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技职教育
就业路更广

在德国,约有70%学生的首选是技职教育;在新加坡,约有60%学生选择技职教育;在马来西亚,选择技职教育的学生只有20%……

大马政府今年致力于要让技职教育与培训(TVET)主流化,拨款从2019年的57亿令吉提升至59亿令吉,这是一件好事。可是,过去的情况是,投入资金很高,成果却很低。



陈正锦:华裔拥有技术掌握的强项,可为国家发展带来竞争优势。

大马政府决定把技职教育的拨款提高,主要原因是发现目前的市场严重缺乏技术人力;而且,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与供应是不吻合的。要是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如何能加强和提高国家人才发展的竞争力呢?

国内的技职教育正不断地改善,希望吸引更多学子选择就读,可是因着种种原因,不论是父母或学生都对本地的技职教育信心不大,其中有三大因素:一,选择就读技职教育的多是巫裔;二,科系选择不多;三,技职教育是次等的。

对于那些要求中文教学、科系选择多的华裔生,还有另一个选择,即出国“深造”。台湾的“海青班”几乎众所周知,近年来更多了一个选择——中国。

马来西亚独大教育中心总财政林泽民表示,中国能够在三四十年间迅速崛起,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的技职教育办得非常成功。

所需资金庞大



“比起大马投入的款项,中国针对技职教育的拨款是上百亿、千亿的,因为技职教育注重实践,大量的辅助器材必不可少,所需的资金肯定非常庞大。

“华教奋斗百多年,为什么我们坚持让下一代用母语学习?因为母语学习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再者,随着中国的崛起,到中国学习更顺应了整个趋势,而且也剔除了学生的语言障碍。”

技职教育主要是栽培符合人力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学校与企业的连结是必然的。

把企业引入校园

在中国,技职教育实行“双师制”,师资团队除了校内教师,也有校外的职场专业人士做指导。同时,透过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

总秘书张运华也指出,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教学品质,中国的技职院校把企业引入校园内,校内设有企业生产部,当中也有相关的专业人士。

“有句话说:车间就是教室,教室就是车间;教师就是师傅,师傅就是教师。当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整体就容易管制,学生也可以随时跟上企业的最新技术。”

林泽民:我们会根据申请者的兴趣和选科作为优先考量,学术成绩反倒是其次。

独大教育中心提供辅助

马来西亚独大教育中心成立于2017年,它也是留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推广中心,主要任务是推动与中国技职教育相关的升学计划,保荐大马初中与高中毕业生到中国大专院校升学。

独大教育中心理事长陈正锦提到,该中心的宗旨是为大马华社储备工匠,也就是人力。华裔拥有技术掌握的强项,可为国家发展带来竞争优势。

“过去多年来,华裔的技术强项出现了断层,年轻一代对技术相关的工作都不感兴趣。或说,国家并没有完善的教育制度和系统,来栽培年轻人往技术领域发展。”

“大马的教育制度向来注重学术,而技职教育的目标对象是非学术倾向的人,他们的动手能力比学术能力强。我们不可忽视一种可能性,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后进生会造成社会问题,如要避免这种问题发生,就要为他们找一条出路,其中一个方法是提供升学机会,也许将来他们能闯出一片天。”

400份奖学金

目前,该中心与中国25所国立技职院校合作,并提供400份奖学金,以协助清寒学子一圆升学梦。奖学金包含学费和住宿费,有需要的话,受惠者也可以申请生活辅助金。

去年,他们获得中国侨基会陈嘉庚教育公益基金拨出50万人民币(约29万5200令吉),以及本地数名善长人翁拨出40万令吉作为学生留华生活辅助金。

“奖学金和生活辅助金不附带任何条件,也不必偿还的,但我们希望受惠者能抱持一颗感恩的心,日后协助我们推广中国技职教育的升学计划。”

独大教育中心负责大马的招生工作,包括宣导、辅导、遴选、面试、收集整理及呈交符合资格的学生申请资料予有关院校做审核、收到学校录取通知书等文件即寄发予个别学生供办理签证、举办赴华行前说明会、与学校协调统筹安排航班与接机事宜、机场送机、跟进学生在学期间的情况、毕业后提供就业服务等。

林泽民强调:“虽然我们还是会收取一些象征式费用,以支付中心的行政开销,但我们并非以赚钱为导向,我们是以非盈利机构的模式处理所有工作。”

张运华指出,技职教育必须与企业和技术的现在与未来并肩同行。

企业和技术并肩同行

技职教育是次等教育?这种误解必须被纠正!

张运华指出,普通教育和技职教育不存在高低之分,因为两者是处于不同的分岭。

普通教育注重的是学术成绩,这样是很难与企业和技术同步而行的,因为理论倾向的人需要时间沉淀,这就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原因。然而,技职教育不同的是,它必须与企业和技术的现在与未来并肩同行的。

“其实,大马的技职教育是在效仿德国的‘双轨制’。双轨制就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同时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学习。学校老师传授理论知识,企业专业人士则传授技术。若要严格执行,这种制度规定企业一对一指导,企业指导者也必须持有技术教学证书。”

纠正传统错误观念

“可想而知,大马目前还不可能做到如此完善,所以实行的双轨制也不太理想。”

在我国,选择技职教育的学生只占了20%,去年在本地技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只有六千多位,这样的数量和速度根本无法符合整个人力市场的需求,更何况是要在今年达到培训150万熟练技术人员的目标?

“我们看到技职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也在华社这一块努力耕耘,希望技职教育能够被重视,人们对技职教育的传统观念和误解可以被纠正过来。”

亲自体验实际情况

2018年,独大教育中心送出第一批学生赴华留学,共有67位;2019年,人数增长至160位。中国的入学期一年只有一次,通常是在9月份。

初中三或中专后的学生可提出申请。在中国完成为期3年的课程后,可获得等同于第三级马来西亚技术文凭认证(SKM3)的证书。如果想要继续升学,可以选择在中国修读为期两年的文凭衔接课程,过后也可以衔接至学位、硕士、博士学位课程。

与大马不同的是,中国的技职学院有超过120项科系供选择,除了最普遍的汽车维修、烹饪、烘焙、美容美发外,也提供人工智慧、电脑通讯、大数据、医护、殡仪、电子、机械、建筑、林业等具前瞻性的课程。

协助学子赴华留学

该中心会根据申请者的兴趣和选科作为优先考量,学术成绩反倒是其次。也就是说,即使成绩不太理想,但对某科系有浓厚的兴趣,在通过面试后也有机会被录取,最重要是申请者有向学的意愿。

今年,他们也开拓了另一个项目,协助一些家境不错、成绩普通、愿意自费的学生赴华留学。

接下来,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一定是,中国的技职教育证书是否受大马政府承认?张运华回答:“大马公共服务局是不承认中国的技职教育专科文凭的,而教育部旗下的大马学术鉴定局(MQA)是承认的。学生回国后,可凭其文凭继续在本地私立大专进修。”

就业率达95%

去年,他们举办了两个游学团,一团的成员是校长和老师,目的是让他们亲自体验中国技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另一团的成员是中小型企业领导者,借此为他们提供一个接触中国企业的平台,开拓新视野。

林泽民透露:“我们目前也正与本地企业和相关公会探讨合作的可能性。毕竟本地企业正面临人才难寻的问题,学生毕业回国也需要工作,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两者之间的一座桥梁。”

陈正锦也提到,技职教育的最大优势,是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5%以上,而且薪资也跟一般大学生不相上下或更高。

“尽管后进生的学术能力较弱,但并不表示他们没有前途。在技职教育的培训下,他们也能够拥有杰出的成就!”

反应

 

文教

法丽娜接待中国教长 将派教师赴华培训技职

(布城26日讯)教育部长法丽娜提出,教育部也已经安排教师于今年5月和7月,前往中国进行技职教育培训及学习。

法丽娜今日接待来访的中国教育部长怀进鹏时,表达上述的安排。

怀进鹏在一众中方代表的陪同下拜会我国教育部,由教育部长法丽娜、副部长黄家和、教育总监阿兹曼亲自接待。其中的中方代表包括中国驻马大使馆全权大使欧阳玉靖、中国教育部国际司司长杨丹和中国教育部科技司司长周大旺。

黄家和较后发声明说,两个教育部的领导人进行了进行长达一句钟的交流,马中双方畅谈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方向。

“马中教育部在许多课题上,都有一致的方向。从技职教育TVET、STEM到数字教育课题,都是两国正在致力推动的方向。

“在技职教育方面,中国有1700多所技职高等院校、7000多所技职中等院校;马来西亚则有86所技职学院、9所技术中学,发展蓬勃。”

技职教育主流化

黄家和提出,部长也常强调,要把技职教育主流化、摒弃作为第二选择的思维,是教育部的重点。

黄家和在会面后,也尽地主之宜,代表教育部与怀进鹏及团队共进午餐。午餐也特别准备了马来西亚美食遗产巴生肉骨茶、加影沙爹,共国宾品尝,众人都大举拇指赞好大马多元美食。

黄家和也向怀进鹏讲述,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所获得捍卫和发展的地位,以及母语教育、华裔文化的完整保存。

同时,马来西亚华人在中华文化的发扬,包括创办二十四节铃鼓、捞生、舞狮高桩表演,都是大马华人创意的体现。

适逢马中建交50周年,大家分享的话题更为投契,两国领袖频密互访,也更进一步拉近马中两国的友谊和关系。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