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隆

张文强与李斯仁 膺陈嘉庚精神奖

(吉隆坡20日讯)2023年“第8届陈嘉庚精神奖”受奖人名单揭晓,拿督张文强及李斯仁膺此项殊荣,二位皆是当地教育软硬体建设之推动者、领航人。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表示,年逾80的拿督张文强是极少数跨越政经文教、华团与乡团的杰出领袖,更被当地华社誉为“新山社会元老”,其对新山社会发展之贡献可见一斑。张文强早年曾担任新山市议员,1982 年后,他弃政从商,投身于华团与教育领域的事业上,活跃于推动华人传统文化,为凝聚新山华社之向心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作为“第8届陈嘉庚精神奖”同膺殊荣受奖人——李斯仁,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表示,20年前,吉打州的吉华独中学生人数仅有百余人到现如今逾千人之规格,其中跌宕起伏离不开李斯仁。

“2003年,李斯仁以校友身份接下吉华独中董事长一职,当时学校办校基金罄尽,面临生源短缺,仍以大无畏精神接下“重任”,亲力亲为落实转型计划。如今的吉华独中,是吉打州内首选学校,以校风正、教风优、学风浓而闻名。除了担任吉华独中董事长,李斯仁自1973 年担任亚罗士打培华国民型小学董事长,至今50年。”

该基金表示,“庚·续:嘉庚精神·继往开来”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10周年庆晚宴暨“第8届陈嘉庚精神奖”颁奖典礼将在11月 10 日(五)晚上7时假华总举行;系列活动期间也将举行“庚·续:嘉庚国际论坛”、“马来西亚陈嘉庚纪念馆10周年开幕典礼”、“陈嘉庚系”组织内部圆桌会议。

“陈嘉庚精神奖”由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于2014年创设,主要为了表扬对国家社会有实质贡献、在推动文教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个人或团体,每年最多授予3名受奖人。

视频推荐 :

 

 
 

 

反应

 

文教

沈志强:10年前一句都不会 学会华语归功华教斗士

(吉隆坡8日讯)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表示,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是中国以外最好的,这一成就离不开无数华教人士的付出与努力。

他分享了自己学习华语的经历,从10年前几乎不会说一句华语,到如今能够流利表达,这得益于马来西亚完善的华文教育环境。

沈志强今日在“庚·续 150”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午宴暨“第九届陈嘉庚精神奖颁奖典礼上致词时,感性地回忆起自己学习华语的历程,并高度评价大马华文教育的成就。

“很多人惊讶地问我怎么学会华语的,我告诉他们,这全因为马来西亚有一个极其优秀的华文教育体系。”

大马华教中国以外最好

沈志强表示,他相信大马的华文教育是中国以外最好的。这一切离不开无数华教人士的努力,包括本届陈嘉庚精神奖得主胡万铎等先驱者的贡献。

“从殖民政府的种族主义教育政策,到前朝政府对华文教育的边缘化,今天,我们看到华文教育在我国逐步得到更大的认可。”

他指出,如今,大马的独中每年都获得联邦政府的拨款。在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领导下,这两年的拨款持续增加。

“2013年,全国华文独中获得1575万令吉拨款,而到2024年,拨款已增加约20%,达到1890万令吉。”

他表示,这一成就不仅归功于政府支持,更离不开一代代华教先驱的努力。

胡万铎一生汲取三关键启示

沈志强表示,从陈嘉庚精神奖得主胡万铎的一生以及陈嘉庚先生的精神中,汲取三大关键启示,即教育的重要性、领导力的果敢决策,以及诚信与德行的力量。

“针对这一点(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妥协,为此人资部在明年将拨出30亿令吉,用以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发展。”

他说,第二则是身为领导就要勇敢做出决定。

“可能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做一些别人认为没有可能的事情,而被嘲笑,甚至会被疏远,但是如果在做正确的事情的话,我们必须要坚持。”

他指出,人资部在今年不到一年内就发起8项主要的劳工律法,包括社险机构、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会运动和劳工权力的领域,为我国1700万员工,带来积极的影响。

谈到诚信与德行方面,他则借用慈济的证严法师的一句话,来描述陈嘉庚和胡万铎的一生,即做人必须要“以诚信待人,以德服人”。

陈友信:基金会积极弘扬

盼嘉庚精神传非中文圈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发起人兼主席拿督陈友信强调,基金会目标是让更多人了解并践行其内涵,甚至把陈嘉庚精神传到非中文圈子。

“对于嘉庚精神的弘扬,不应该局限于我们这一代人,最重要的是能够传承下去,那就是要更多年轻人来加入。”

中国驻马大使馆特命全权公使郑学方指出,今年是马中建交50周年,也是马中友好年。50年来,两国高层交流频繁,政治互信不断深化。

马中双边贸易额从建交时的不足2亿美元增长至目前的2000亿美元,增幅高达1000倍。

郑学方高度评价胡万铎的获奖,认为这将激励更多志同道合者沿着弘扬嘉庚精神的道路前行,确保嘉庚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胡万铎诠释精神核心

陈嘉庚精神奖评委会主席拿督翁清玉指出,胡万铎一生致力于华文教育发展,以行动诠释陈嘉庚精神的核心,是马来西亚著名的华教斗士,他的一生与华教命运紧密相连。

他指出,胡万铎不仅以身作则,出钱出力,还不求名利,只为捍卫华文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承。

“60年来,他(胡万铎)无私奉献,为华教事业付出了无尽的心血,真正体现了陈嘉庚先生的‘兴学办教、爱国爱乡’的核心精神。他也始终坚持‘取之社会,用诸社会’和‘诚毅经营’的理念,将家族土地售卖给深斋中学。”

胡万铎:荣耀属所有华教斗士

第九届陈嘉庚精神奖得主胡万铎在发表感言时表示,这项殊荣对他而言意义重大,但他认为自己只是代表所有与他并肩奋斗、共同为华教事业奉献的人领取这份奖项。

他谦虚地强调,这份荣耀属于所有为华教出钱出力、付出牺牲的同仁。

“大马华文教育发展,几百年来历尽打压与艰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战、牺性,薪尽火传,以自强不息大无畏精神攻坚克难,才有今日血与泪交织而成的规模与成就。”

他还提到锺灵校长陈充恩的教育理念,强调马来西亚华人应掌握华文、英文和马来文,实现中西贯通,立足社会。

“我也铭记陈充恩校长在锺灵的办学方针:我们生活在马来半岛(不是在中国),要吸收新知识,在社会上要生活立足,与人沟通,华人必须同时掌握好华文和英文,要学贯中西,术通欧美,塑造现代人。

“同时,我们更要意识到,华人掌握马来文的重要性,因为马来文是马来西亚的国语。我们无法回避这些现实问题。”

活动现场群贤毕至,嘉宾包括陈嘉庚长孙女陈佩仪、陈嘉庚基金秘书长庄诒晶、文化中心副主任陈景岗,以及“庚·续150”午宴工委会主席吴袺豪等人。胡万铎夫人陈桂萍亦共同见证荣耀时刻。

“陈嘉庚精神奖”  得奖人胡万铎得奖感言全文

我是胡万铎, 我 有 幸 获 得 2 0 2 4 年 度 < 陈 嘉 庚 精 神 奖 > , 也 是 唯 一 得 奖 人 。我无限感激之余,更是战战兢兢地在我个人有限生命中 ,一以贯之 , 对大&#12002;华文教育大业发展的信念坚持,和对大马华人传统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做出力所能及的付出。

今天,我获得“陈嘉庚精神奖”,对我诚然是一项殊荣,但我只是代表那些与我们一起,为华文教育共同战斗、出钱出力、做出牺牲的华教同仁拿这个奖项,真正的功劳是大家的,我铭记于心。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两百年来,历尽打压与艰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战、牺牲、薪火相传,以自强不息大无畏精神攻坚克难,才有今日血与泪交织而成的规模与成就。

我出生成长的1930-50年代大时代背景、家教家规、学校教育和锺灵中学军事化寄宿生生活,养成我做事不轻言放弃,唤起我强烈的民族情怀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新年。

为了华文教育,我成为学运领袖,反对当局已津贴为饵企图英文化消灭华文中学,被殖民当局逮捕坐过牢,被学校开除,被当局驱逐禁止踏足槟岛。

为了华文教育,我再“513”阴影中肩负挽救华文独中重任,临危受命与华教同道发起霹雳独中复兴运动,令独中起死回生,却因此面对家业商务被压制,一度陷入困难。

困难重重面前不能屈,因为我清楚意识到,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华文母语教育是华人文化的根,没有华文母语教育,华人就会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这是我一生的信念坚持。

我也铭记陈充恩校长在锺灵的办学方针:我们生活在马来半岛(不是在中国),要吸收新知识,在社会上要生活立足,与人沟通,华人必须同时掌握华文和英文,要学贯中西、术通欧美,塑造现代人。同时,我们更要意识到,华人掌握马来文的重要性,因为马来文是马来西亚的国语。我们无法回避这些现实问题。

今天,大马华文教育仍然面对不同时代不同的诸多问题,危机与机遇并存。华教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华文教育的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常在我心。愿与大家共勉。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