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新冠肺炎/独家】鲁世巍:网上服务料升级发展
疫情加速中国经济转型

专访中国驻槟城总领事鲁世巍

鲁世巍:中国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槟城12 日讯)正当各界普遍认为新型冠状肺炎将重挫中国经济之际,殊不知这场疫情却使在线的服务供给方式进一步走入企业营运、政府管理及大众生活中,更意外地加速中国的经济转型,甚至牵动各国的经济前景。



中国驻槟城总领事鲁世巍博士分析,疫情发生以来,网上办公、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新的服务供给方式,已在企业营运、政府管理及大众生活中更激速扩大及发展。

“网上销售商品在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已超过20%,线上零售业为疫情时期的消费提供了替代渠道及有效缓冲。”

拥有经济系博士学位的鲁世巍指出,可以预见,疫情结束后,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产业及社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将得到升级发展。

鲁世巍是在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如此说道。

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



这也意味着,疫情后的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格局,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经济,若无法自我准备,疫情后恐怕难以更好地与中国市场对接。

他指出,由于过去中国在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数码经济,以及移动支付上都已经很前进,如今疫情进一步加速了有关发展,就此,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国家有必要在这方面做出提升,这样疫情后才不会出现与中国经济无法对接的窘境。

据了解,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是全球第一,市场份额达1兆5000亿美元,即 6兆3000亿令吉。

不仅如此,中国的手机及社交媒体活跃用户居全球前列,数字消费者达8.55亿人次,堪称全球零售商最大的竞争目标市场。

鲁世巍也点出,中国的医药健康产业在今次的疫情中及之后将得到进一步重视与发展,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chinaeco_noresize

尽速控制疫情等3因素中国经济向好趋势不变

鲁世巍指出,尽管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备受各界关注,其中有些机构对中国经济表示悲观,然而基于3点,他认为疫情始终无法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向好趋势。

首先,他说,目前中国已竭尽全力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包括采取了空前严格的防控举措,其中很多甚至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和《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许多国家积极评价中国政府采取积极、高效、公开、透明的举措,不仅全力维护本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展现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为维护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给世界带来信心。”

他继说,其次,突发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期、局部,且有限的。

突发性外部因素

“由于疫情发生时正值中国春节来临,对旅游、餐饮、娱乐及零售等服务业造成冲击,延长假期和推迟开工对工业生产和建筑业也产生不利影响。疫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表现,但这是突发性的外部因素造成的影响,不是中国经济内部出了结构性的问题。

“疫情缓解后,前期推迟的消费和投资会得到释放,中国经济将会迅速企稳反弹,出现补偿性恢复增长。”

他分析,中国经济内生动力足,有强大韧性和潜力,整体发展走势不会因突发疫情而改变。

这是因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物质基础雄厚,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兆人民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再者中国经济体量大,局部冲击对全局影响较小。

“不仅如此,由于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化体系,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多项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体系及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完整的整体优势仍在,能有效对冲疫情影响。

“中国经济结构日趋优化,抗风险能力强,表现出很强的韧性,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不会变。何况中国经济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向上的惯性力仍强,14亿人口的消费需求不可估量,中国经济将释放更大发展潜力。”

充足政策空间应对

第三,他认为,中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是少数货币政策仍处于常态化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结构性去杠杆效果明显,财政赤字率不足3%。

他指出,中国各级政府密集出台多项恢复经济增长、支持企业的政策措施,而中国人民银行近日推出1兆7000亿人民币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增加市场流动性。

“针对企业采取了金融及财税支持、降本减负措施,如要求不得对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盲目抽贷、断贷、压贷;要求商会为外贸企业无偿出具相关证明,减少因疫情未能按时履约交货造成的损失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非典为例仅短期影响

无独有偶,上海智库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早前也发表类似谈话,鲁世巍指出,无论从理论或经验上看,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趋势,不会因为外部冲击而发生实质性改变。

他以2003年的非典疫情(SARS)为例指出,公共疫情事件只会导致经济增速在短期内放缓,然而疫情结束后,只要政策调整及时和得当,增长会反弹并恢复到原有的趋势上来。

强劲增长势头冲淡

据了解,当年多数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都预测SARS冲击可能让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下降,但是统计上显示,当年中国经济仅第二季度GDP增长出现2个百分点的下降,实则全年趋势性增长率高达10%,换言之,短暂的疫情冲击,很快被后来强劲的增长势头对冲掉。

鲁世巍分析,中国经济将在疫情后,进入全新发展格局。

问答录:疫情达峰值后 经济较快复苏

问:可否浅谈今次疫情的影响?

答:“封城”、限制人口流动、企业停产停工等举措,会使中国经济在短期内受到冲击,但严格的防控举措会缩短疫情发展时间。我们坚信,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举国体制凝心聚力,疫情一定能尽快得到控制。

问:您的信心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

答:最近,中国政府已对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部署安排,除疫情严重地区外,其他地区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中国将聚焦重点,精准发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将中央预算内投资优先向疫情重灾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隔离设施等防治急需项目倾斜。

问:可否浅谈对经济方面的应对措施?

答: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用工紧张、资金不足、原材料短缺等难题,中国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针对不同产业行业及受疫情影响不同省市的支持政策将会陆续出台。

问:您认为今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可否进一步阐明?

答:国际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在疫情达到峰值后会实现较快复苏。多数机构预测中国经济全年增长率将在5.4至5.8%。世界银行表示,中国政府有充足政策空间来应对疫情,并且为市场注入了相当大规模的流动性,这将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也表示,如果疫情能够迅速得到控制,那么影响就是暂时的。中国经济体量大,有资源也有决心有效应对此次疫情,必要时有足够的财政空间采取行动。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国际货币基金对此“充满信心”。

问:身为在海外站岗的您而言,有什么话想对大马人民说的吗?

答:中国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并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态势不会改变。大马人对中国的支持,尤其是华人华侨出钱出力支持或拍视频给力的举动,令我很感动。

独家报道:黎添华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胜预期 但通缩风险犹在

(北京25日讯)在第一季度经济表现好于预期之后,分析师上调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不过,他们看到更多迹象显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或将难以摆脱通缩压力。

据彭博对经济学家的调查预期中值,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4.8%,高于上月调查中预测的4.6%,也更接近政府设定的5%左右的增长目标。

通胀预期低于3月时的调查,显示在房地产市场滑坡后家庭支出持续疲软。目前预计2024年消费者价格(CPI)升幅平均为0.6%,低于之前预期的0.8%。工业品出厂价格料平均下降0.6%,是3月预测值的两倍。

中国经济今年开局表现意外强劲,受海外需求以及中国政府推动发展先进技术的努力提振。不过,大部分反弹出现在1月和2月。

3月消费动能减弱,住房市场进一步下滑,预示着2024年剩余时间政府可能需要拿出更多刺激措施来应对挑战。

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聂文表示,房地产及其上下游行业全线萎缩,持续拉低社会预期和总体需求;迫切需要政府投资来稳定或提振需求。

房市低迷风险最大

受访的15位经济学家中,有9位认为房地产市场低迷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风险,4位认为低通胀和疲软的国内消费是最大担忧。在中国应如何应对的问题上,经济学家也有类似分歧,其中支持房地产投资的措施位居榜首,其次是加快公共支出。

尤其是地方政府一直在削减支出,因为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努力应对债务问题。

在多年来的表外举债激增之后,他们现在面临来自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冲击。

中央政府此前表示计划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以提振经济。不过,政府债券发行速度一直慢于预期,部分原因是在缺乏合格项目的情况下,政府仍在想办法将去年所筹资金投出去。

中央政治局会议料将在本月晚些时候举行,投资者密切关注以从中寻找未来几个月经济政策可能如何调整的线索。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