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看三国学做人/曾仕强

刘备把私人誓言放在第一,孔明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隐秩序唯一的希望,便只有司马懿父子了。



否极才有泰来的希望。

司马家族集曹家父子的大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有这样的本领,才能够在那样的情境下脱颖而出,背负千古的骂名,一统天下。

司马家族所付出的代价,非常惨重。

唯有如此,才不致造成负面的影响,让后人以为这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而加以仿效。

当然,类似的案例会继续出现一段时间,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我们有三点心得,请大家参考:

1.天作孽,犹可追;自作孽,不可活

这虽然是一句老话,但历久弥新。一直到现代,仍然是金科玉律,并没有改变。

大自然的灾害,从某方面看,给人类造成祸患;从另一方面看,则有相当的好处。

譬如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很可能屋倒人亡。

然而大家才有水喝,不致缺水,则是它的好处。

人为的祸患,那就罪不可赦,必须自作自受,并没有回旋的余地。

隐秩序安排司马家族一统天下,属于天作孽。

大家若能体谅上天的苦心,好好作出合理的应对,其实很快就能够调整过来。

人们在多元化的思潮中,不能建立共识,造成主流文化,则是自作孽,必须自己承受一切的苦难。

2.对上天不能失望,对人们需要宽容。

年轻人对“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大多充满崇敬与向往,这是人类的可爱与可贵。

年纪愈大,往往对这一句话产生动摇,认为世界上既然没有完人,天地之间的正气,也值得怀疑。

由此可以证明太多的人,是愈活愈糊涂。

现代的老年人,贼多而宝少,成为高龄社会的一大隐忧。

隐秩序代表天地正气,恒久不会变质,也不可能丧失。

显秩序期待有完人出现,虽然自古迄今,真的没有完人,我们仍然要存有这样的高标准,才能够取法于上,而得其中。

刘备、孔明、关羽的思想,值得我们追求。不能在他们手中完成,我们才有努力的余地。

我们只要以刘备的仁厚、孔明的诚毅、关羽的忠义,作为学习的典范,至于他们的缺失,我们能够谨记在心,引以为戒,也就不需要加以苛责,过多计较了。

3.世界原本大同小异,人们必须兼顾并重。

21世纪人类的共同问题,即在于全球化本土化的冲突不断,很难获得协调。

全球化是不可抵挡的潮流,本土化则是各地区求生存的基本要求。这种情况,和三国时代实在十分相似。

曹魏、蜀汉、东吴的努力目标,都在一统天下,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全球化。

但是,三个国家各有其不同的特性,似乎很不容易取得协调。

用今天的话来说,便是本土化的意识坚强,很害怕被外来势力淹没。

三国的结局,可以当作现代人类的借鉴。

求同存异

如果不能重视品德修养,人类的未来,实在令人忧心。每一个国家在要求与国际接轨,也就是走向全球化的时候,必定要走出自己独特的方式,才能避免为强势文化所淹没。

而强大的国家,也不应该要求全世界都要向他看齐,采取同样的模式,否则便是文化侵略。

显秩序既然不能涵盖隐秩序的全部,就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造成彼此的不同。

然而显秩序毕竟来自隐秩序,不可能彼此完全不一样。

因此各个显秩序之间,呈现大同小异,乃是必然的事实。

魏、蜀、吴三国,有大同的理想,也有小异的目标。

当时的人们缺少以大同包容小异的经验,所以一百年不能解决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问题。

21世纪的人们,最好引以为鉴,走出一条合理的光明大道!

求同存异,凡事不应该要求百分之百,差不多就好了,是不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差不多”长久以来,被严重曲解,值得大家深思。

我们必须正本清源,把它们真义说出来,那就是“不能差太多”。

小异就是不能偏离大同的整体目标,才有资格称为差不多。

蜀汉当年,如果明白这种不能差太多的差不多原则,说不定上天垂怜,不致争战这么多年,让好人几乎都死光了,只好让坏人当家。

是不是这样?大家不妨自己认定。

●完结篇

反应

 

财经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辞世

曾仕强

(台北12日讯)管理大师曾仕强在台湾三军总医院安详辞世,享年84岁,他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中讲解《易经的奥秘》等多系列作品。

曾仕强是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他是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



他一生著作颇丰,有《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家庭教育》、《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等。

2010年曾仕强以780万人民币(468万令吉)的版税收入荣登中国富豪作家榜第五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