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我们都是主动的投资者/拉里·哈斯韦

长期以来,投资者一直在争论,他们的投资组合是应该主动管理,还是被动跟踪市场指数,但这种讨论正在变成一场余兴节目。



令人振奋的是,人们的注意力正转向最重要的事情:有关战略性资产配置的主动决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随后的投资回报。套用上世纪6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话,我们现在都很活跃。

诚然,被动的全球交易所指数基金(ETFs)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从2003年略高于2000亿美元(8260亿令吉)的资产,上升至去年4.6兆美元(19兆令吉),这使得它们能够从更昂贵的主动管理基金中获得市场份额。

如果为只活跃的基金支付更高的费用几乎不会带来额外的价值,投资者则应选择成本更低的选项,尤其是在牛市期间,只要参与其中就能获得巨大回报。

然而,低成本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迅速崛起对投资管理产生了另外两个重要影响。

首先,主动式管理将面临费用压力,尤其是对表现较差的基金而言。例如,对冲基金经理收取“2加20”费用——2%的管理费加上20%的利润——已降到三分之一以下。



对冲基金过去10年的平庸表现以及流动性替代品的出现,佣金没有进一步下降令人意外。此外,所有投资策略中活跃基金的平均费用从2000年的1%左右降至2017年的0.72%,下降趋势并没有减弱的迹象。

其次,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泛滥模糊了被动投资和低成本投资之间的区别。严格地说,被动策略是一种不断重新平衡投资组合以跟踪市值权重指数的策略。

超额回报率下降

然而,许多交易所交易资金通过向投资者提供特定地区、行业、要素或信贷类型的敞口,以及众多其它“次级市场”标准,使得被动策略的内涵远远超出其原始定义。这些基金不是被动的,而是用低价表达主动投资观点的工具。

目前,交易所交易基金自身也面临挑战。

几十年前,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在内的更低廉的投资工具的出现,提高了投资者的净回报率。例如,1979年至1992年间,加权平均零售共同基金费用比率约为1.5%(包括销售负荷费)。

但由于主动管理基金的平均费率目前低于75个基点,而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平均费率约为44个基点。因此,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超额回报率”正在下降。

股市回酬走低更波动

此外,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快速扩张与牛市同步。指数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证券的选择,资产配置的意义仅仅是成批地投资于股票、债券和信贷,但那些日子可能已经结束。

鉴于股票和债券估值过高、经济和盈利增长放缓,以及政治和政策不确定性加剧,股市不太可能进一步持续上涨。整体市场回报率可能会更低,波动性可能会更频繁。

在一个回报率较低、主动式和被动式投资工具之间的费用差距不断缩小的世界,投资者必须将重点从低价的市场准入转向正确的投资组合建设。毕竟,资产配置策略的选择决定了投资组合的大部分回报。

其他因素,如策略性资产配置或工具的选择是次要的,它们可能只占少于10%的投资组合方差。

多样化资产组合

在当前环境下,投资者可能犯下的最大错误是,在股票和债券的“平衡”投资组合中寻找避风港。这两类资产的估值都不具吸引力,基本面也在恶化。

认为持有大致相同比例的股票就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相反,投资者必须认识到,经风险调整后的回报率较低(这反映在夏普比率不断下降上),以及市场相关性的不断变化,使得真正的多样化和避免损失变得更为重要。

多样化要求投资者关注市场、要素和非定向的收益来源,同时关注波动性和相关性。避免损失则需要灵活的决策,在必要时减少风险敞口。

投资者需要多样化和避免损失的一些工具很可能是低成本的,但其中包括多头/空头或另类风险溢价策略的许多工具,都不太可能在交易所交易资金领域找到。因此,组合办法将可能提供最大的多样化利益。

投资者不应担心他们的投资组合是主动管理还是被动管理,而应关注战略资产配置的关键决策。

令人厌倦的主被动投资之争已经结束,我们现在都已是主动的投资者。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破解附加股魔咒/陈泽荃

对许多有一定资历的股市投资者来说,附加股和私下配售,都是坏消息的代名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一旦有上市公司发文告说要做私下配售或者附加股,大概率后市的股价都会走低,就犹如一个魔咒般。

鉴于此,我想借助这篇文章,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当遇到上市公司公布要附加股时,投资者应当如何看待和解读,而不是盲目的恐慌或者唱衰。

身为上市公司,除了通过银行贷款或者发行债券这两个传统融资渠道之外,还可以动用强力集资工具,包括发行附加股,或者私下配售。

科普一下,与需要承担利息开销的银行贷款不同的是,发行附加股或者私下配售,一般上可以省下利息开销,但是同时股票数量会增加,股权被稀释。

进一步放大来探讨,私下配售是发行新股给被公司认可的第三方投资者,而附加股的发行是牵涉所有股东,换言之,每位现有股东,在公司做附加股时,都可以选择“要”或者“不要”认购。

虽然大多数人对附加股闻风色变,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我却是,也确实,看到一些心思细腻的投资者,从公司的附加股赚到可观的投资收入。

4步骤了解附加股

4个步骤轻松了解附加股来龙去脉: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认为在看到公司发布要做附加股时,我们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了解附加股活动背后的一些实质数据,相信对投资者做决策时,可以提供有力的参考:

1)筹资目的

-用来做扩张、收购 ; 还是偿还债务。

2)筹资数额

-小则几千万;大则可过亿。

3)认购价格和形式

-每持有x股母股,可以认购多少y股附加股。

- 附加股是否有赠送凭单。

4)除权日期(ex date),认购权上市日期(rights trading date),付费日期(payment date)

-除权日的时候,公司的股价会调整。

-认购权一般上是拥有5天的有效交易日。

-投资者应该在付费日期之前,准备好足够资金认购,若不想要认购,就必须放弃(卖掉认购权)。

成功的例子

2013年和2015年,益纳利美昌(INARI) 发行附加股(附送凭单)作扩张用途,盈利展开质量飞跃,如今已经是大马科技股行业市值最高。

2024年,SAM工程(SAM)发行附加股收购同行,目前形势看来良好,股价在发行附加股之前典型式下滑,但是现在已经上涨至公布发行附加股之前的价格。

失败的例子

2018年,沙布拉能源(SAPNRG)发行附加股偿还债务,股价至今仍然一落千丈,营运情况也并未好转。

2015年,亚航长程(AAX)发行附加股偿还债务,虽然去年股价和业绩转好,但对比7-8 年前,股价依然处于地位,毕竟航空行业的变数太多,难以预测。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