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公司生存关键——品质管理/陈绣茗

转型10个月增长300倍(第三篇)

上期谈到当找到适合案例公司的系统模式架构,以及模式下的所采取的营运改善的策略方案。



“大量服务”(Mess Service)系统架构模式,适合的产业不只是案例公司,这个模式也是适合批发商、连锁店、教育机构等等,许多服务业都落在这个范围之内。

这个模式的概念是属于前屋与后屋的系统设计。

让我用简单图表来说明这类型的系统采取的策略是有哪一些。

从简单的图表来看,我们知道如果要扩大公司的业务能力,必须扩大后屋的应对能力以及前屋的服务能力。



谈到这里,大概大家应该可以了解,为何餐饮连锁店必须要有中央厨房,而且这个中央厨房的处理订单的能力,大大决定了前屋的服务能力。

此时,我们面对一个很大的难题,案例公司有资金局限的问题。

要提升后屋供应能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投资科技机械。

这个我们讨论很久,如何在不需要大量在资金投注下,又可以达到目的。

案例公司的其中一个负责人非常有创意,其中一项就是参考点心蒸炉的模式,创造出专属自己的蒸炉,来达到提升煮饭的产量。

除此,也在市场上寻找最大的烹饪器具,尽量使得人工化烹煮的方案,一次可以煮很多的概念得以落实。要一次煮很多不太难,把材料增加、使用大型的烹饪器材就行了,但是要人工照顾食物的食香味美,可没有这么简单了。

扩展后须保持产品原味

1.开发食谱

将一次烹煮500人的食谱,提升为一次烹煮1000、甚至1500、2000人的食谱。

2.成果品管

我们设计品质参照标准(quality benchmark),我们必须确保不管谁烹煮出来的味道,都必须是一样,至少吃起来必须是一样的,除此我们还要确保视觉、嗅觉上必须是一样的。

这个让我想起,为何咖啡店的uncle炒果条,如果一次炒3盘,终是不会比炒一盘好吃。

改善后屋的种种方案,我们都必须确保达到一个目的,就是持续性提供同等级品质标准的产品。

回顾前期所提到的,商家提供品质好的产品或服务,已经是商业生存必须条件。

要把品质弄好不难,但是持续性提供同等级的品质,可能就会有挑战了。

我看过许多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公司,当后屋发展扩大后,常常品质就跑样了,不是产品品质变质,就是服务品质变质,这就是品质不持续性。

在这么多年,看了这么多的中、小型公司的起起落落,我大概可以很确定的下结论——没有品质管理,不管公司规模大小,商家注定很难生存甚至盈利。

下一期,将继续谈谈案例公司在前屋做了什么,让他们得以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反应

 

柔佛

台湾教授曾光华 24日分享行销创新转型

(新山20日讯)续2月份邀请北京清华大学终身教授纪家葵座客南方大学学院之后,南院文化与社会服务委员会将于本月24日(星期三)为“宽柔学村,座谈南方”邀来第二位人在国外的宽柔人学者,即台湾中正大学曾光华教授分享“以行销思维促进创新与转型”的主题演讲。

1979年宽柔中学毕业的曾光华在台湾行销教育界为关键人物,他著有12本行销教科书,内容涵盖行销管理、服务业行销、国际行销、行销企划、消费者行为等,占台湾大专院校行销教科书市场约40%,累积读者超过20万人。

他也长期担任台湾多个政府与学术组织、各类企业之顾问或讲师,演说以敏锐观察、深刻见解、生动幽默而深受欢迎,每年的业界演讲或课程超过200小 时。

第二场“座谈南方”于下午3时至5时,在该校文物与艺术馆举行。本场讲座为公开性质,入场免费,联办单位是全球宽柔校友会及南方大学学院校友会。

循第一场的模式,第二场座谈也另邀两位学村校友为对谈人,一是《南洋商报》全国业务品牌主任李德慧,另一位为南方大学学院校友会原会长罗汉金。

南方大学学院文化委员会主席陈再藩表示,经济发展快速的全球化与数位化导致跨业竞争日益普及、消费者行为越趋复杂,使“企业创新”与“经济转型”成了当下企业界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曾光华的回乡与分享,恰是时候。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