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经济糖衣须裹真良药/杨名万

国际财经组织,如世界银行预测大马经济今年可取得超过5%高经济增长率,这是政府高官最近常引述,引以为傲的成绩。

国家银行前副总裁丹斯里林西彦博士,上周却唱反调:“高增长是一层糖衣,遮掩了经济疲弱情况,政府数据与现实生活情况,差距很大。”



大马经济自2016年第二季放缓至低达4%后,从下半年起回弹,去年第一、二、三季,更是从5.6%、5.8%、到第三季6.2%,连续三季加速增长,越走越高。

这“差距很大”当头棒喝,意味经济并非如数字反映这么好,印证了工商界近期大叹生意难做,并非无病呻吟。

增长数字不符实况

林西彦没有对他所谓的“糖”多作解释,从批评官方数据角度来说,已算温和。

“糖衣”作用是裹良药,因为良药苦口。没有糖衣,大家会吃得幸苦。重点是怎样的良药,而在这之前,更重要的是需要知道哪里病了,才知道要下何药,如何调理。



这位哈佛大学经济博士,知道良药苦口,须苦口婆心点出我国当前经济糖衣弊病。

第一点,林西彦直接点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不能用来判断经济增长,因为这数字已经和实际经济状况脱节,这似乎是说,目前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元素已经不能反映我国经济实况。

第二点,他不赞同当前过度侧重国内消费来扩展经济的政策,他认为正确政策应该是投资与消费并重,共同推动经济,而且必须同时重新检视教育政策,以培育人才。

这样才能摆脱应用廉宜外劳的政策,并使用及提升自己培育的人才,从而加强我国制造业及电子电器业领域。

表面辉煌实况低迷 

林西彦的批评有其道理,尤其官方数据不符合实际经济状况,早已成常态。

最明显的首推林西彦本身拿来作例子的国内消费数字。根据官方数字,过去三年,我国零售业都取得不俗增长,从2015至2017年销售额分别增长11.1%、8.1%、和8.7%。这是销售额,包含价格变化、通胀数字在内。

如果采用比较专业方法,只计算销售量,这三年增长数字则分别为9.9%、5.4%、和7.1%,这里就有两套数字,须小心应对。

去年次季和第三季,我国经济能取得一季比一季更强增长率,国内零售业增长数字占显著地位,因为从去年4月份到8月份,零售业销售量连续5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增长率介于10%至12.9%。

目前身兼双威大学研究教授和怡保花园产托主席和独立董事的林西彦却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零售业表现并没这么好,双威大学调查显示,商家目前正处于低迷。

他这么清楚,因为零售楼面(谷中城购物中心)就是怡保花园产托的主要业务之一。

虽放缓数据仍强劲

上周本栏就提到吊诡的制造业数字,财经与金融数据分析资讯社Markit,于2015年推出大马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后,在总达36个月份中,竟然有多达31个月份处在荣枯水平线下,反映制造业形势很坏。

但是,在这期间,官方制造业生产指数却增长介于3.3%至8%之间,并且对国家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迄今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11月份工业生产指数增长5%,制造业增长6.7%,纯粹从数字角度而言,末季国内生产总额还能达到至少接近之前三季介于5.5%至6%之间的增长。

同样的,虽然10月份与11月份零售量,已经从4月份至8月份双位数增长显著放缓至仅8.5%和8.4%,但是从总价值角度,零售总额增长率却依然分别保持10.7%和10.5%亮丽增长,对于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依然不会逊色。

务须调校免变毒药

如果根据林西彦的认知,零售业其实正处于低迷,没有这么强增长,这些数据无法有效反映实际零售状况,政府又根据这“言过其实”数据施政,这经济糖衣所裹着的不但不一定是良药,一不小心,还可能会变成毒药。

我们相信政府不至于扭曲数字来达致政治目的,当前国内生产总值内部比重失衡却是事实。

此外,政府也须承认,在实施新政策时,有点操之过急,不够周全,引起不利反弹,导致一些领域数字,和实际情况脱节。

这需要政府逐步调校纠正,让经济糖衣裹的是真良药,不会变毒药。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已见顶 但贸易紧张关系仍继续

(伦敦16日讯)经济学人智库(EIU)表示,随着消费品行业全球需求升高,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情况已经见顶。

该机构也预测,随着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该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紧张关系还会持续。

EIU称:“我们认为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最糟糕时期已经过去,企业看到盈利能力下降会放缓投资活动,这将推动产能增长放慢。”

中国是否存在异常的产能过剩,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美国财长耶伦和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都就产能过剩问题向北京施压。

EIU表示,中国的电子产品和其他消费品行业,的确经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但这可能只是暂时的,全球零售销售将在2024年出现周期性回升。今年年初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的零售数据都好于预期。 

EIU认为,中国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和建筑机械,原因是多年来的房地产市场滑坡导致需求出现结构性萎缩。

EIU表示,包括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电机、汽车和制药行业产能过剩压力较为温和。

但尽管如此,EIU认为2024年全年一系列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和潜在盈利能力“可能仍将低于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EIU补充称,虽然中国可能增加绿色能源行业的需求侧支持,而且全球需求可能加速,但或不足以让其他国家停止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等行业的贸易保护措施。

该报告指出,“贸易紧张局势不仅源于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也源于中国产品竞争力的上升,特别是在‘战略性’领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