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最新抗美策略
中国发起消费总动员

中国汇聚政策资源提振内需市场,对抗美国发起数波关税贸易战。(美联社)

(北京22日讯)为对抗美国发起数波关税贸易战,中国国务院下达最新政策文件,力促“消费全国总动员”,汇聚政策资源提振内需市场,扩大消费信贷发展和鼓励消费金融创新等,避免减缓中的经济成长进一步降速。

根据中国“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文件,将刺激食衣住行育乐、共享经济、绿色节能等各类国内消费,并支援民众在邮轮、自驾车、航空旅游等消费支出。根据报道,少林寺等中国热门景点已被要求降低门票价格,部分降幅高达30%;中共党媒《学习时报》周五称,随着外部需求成长受阻,扩张国内需求无疑是正确策略。



但中国推动消费政策恐受到经济环境不佳的阻碍,包括租金上涨、一般家庭抵押贷款负担沉重、消费债务已高。官方统计显示,中国今年前半年家庭可支配所得成长率降至6.6%,低于去年同期的7%;最大出口的广东省,上月制造业活动萎缩,2年半来首见。

光大新鸿基政策研究主管绍特(Jonas Short)指出,中国面临的新关税成本约200亿美元,可透过财政政策抵销。中国国务院本周宣布出口退税、更便利通关等措施,并宣示将减税、扩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另传出拟于10月调降自多数贸易伙伴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以减轻消费者负担。

新闻来源:自由时报

反应

 

国际财经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反弹

(华盛顿29日讯)美国5月份消费者信心意外出现四个月来的首次上升,受访者对商业环境和劳动力市场的看法变得不再那么悲观。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102,4月份数据上修至97.5。

5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超过接受彭博调查的所有经济学家的预期。

现状指标自1月以来首次攀升,预期指标创7月来最大涨幅。

尽管5月出现增长,但消费者信心在最近几个月呈下降趋势,因为通胀仍然居高不下,家庭债务创下纪录,且就业市场已经走软。在美联储将利率维持在20年高位的情况下,选民普遍对大选前的经济表现感到悲观。

周二的报告尤其体现出这一点,消费者对未来一年经济可能衰退的预估连续第二个月上升。

对劳动力市场、商业状况和股市的看法改善是这份报告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亮点,除此之外,数据报告显示消费者越来越担心物价上涨和家庭财务状况。

彭博经济学家伊丽莎·温格对此点评:“对股市前景的乐观帮助缓解了消费者的焦虑,尤其是高收入群体。不过,低收入者的担忧情绪在加重。这些人群在高通胀环境下首当其冲,而且他们在住房和汽车方面都面临支付压力。”

消费者似乎更担心通货膨胀,平均预期升至今年以来最高水平。本周晚些时候公布的数据预计将显示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上个月波动不大。

美国人对劳动力市场的看法喜忧参半,较少消费者称就业岗位充足,还有一小部分人说工作"很难找",两者间的差异小幅扩大。

随着近期收入前景改善,受访者对就业市场前景变得不再那么悲观。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