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细节定成败/拿督刘明

消费者若感觉店家的用心,会广传到社交媒体平台。

和生意拍档商讨椰浆饭进驻购物广场事宜。

我们几个月前在朋友的冷气美食中心开档经营椰浆饭,作为我们进军餐饮业的测试场所。



从这场蛮好玩的市场测试里头,我们大概掌握了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消费标准和对产品微创新的接受程度等等。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测试窗口我们看到了经营期间的各种问题,对我们将来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撇开一些枝节问题不谈,我发觉原来不论任何行业,对细节的坚持是最关键但也是最困难的事情。

食物强调色香味俱全,但我们很了解餐饮初创时期要以“香、味吸引老饕是不容易的事,虽然我们已做足功课。

所以“色”是唯一能被利用在社交媒体快速疯传的工具。



于是我们把饭做成黑白的太极形状配搭含有芝士的大肉球。

其中蛮受落的菜单是我们把温泉蛋外炸,但还保留了蛋黄的半熟液态。我们还设计了一个小旗子插在炸成金黄色的鸡蛋上,旗上写着:小心爆酱!

虽然不是什么爆品,但我很肯定消费者会感觉得到我们的用心,甚至帮我们广传到社交媒体平台。

三分钟热度不可取

可是日子久了,温泉蛋没有好好监控,变成了熟蛋。

后来厨师认为炸蛋太麻烦,干脆弄成煎蛋,反正顾客也没说什么,而且外面大家都卖煎蛋!

我告诉负责掌厨的拍档,在小贩群里把食物做到如此有心思和细腻,来这里用餐的食客绝对惊为天人,虽然他们嘴里没有说出来。

魔鬼就在细节里,把事情做到极致,而且保住温度才是企业制胜之道!

可是假如这种炸温泉蛋变成煎蛋的三分钟热度的态度不改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购物商场立足?

省下麻烦却丢了顾客

英语单词有句话叫moment of truth!中文勉强可以翻译成“关键时刻“。

就是当你在某关键点做了一个关键的决定,这个决定其实已经把你接下来的命运和成败定格了!

那天同事谈起她的体验。

她说她喜欢到她家附近的一家西餐厅用餐,虽然环境有点吵,但赢在价格实惠,最重要的是欣赏他们的用心,因为他们总是用非常漂亮的杯子来衬托他们的咖啡。

可是前个星期再去的时候发觉他们的美丽瓷杯已换成了纸杯,她当下完全“potong steam”失去了食欲!

她说我不会再回去了,因为换了纸杯根本不值那个价钱,而且让人沮丧!我不清楚老板这样做的原因,但一个决定,让他永远失去一个铁粉!

细节,是心思细腻的结晶,是让你和你的对手拉开距离的关键。细节是消费者为你的产品倾心、不离不弃的因素,是你应该誓死捍卫的武器,但很多人却因为节省成本或嫌麻烦,以为可有可无对它始乱终弃。

喜欢,未必要说出口,但顾客绝对会记在心里,也许这就是他们继续回头的理由。

用心对待品质

最近遇到一件事情让我体会颇深。买样板做为我们研发的参考,是所有设计师都在做的事。

不久前我在淘宝网看到了几款时下流行的背包,照片拍的非常好看,性价比超高!

以我从事包包设计这么多年的经验,这种价格绝对物超所值,我决定都买下来看看到底这些中国人如何做到如此“价廉物美”。

与此同时我也在网上看到了两款澳洲非常成功的网上名牌背包,虽然价格不便宜,我也决定买下来作为研发用途。

邮件在一个星期内陆续收到,我们打开来自淘宝的“宝贝”。唉!没有惊喜,只有惊吓!

照片果然是照骗,包包手工粗糙,布质非常普通,握在手中完全没有质感,整个包包无一可取!

原来便宜果然没好货!

而来自澳洲的两个包包就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了。

上等的罕有布质,外形设计独树一格,最让人感动和惊艳的是整个包包的细腻度,包刮内袋的用料和设计,方便使用者之余又不失美感。

他们对每一个细节的要求和用心,简直让我十分汗颜!

产品要贯彻价值观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把大多数人嗤之以鼻的价值观坚持和贯彻到自己的产品里?

答案是,这种价值观已经融入他们的生命,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曾经一位自称品牌教父的前辈告诉我说:品牌是要感动人的。

但如何感动人,他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我想,品牌之所以能感动人是始于品牌拥有者做人的态度。他把做人、做事的优良价值观贯彻于他的产品里,让消费者深深地感受到他的用心和热忱!

在这个什么都不缺的富裕社会,欠缺的正是这种让人感动的品类!

魔鬼就在细节里面,真的!

反应

 

在商言商

蓝海、红海还是死海?/郑喜文

作者:郑喜文(大中华市场前锋队长)

[email protected]

还记得四、五年前在中国推销某饮料产品时,时常听到潜在客户说:这类品没啥人在做,认知不足,气候不够,如果品牌方没有投入(一是给钱二是给货)或支持(一是给钱二是给货)的话,推起来很不容易。

2年之后,即疫情之前,相关品牌已经铺满一线城市的大小超市以及线上平台,而当我在展会上推销同样的产品时,潜在客户的说法跟之前有什么分别呢?

“这类品太多人在做,如果品牌方没有投入(一是给钱二是给货)或支持(一是给钱二是给货)的话,推起来很不容易。”

呃?所以到底是有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形成所谓的“气候”比较好,还是没几个人看得上所以没人想做同类品比较好?

折扣仓崛起

相信很多人会说,凡事要中庸,不好太多也不好太少——但如果你不知道满分是100,那怎么知道中庸是 40至60分之间?

市场饱和度在哪,风口在哪,往往都只有历史、仙家和马后炮才知道。

那现在呢?

疫情之后的中国消费者,在经历几度没有任何预兆的封城之后,在“不知几时会再次关起来”所带来的骨牌效应的惶恐之下,大多异常谨慎地消费,让原本生意就很一般的超市更一般了,并间接导致线下超市陆续关闭,家乐福等大卖场甚至全面退出中国不止,也让前身只卖临期货(接近过期的产品)的折扣仓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原价20元的牛奶只卖 6元,下个月过期又咋滴?这周喝完不就好了吗?

于是乎,这类折扣仓大受欢迎,尤其进口产品,只需三分之一的价格就买到了,吸引了大批的消费者,更吸引了大批的融资者,ABC轮下去之后,50家变成400家,店越多人潮越多,商家跟厂家议价的筹码也越大,结果产品的成本就越来越便宜,毛利率提上来之后,愿意融资的人更多了,店数就不在话下了,问你服未?

低毛利率料持续

言归正传,如果你找到很少人在经营的产品,别高兴得太早,它看似蓝海,但也许未必是;如果你发现自己经营的产品有很多人同时在经营,别沮丧得太早,它未必是红海;可以确定的是,无论蓝海还是红海,现在几乎可以说是接近持平的死海——无论数量是放大还是缩小,毛利率会是前所未有的低,而这趋势应该会至少维持到明年才会有所好转。

归根究底,一切都取决于之前打下的基础,你的渠道是否深耕,客情是否到位,市场讯息是否全面,脚下有多勤快,手下有多靠谱,实力有多雄厚?

否则的话,你捕捉不了动向,留守不了客户,老款产品只能是越卖越远——如果你不花心思探讨趋势和新品,那只能花心思探讨“还有哪里可以卖这款老品”,而一般来说,往往比生产国家更落后的地方多少会有点受落,尤其跟我国一样,偏向甜食,买东西不看产品标签,不在乎主要成分是“白砂糖”、“植脂末”等对人体有负担的原料的国家。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