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高额关税措施,正如本栏之前所分析般,主要的目的也还不是为美国政府增加更多的收入,而是要迫使世界各国尽快开展与美国的新一轮贸易谈判。
此所以他在四月初宣布高额关税后不过一周,即把大部分针对他国入口美国货物的如此高额关税降为10%凡90天,以为开展如此的新一轮贸易谈判创造更为融洽的气氛。
那为什么美方要重新开展贸易谈判呢?这主要是特朗普心目中就两项与贸易有关的课题始终耿耿于怀,不“修正”过来誓不罢休。
其一是,美国相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其他经济体的贸易赤字,即美国入口来自他国的货品价值,远比美国出口到他国的货品价值。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对于美国要花钱来买他国制造的货品颇不以为然,认为这会空心化美国的制造业、夺走美国人的工作机会。
不该犯的历史错误
当然,有者会说,这在广义上被称为全球化的资本与制造业,从主要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外流到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称新兴市场),当年根本就是起源于美国的。
如半个多世纪前,美方的一些高科技企业把电子制造业搬迁来槟城等,也算是全球化的开端了。
特朗普也是位实事求是的商家,他没有否认美国是全球化的始作俑者,甚至也没有怪他国把货品大量销往美国,而彼等自身的本地市场则以高额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来筑墙防止美国货品的进入。
他说假如他是该些国家的领导人,他也会如此做。特朗普所怪罪的,反而是美国之前的领导人们(他主要是点名前任总统拜登,但也泛指民主党甚至是他自己所属的共和党的领导人们),认为他们愚蠢地敞开美国的(贸易)门户,让他国的货品大量倾销到美国而无所作为。
而特朗普所要看到的,至少是美国与他国之间的双边贸易价值平衡,当然如果美方有着贸易顺差那就更好了。
他认为他主要是在纠正一个本来就不该犯的历史错误。
瞄准非关税壁垒
其二,是特朗普所念念不忘的所谓非金钱性关税,也就是上述的非关税壁垒。
他很介意他国也许名义上没对美国货品课以高额的关税,但却通过如他国不合理的检验检疫要求、他国对出口货品的补贴、他国对知识产权的松散维护、他国相等于关税的增值税、他国对某些产业的保护、他国对自身货币的操纵等。
如特朗普政府在计算所谓对等的高额关税时,明显是有把这些非关税壁垒量化后,也算成是他国对美国货品的关税的。
此所以个别国家,包括东南亚的一些主要经济体,虽答应把针对美国货品的关税降为零,但美方看来也没很积极的欢迎,因为美方深知,主要的纠结点还不是那些正式的关税,而是较难捉摸的非关税壁垒。
不过,特朗普上周还是颇为兴奋地宣布与英国的新一轮贸易谈判有了结果。美国仍然保留对英国货品的10%关税,也赢取了更能进入英国的市场。
而过后,美国与中国也宣布把双方超过100%的关税降为10%,也是凡90天以便开展贸易谈判。
看起来大家还得折腾一段日子方有更明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