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再来一次丰硕的棕油业100年/朱乾海

油棕已在大马立足100年。

在新的100年开始,我不禁回顾过去100年取得的成就,那是为千千万万的子民造福。



种植及原产业部长拿督斯里马袖强日前说,新的100年,油棕将是创新和光辉的世代。

说一点历史:100年前,一位叫亨利范康涅(Henri Fauconnier)的法国种植人,在雪兰莪浪斗班让(Rantau Panjang)种油棕,前苏芬园丘公司(Socfin Plantation)种植人詹德兰(M.R. Chandran)告诉我,100年前种在浪斗班让园丘的路边油棕树尚健在。

他说,油棕园用的种植种杍,是在1911-1912年从苏门答借带过来马来亚的。路边树的种植年代是1914年,因此,油棕落籍大马是在103年,商业种植则始于3年后。

机械化刻不容缓

1918年范康涅在巴黎一场种植研讨会的开场日这么说:油棕是非洲西海岸最大的财富,但却没有开发,主要原因是当地人不能承受园坵工作的劳累。



大面积种植茶、咖啡、甘蔗、橡胶等,只能在有适合劳工的国家,如印尼、锡兰、法属印度支那、荷属东印度及马来半岛进行。

今天,油棕园的头痛问题是劳工严重不足,大园丘公司的外劳占70%,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油棕种植的阴影就挥之不去。

欧洲推动反棕油运动

机械代替劳工已非实现不可,政府已拨款3000万(500万来自私人界)研究机械化收割果串,我私下寻思,3000万是不是杯水车薪?

政府减少园丘外劳人数1万人,这一来收割果串的间隔时间肯定要延长,果串的质量肯定不好,产量必须受影响。

欧洲植物油生产国畏惧棕油市场愈来愈大,利用各种借口,如棕油有害人体健康、环境遭受破坏、生物多元化及永续受到阻挠等,来推动反棕油运动。

尤有甚者,近期还倡议不能用棕油生产生物柴油,我们要向许多不实的信息争辩是何等费劲恼人。

一个大马的“家事”少被提起,那就是油棕业人才已断层。退休的种植人,很快就被另一家种植公司邀请去上班。

种植人因为工作的性质,自然提升工作能力和知识;熟悉农业、人力资源、会计、机械和市场等。工作勤劳、阅读书写不辍,从而累积历练,成为一位能武能文的种植专材。

那句“行业缺少人材”(The Industry is lacking of brains)的话时有所闻。为什么今天会有这个局面?油棕业100年,新一辈的推手应该陆续诞生。

反应

 

财经

油棕树应种多密?/朱乾海博士

土质好的地方种植油棕密度较低,光照强、水份足的地方种植密度较高。

油棕种植密度介于每公顷118至158株,但新种时的密度,普遍是每公顷136至143株。

土质好的地方种植密度较低,光照强、水份足的地方种植密度较高,如果种植环境没有足够的光照,密度较低比较适宜。



若有资金问题,有经验的种植人在开始种植时会选择较高密度种植。

树龄尚小,树叶还在伸张中,树冠其实已被此接触。种植密度如果每公顷是136至143株,有按时施肥,气候正常,5年树龄左右的树已有完整的树冠,叶片30至40张(即4至5螺旋圈的叶)。

叶子太多影响产量

叶子太少,浪费光源,产量不高;叶子太多,树与树争夺光照,光合作用弱,叶子和树身增长,影响有性繁殖的果串成形。

既然叶子太多影响产量,多余的叶子必需修割掉。修割叶子还有其他原因:



*采割鲜果串时有空间使力

*割除不撑托果串用途的老叶

*减少散果跌下藏在叶腋里

*减少附生在叶腋的附生植

*除去枯叶和病叶,促进新的健康叶子快速成长

密度太高争阳光

太过密集的树冠,诚如上文所述,不利生产果串。种植密度太高,同样也因争夺阳光,不利产量。

植株愈长愈高,树叶愈长愈长。明显的,采割果串愈来愈困难。

园地阴暗,树行间草木不生导致土蚀。

种植密度和产量的实验做了很多,但却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凭经验,一旦产量下跌而怀疑可能是密度问题所致,将密度稀释,产量很快就提升。

2方法稀释密度

有两个方法稀释密度,一是有规则的稀释,每数株树除去一株,这株树在原来的排列位置上除去后,不会影响整体树的平衡分布。这个方法的弱点是除去的树可能是高产树。

第二个方法是除去“价值低”的树,如染病的、发育不健全的、不打果的、打果特别少的、后来补种而一直长不好的树。

产量特别少的树最好先做记号,然后视察它的产量一年半载,证实后才将它砍除。

经过这一轮稀释,园丘的产量会提升,同时省了一些肥料和人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