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特朗普误读中国实力/斯蒂芬罗奇

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国的复原能力和战略决心。

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国的复原能力和战略决心。眼看着中国经济放缓,美国相信自己的对手已是遍体鳞伤,只求尽快结束贸易战。

然而拥有足够政策空间来应对当前放缓局面的中国领导层,根本没必要去放弃其长期战略。



虽然一项着眼于双边贸易的表面交易似乎即将达成,但在究竟谁占上风这个问题上,两大经济体基本支柱之间的鲜明对比则指向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判断。

诚然,中国经济在过去几个月中明显走弱。但这并非源自于美国自以为得逞的关税战略,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求仁得仁的结果。

这个局面最初是由去杠杆运动引起的,旨在消除债务密集型经济增长的风险。

值得赞扬的是,中国政策制定者已采取积极行动以避免沾染上可怕的日本综合症——不仅债务过剩,还存在大量僵尸企业以及相关生产力挑战。

这一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信贷增长从2016年初的16%左右放缓到了2018年末的10.5%左右。这对中国曾经强大的投资引擎——也是经济体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增长幅度也从2013年底的20%增长放缓至2018年末的约6%。



与此同时,美国关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有所显现。虽然中国在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的对美出口按年下降约3%,但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量则持续增加,主要原因是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的复苏。

货币政策更灵活

鉴于出口可能会抢在农历新年假期和美国关税进一步增加之前实施,那么一定程度上的回落也是意料之内的。虽然这可能会淡化短期前景,但很难将过去几个月的放缓归咎于出口。

为了对冲相关风险,中国迅速着手利用其内在优势:比西方经济体更大的政策灵活性,西方经济体在财政和货币刺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触及了天花板。

而中国过去一年内五次降低准备金要求令银行贷款增加,信贷增长也在2019年初有所抬头,这将可以在年中之前支撑总体经济活动的改善。

美联储弹药有限

相比之下,美国经济更像是打了一针鸡血。在2017年末的超大减税政策推动下,2018年经济增长率回升至约3%,比前八年平均2.2%的增速快了近一个百分点。

但随着财政刺激措施逐渐退场,GDP增长估计也会恢复原状——与国会预算办公室最新预测的2019年增速只有2.3%一致。

甚至出现更弱走势的风险也在增加。2019年初美国股市的反弹并未能抵消2018年末的大幅下跌,后者严重削弱了家庭财富和消费者信心,导致12月零售额大幅下滑。

政策限制加剧错配

随着领取失业救济人数开始上升,住房部门业已疲软,全球经济日益动荡,而美联储手中弹药有限,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看起来越来越脆弱。

这两条截然不同经济增长轨迹——中国在政策推动的改善和美国在政策限制下的放缓——的可能走向也加剧了长期基本面的更严重错配。

高储蓄率最佳缓冲

中国在2018年的国民储蓄率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5%,是美国18.7%的近两倍半。尽管由消费者主导的重整使得整体经济从储蓄过剩转向了储蓄吸收,使得中国储蓄率相对2008年52%的峰值有所下降,但这令中国仍然拥有一个美国人求之不得的缓冲空间。

此外,美国85%的总储蓄都被用于更换过时和破旧的存量资本。如果记入折旧的话,美国2018年的国民净储蓄率仅为3%——还不到二十世纪最后三十年6.3%平均水平的一半,甚至远低于中国的净储蓄率,而且中国的存量资本相比之下更为崭新,无需大批更换。

而这些储蓄差异也凸显了两大经济体在增长潜力的投资支柱上的关键差异。2018年,中国的投资相当于其GDP的44%,是美国21%的两倍多。而鉴于美国的存量资本日益老化,这两大经济体的产能提升型净投资头寸之间的差距也就更大。

这展现了中国在为其长期增长需求(例如城市化、基础设施投资、人力资本和研发以及向自主创新的转变)提供资金方面的相对优势。

此外,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储蓄差距可能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扩大,因为看似长期性的美国预算赤字会推动储蓄率进一步下降。

另一个复杂因素则是在为其有限的投资潜力提供资金时,美国也需要同样长期性的经常账户赤字来补充匮乏的国内储蓄。

而经常账户赤字肯定会引发巨大的多边贸易逆差——这也点出了尚未达成的贸易协议中那个最为薄弱的环节:美国只能依赖一个中美双边解决方案来应付其与100多个贸易伙伴之间的更严峻赤字问题。

基本面支持逆转

最后,经济实力是相对的。美国经济目前的实力似乎稍纵即逝。它的短期复原能力已被消磨甚多,还可能在令人忧虑的长期基本面下进一步减弱。而中国处于相反的位置:在相对稳固的长期基本面背景下,今天的短期疲软应该会在年中得到逆转。

这一现实将给予美国谈判者们当头一棒,因为正是他们误读了中国的实力和表面贸易协议的空洞利益。

斯蒂芬罗奇耶鲁大学教员
摩根史丹利亚洲前主席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灼见

【灼见】美国大选中国希望谁赢?/魏开星

《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中国正就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做准备。报道称,一些中国官员认为,特朗普重返白宫对中国有利。例如会加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认为美国作为单一世界强国的衰落,导致美国国内更多政治和社会混乱,让拜登建立的盟友离开美国,并帮助中国与欧洲重建关系。

然而,整体而言,中国官员相信特朗普当选带来的害处可能会较潜在好处多。先不说中国是否为特朗普卷土重来做准备,即使有,也不奇怪;在这方面最有危机感、行动力最强的算是日本了。

美改朝换代日最紧张

日本执政自民党副总裁、前首相麻生太郎4月23日赴美拜会特朗普,此举被认为是“两边下注”,为特朗普重返白宫的可能性作准备。

我们就说说拜登连任或特朗普“回锅”,究竟哪个对中国较为有利?或者说,中国希望今年底美国总统大选是哪一种结果?

这里需要声明一下,探讨这个话题,与干不干涉美国大选无关。针对美方官员指责中国有意干涉美国选举,中方发言人林剑已经回应了。中国外交部4月29日以“从来没兴趣”反驳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并说“美方不要疑神疑鬼、捕风捉影”。

4年前,两位年近80的老者展开残酷的争夺白宫宝座之战;4年后,年长4岁,还是他们再来一次厮杀,此时拜登已年过80。

世界各国与美国选民一样,对此都感到厌倦与无奈。若一定要在两个烂苹果之间做选择,中国相信会与俄罗斯总统普丁一样。俄罗斯国营电视台2月14日播出普丁接受专访,当被问到拜登还是特朗普当选对俄罗斯有利时,普丁表示,拜登连任“较好”,因他更有经验,做事较能预测,是“传统政客”。

外界都了解,特朗普有亲俄倾向。即使是这样,普丁还是倾向于拜登,可见答案是认真与真实的。

对中国而言,拜登政府虽拉帮结派,借助盟友围堵中国,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在合作、竞争及对抗三者之中,中美还处于竞争阶段;而白宫一直强调中美之间要避免误判,要建立护栏等等,证明华盛顿认识到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直接对抗,是美国、中国乃至世界的不可承受之重。这点认知与中方强调和平、稳定、发展相契合。

特朗普再执政更棘手

特朗普执政时候,中国有一段糟糕的经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刘建超今年访美时所言)。今年2月特朗普表示,若当选将再次对中国征收关税,税率可能超过60%;《华尔街日报》预料他或拿台湾做筹码要求中方购买大量的美国产品。

这些虽是“选举语言”,但从其上一届执政的所作所为及个人风格,特朗普未必做不出。就这两点而言,就比现有的拜登政府令中方更加棘手。

特朗普若再次入主白宫,清算拜登等民主党人,结束支持乌克兰及俄乌战争,退群(再次退出一些国际组织)与断链(盟友关系推到重来)等等,是可以预见的结果。有人分析上述种种对中方较为有利。本人不敢苟同。

退群断链未必利中方

一,美国陷入党争,政局混乱,是美国内政,中方不介入、不干预,更不会幸灾乐祸、不会落井下石;何况美国政局不稳对世界及中方未必是好事。从理性角度考虑,中方并不乐见。

二,尽早结束俄乌战事,一直是中方的主张,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只有北约等少数军事集团希望战争持续。

俄乌战争结束,对中俄关系有利,双方的经贸合作可更大张旗鼓,不受西方的制裁与约束;而且中欧关系将因少了俄乌战事的障碍而有望重新获得提升;中国还可在乌克兰的国家重建事务上大展身手,发挥西方国家难以替代的作用。

有人说了,特朗普与普丁关系良好,美俄关系将改善,对中方不利。这问题在俄乌战争之前或许是个问题,经历了俄乌战事,这类的担忧可以说大为减弱了。

三,特朗普上台将拆散拜登时期建立起的美国与其盟友的各种小圈子。毫不讳言,拜登时代所编织的大大小小圈子,多数属形同虚设,对中方的伤害未必有多大、影响未必有多深。

特朗普“退群”与“断链”,究竟会减轻中方多少压力,要看他具体做了什么。因此,并一定就对中国有很大的利好。

总之,华府智库史汀生研究中心中国计划主任孙韵认为,“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宫,中美关系的上行空间将受到限制,但下行空间却是无底的”。这话比较在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