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PMI连续3个月下跌
中国制造业陷停滞

(北京1日讯)中国11月制造业和非制造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双双回落,其中制造业PMI更降至50的景气荣枯临界点,且是2016年8月以来最低水准,显示中国经济下滑压力加重,货币与财政政策恐需采取更大幅度的调整。



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公布,11月制造业PMI为50,比10月低0.2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回落。

若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6,较前一月回落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9.1,上升1.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9.2,下降0.6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PMI均位于景气荣枯临界点下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五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则低于临界点。

经济有下行压力

此外,11月官方非制造业PMI为53.4,虽仍在扩张区间,但也来到2017年9月以来新低。



非制造业分类指数中,从业人员指数为48.7,比前一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显示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量有所回落。

11月非制造业的价格指数也有大幅度回落。

华泰证券指出,PMI数据显示今年末季和明年首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将加剧,预计未来政策仍将以稳为主。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先前强调的六个“稳”字(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将越来越重要,去杠杆会越来越弱化。若两者出现矛盾,将会更加服从以“稳”为主的政策基调。

专家:料进一步减税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认为,中国PMI数据反映目前经济仍承受较大压力。

随着金融周期进一步回落,信用紧缩短期难以真正缓解,加上周边总需求放缓及中美贸易摩擦持续,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压力不小。预计官方政策加码势在必行,进一步的减税措施也将呼之欲出。

中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强调,11月数据仍传递出若干正向信号,例如,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发挥。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分别为50.5、51.7和51.6,都比前一个月上升,且均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准。

反应

 

财经新闻

4月PMI升至49 制造业疲弱有所缓解

(吉隆坡2日讯)大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4月稍有转好,升至49.0点,意味着我国制造业的放缓趋势有所缓解。

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的最新数据,我国制造业PMI,从3月的48.4点,在4月份提升至49.0点,不过仍然处于荣枯线以下。

标普全球称,考虑到PM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联系,最新的PMI数据表明,GDP增长将略高于去年底水平,同时,官方制造业生产数据同比也略有改善。

作为第二季度的开篇,4月份需求持续放缓下,大马制造业的趋势仍较为低迷,不过,新订单流入减少情况缓解,企业以较慢速度来缩减产量,种种迹象都表明企业正处于上升轨道。

制造商指出,4月份行业需求仍然低迷,且有报道称客户信心疲软。

国际市场需求则在这一年来首次出现改善,且是自2021年4月起的最大增幅。

报告还提及,新订单连续第20个月放缓,惟降幅较3月份有所放缓。

产量方面,由于客户需求普遍低迷,制造商也连续21个月缩减了产量,虽然相比3月放缓幅度有所缓解。

就业水平稳定

标普全球市场智库经济学家乌萨马巴提指出,尽管最新PMI数据显示,当月大马制造业需求状况依然低迷,但数据似乎呈上升趋势,且与官方统计数据的温和增长相符。

“鉴于产量、新订单和采购方面的放缓情况有减小,目前的证据表明需求状况呈上升趋势。”

他认为,有趣的是,制造商将受到新出口销售再次扩张的提振。

制造领域的就业情况,制造商称,随着市场显示出一些复苏迹象,行业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裁员,4月份就业水平保持稳定。

全球低迷是主要风险

此外,制造商表示,随着4月份未完成订单再次下降,他们拥有足够的产能,延续了当前的消耗序列达到23个月。

在价格方面,4月份投入成本的通胀变化不大,虽产出价格再次上涨。

据悉,主要是汇率疲软导致原料价格上涨,产出价格在9个月内第八次上调,惟3月份保持价格。

与新订单和产量的趋势一致,由于新订单低迷影响了投入采购决策,采购活动在4月以较低的速度缩减。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利用现有库存来交付订单,库存在进一步减少,写下今年迄今最大降幅。

制造商的投入产品交付更加及时,供应商表现也有所改善,交货时间取得自去年5月以来最明显的缩短。

在对新订单反弹增长的期盼下,支撑了未来12个月产量上升的信心。

不过,当前需求低迷的环境,意味着乐观程度从3月份开始下降至8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乌萨马巴提指:“企业经常提到,他们仍不确定需求复苏的时间和速度,而下行风险主要集中在全球经济低迷。”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