是因为伍嫂买了个没有围上铁线的汤锅。母亲好心提醒,叫她务必回去换过一个,或叫店老板用铁线绑一绑。

像我们这种和平年代出生的人,回忆童年,真的不好意思张口就说沧桑如梦。但说流年似水,倒是真的——谁的青春不是如水一般地流逝呢?追忆童年往事,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汤水的滋味。而在各种各样的汤水中,论美味,排名最前的,始终是鱆鱼排骨煲莲藕。这3样东西凑合在一起,是天下最完美的绝配。



打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对莲藕这东西情有独钟,而且好生奇怪。自汤水中捞起上面布满洞孔的藕片,看了又看,越看越发不明白,但不明白并不构成问题。它是那么的好吃,粉粉糯糯的,加上鱆鱼和排骨的香,格外美味。

长大以后对莲藕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原来此物最相思,比那红豆更风流。在男女情事方面,莲藕的地位可不是占有“一席”这么简单喔,它是多方面的——原来,莲藕的多洞多孔是眉目传情,十分地具备挑逗意味。

藕断丝连最缠绵

你且试想想,藕断丝连是什么状况?不就是男女关系中最哀怨缠绵的境界吗?不论是在理智,客观环境上都得分手的,无奈在情感上就是放不下……

明明藕是断了,但丝却苦苦相连着。这种欲断还系的男女关系,世称:藕断丝连。

另外还有多种男女关系是有关莲藕的,比如广东人说的“抛生藕”,即灌米汤的意思,是在语言上挑逗男人,以笼络男人的心。而“煲老藕”,则是指年轻的男子恋上年纪大的女人。广东人的这个“煲”字,是个多义字,并非单纯指以火煮东西。像“煲水”、“煲电话粥”、“煲剧”,都跟煮食没关系。广东人还有一个与“煲老藕”相同意思的说法,曰:淘古井。

现在吃饭喝汤的时候,不时仍然会想起母亲,想起她的娴静与和蔼。在这样的吃饭喝汤氛围里,我会轻轻地问:明天你们想喝什么汤?女儿总是抢先说:莲藕排骨鱆鱼汤;若没鱆鱼,放吊片也可以。——哎,什么时候她连吊片是什么也懂得了,敢情是喝汤喝成精了!丈夫则说:你煲什么汤都是那么好喝。

瞧,如以此巧言笼络,煲我的老藕来了。

反应

 

商余

再读廖辉英/李忆莙

【驻足红尘】文|李忆莙

看廖辉英的小说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最近不知怎么忽然想起她,于是找出她的长篇小说《盲点》来翻了一遍,觉得纯粹是读小说的话,廖辉英的小说不仅易读,也很“好看”,特别是对女性读者而言,她的女人题材,必能让女性读者有所获。

从《油麻菜籽》到《不归路》,再到《盲点》,廖辉英所探讨都是妇女问题。《油麻菜籽》是女人的命运(以油麻菜籽的随风四散,落地生根比喻女人的命运);《不归路》是婚外情(归与不归都是恨。婚外情,明摆无望开花结果);《盲点》是婆媳关系(现代版《孔雀东南飞》,除了婆婆以外,还有个犀厉的小姑!)

无疑婚外情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婆媳关系则为现实婚姻中的女性困境,甚至比婚外情更棘手。不论社会怎样进步,婆媳纠纷仍然是存在的。即使婆媳双方都是知识份子,也未必可避免矛盾,归根究底,这完全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或许,忌妒是另一个核心问题—— 迁就得了你,又委屈了我,故谁都不肯妥协。而现代社会的知识女性,婚姻不生活不幸福,她会单方面提出离婚。

探讨女人命运

《盲点》里的丁素素,她决心离婚,最主要是不能忍受婆婆的居高临下,以及痛恨她抢走儿子的寡母心理。其次是丈夫的窝囊,婆婆为了打击她,故意说漏了嘴儿子在外面有个相好,已经好上了一两年之久。丈夫为了挽救,只好承认是逢场作兴,说那女人不过是个酒廊小姐。不料却弄巧反拙,她说:“我看不起你,不是因为你事业不顺,没大发展,而是因为你没品味,自甘下流,你竟然这么低品味,随便一个女人就献身……”

廖辉英处理这类题材,除了探讨女人的婚姻生活,女人的命运,更多的是她的“参合”,因此写来迎刃有余,十分真实。她对婆媳子这既复杂又琐碎的家庭伦理三角关系有很深入的理解,是全面理解了问题的所在;她写婆媳争吵,所用的词语,就是一般寻常妇女的口气。她铺陈冲突、内斗、互相伤害,哭哭啼啼,真实而朴实,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

缺少艺术魅力

但是,作为一个作家,我对她不免有所要求。总觉得她的文字不够细致,少了点艺术魅力。而她小说的 “好”,则在于准确地把握了女人的心理;她不但理解她们的困境,更明白她们为何因爱成仇。

除此,廖辉英还有另一个 “好” ,那便是她的宽厚和仁慈,因此处理磨人的感情问题,种种棘手的爱恨情仇,都可以恰到好处地做到不愠不火。她以探讨说理的叙述手法,通过纠正,很负责,很认真地创造出她独有的一种温润 。这很容易给人传统女性的印象。而事实上,在未成为作家之前,她是一个职业女性,在职场上驰骋经年。

她曾说:一个努力的写作者,不只是交代故事,而是有企图地提出问题。并说如果你是一个认真生活的人,一定能读出她的诚意,并感觉到她的真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