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副经济部长:土著经济为主
实现公平分配财富目标

(吉隆坡16日讯)经济事务部副部长拉兹莫哈末博士指出,虽然新经济政策(DEB)在1990年已结束,但其消除各种族贫穷与经济差距的精神,将会在新经济模式(MEB)、国家发展政策(DPN)与国家宏愿政策(DWN)下延续。

他说,政府将根据当前需求及通过更具战略性的策略,继续加强推动符合新经济政策精神的政策。



“旨在消除各族贫穷及各族经济差距的新经济政策已在1990年结束,但国家发展蓝图及新经济模式仍延续其精神,以致力实现社会经济平等及国家团结等目标。

“政府同时认为仍有改善的空间,特别是在涉及土著及其他族群权益方面,确保执行过程更为透明及符合问责原则。”

拉兹莫哈末今日在国会,回答伊斯兰党笨筒区国会议员阿旺哈欣提问新经济政策是否持续推行时,这么回应。

他说,作为一个体恤人民的政府,经济分配必须根据各族需求,进行公平的分配。

“在政府重新检讨国家主要政策时,土著的社会经济发展仍是政府主要议程,惟其他族群权益也不会因此受到漠视。”



他强调,政府仍将致力提升土著的潜力,提升他们参与国内经济的情况,进而实现公平分配财富的目标。

反应

 

言论

“阿里”“巴巴”合作芝麻开门/南洋社论

华裔企业家的成功源于刻苦耐劳的精神,而土著企业家无法成功,则是因奉行“阿里巴巴”文化。

种植及原产业部长拿督斯里佐哈里的一番话,一针见血的说出土著“企业家”失败的原因。

佐哈里也是巫统副主席,他在日前的土著经济大会“强化土著议程的团结愿景”讨论环节上指出,土著商家需具备经商能力,否则即使获得政府发放的工程或计划,最终也不会成功。

他认为,政府往后扶持土著商家时,需协助真正有能力的商家,确保其生意规模可进一步壮大。

佐哈里这番客观的论述,应该是经商失败的土著企业家的醍醐灌顶,也应该是有意经商的土著必须审慎思考的问题。

做生意绝不是一本万利,做生意需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经营不善造成血本无归的案例比比皆是,绝不是每个生意人都会风生水起发大财。

一个企业的崛起绝不是偶然,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几经拼搏,才能从剧烈竞争的行业内杀开血路,一将功成万骨枯。

佐哈里就以自己为例,当年毅然辞去薪资优渥的工作并投入商界,当时甚至把自己的轿车当成办公室。如果没有拼搏的精神、没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没有人愿意舍弃优渥薪资的舒适生活,投身前景不明的未来。

经商心态最重要

土著企业家的失败,本身对经营生意的心态是最大的问题,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是不变的定律。本身如果没有奋进的精神,没有掌握或学习经商的知识,只通过“阿里巴巴”的方式赚取快钱,是注定要面对失败的后果。

1970年推出的新经济政策,目标就是要改变马来人和其他种族之间的社会和经济鸿沟,提升马来人在国家经济的地位。

1990年,这个经济政策改以国家发展政策,一直延续至今。1992年巫统大会上,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表明,马来社会必须自强自助,全面投入现代合理化的工商企业文化,永远依赖国家提供援助,依凭政治力量的拐杖与他族竞争,将无法进步分享国家的财富。

曾经出任第二财长的佐哈里,发现政府在过去25年所颁发的政府合约中,高达1.7兆令吉的政府合约转移给非土著:“若这合约都只是给土著企业,土著企业不可能还处于社会底层。”

转让合约坐享利益

土著企业家承接的政府合约转到非土著手中,原因不难理解,一是政府将合约发给不符合条件的土著企业家,二是土著企业家本身不善经营,将到手的合约转让非土著,本身可以坐享利益或赚快钱。

从发合约到转让合约都是不可逃避的“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土著的经济地位将无法提升。

华裔企业家并不是生来就会做生意,而是华裔拥有刻苦耐劳的精神,华裔商人在没有政策扶持之下,凭借本身肯拼搏的胆识和精神,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阿里巴巴”是马来西亚企业界的笑谈,但马来西亚的企业界其实可以将“阿里”和“巴巴”转化为成功的案例。“阿里”应该相信同样生长在这个国家的“巴巴”,彼此心手相连,共同奋斗,芝麻的门会开得更大更宽更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