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2钢铁商司法审核获批 免韩越冷钢反倾销税遇挫

(吉隆坡9日讯)两家本地钢铁生产商成功申请司法审核,让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必须暂缓执行取消向来自韩国和越南冷轧钢卷(CRC)征收反倾销税。

吉隆坡高庭于上周批准CSC钢铁(CSCSTEL,5094,主板工业股)和麦克伦钢铁(MYCRON,5087,主板工业股)司法审核申请,并暂缓执行取消向来自韩国和越南冷轧钢卷征收反倾销税,而这也让投资部贸易规范组的正当程序受到质疑。

如今投贸部或贸易规范组必须说明它是如何得到结论,对韩国和越南最初征收的反倾销税进行行政检讨,以及为何要推翻先前的决定。

根据财经周刊《The Edge》报道,行政检讨终止了征收反倾销税,通常在两种情况下寻求行政检讨,即是当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到倾销幅度或补贴金额;或者认为不再有必要维持反倾销税。

投贸部副部长刘镇东受询时告诉《The Edge》,由于还没有充分了解此案,因此无法发表进一步评论,而且此事已经进入法庭审理阶段。

另一方面Mycron总执行长罗斯汉拒绝透露进一步消息,仅表示期待司法程序的结果。

钢铁业务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扁钢,即用热轧卷生产冷轧卷;另一部分是钢条,主要用于建筑业。冷轧卷是制造汽车、电器和其他产品的原材料。

有趣的是,就在CSC钢铁和麦克伦钢铁针对投贸部的决定申请司法审核时,墨西哥外贸执法局对从越南进口冷轧卷征收关税。

其他对越南冷轧卷及相关产品征收进口关税的国家包括巴基斯坦、加拿大和印度,税率介于12.3%至99.2%。

马来西亚对宽度小于1300毫米的越南冷轧卷征收7.42%至33.7%关税,对宽度大于1300毫米的冷轧卷征收7.7%至20.13%的关税。

应保护本地业者利益

在马来西亚,许多人对投贸部及贸易规范组扩大行政检讨范围感到惊讶。

越南一家冷轧卷生产商曾为宽度小于1300毫米的冷轧卷寻求豁免反倾销税,惟投贸部扩大检讨范围,将来自韩国的冷轧卷和宽度大于或等于1300毫米的冷轧卷也概括在内。

一名业内人士说:“向马来西亚出口商品的外国公司能得到什么好处? Mycron和CSC钢铁公司,甚至公司高管都在纳税。” 

 

 

 

反应

 

名家专栏

面对中国产能过剩 亚洲也采防御姿态/李兴裕

在经济前景好转之际,国际货币基金(IMF)警告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

你是否有过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中国上一次产能过剩是在2014至2016年,当时北京当局和地方政府在2008-09年全球金融海啸期间加大了大规模刺激计划。产能过剩在钢铁和铝等重工业中很明显。

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重演,源于供需失衡,而冠病疫情加剧了这一问题。

这一次,疫情后的刺激措施未能恢复国内需求的持续复苏,而陷入困境的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

保护主义抬头

中国企业的产量远远超过国内消费能力,导致国内产能过剩,产能使用率低。机械、食品、纺织、化工和医药行业的产能使用率较低。房地产行业的低迷也影响了家具、钢铁产品、塑料和非金属矿等下游产品的需求。

电动汽车、清洁科技等新兴工业的大规模投资和生产,也导致中国国内产能过剩。例如,硅片的产能使用率已从2019年的78%下降到2022年的57%。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国内电池安装量的1.9倍。据报道,2023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量是2018年的5倍,比2022年的水平高出40%。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已经是2019年的7倍,年均增长1.7倍。

针对中国产品的保护主义,通常是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事务,但现在正蔓延至一些亚洲国家。

美国以中国在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和创新方面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为由,对钢铁和铝、半导体、电池、电池组件和零件、关键矿产、太阳能电池、船岸起重机和医疗产品(如个人防护设备、橡胶医用和外科手套)等战略行业征收了25%至100%的关税。欧盟委员会已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达37.6%的临时关税,以抵消其所谓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获得的不公平补贴。

廉价商品涌入东盟

中国商品的激增也对泰国的东盟贸易伙伴产生了影响,其中一些国家对大量涌入的中国商品望而生畏。泰国中小企业联合会希望商务部重新审查进口税率,并对进口的中国产品征收增值税,以保护泰国制造商免受廉价中国商品的冲击。该联合会还要求投资委员会重新审查给予中国公司的优惠,因为这些公司的投资,并没有真正使泰国经济和中小企业受益。

印尼将很快对中国商品征收100至200%的进口关税,以减轻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该法规的起草旨在解决利益相关者对先前法规在保护当地企业免受中国制造产品涌入方面不足的担忧。

中小企担忧低价品

同样的,马来西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中国企业在低价值和科技产品、零售、贸易服务和餐饮,以及建筑和房地产开发分包领域的影响表示担忧。

自2009年以来,截至2023年,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7.1%。自2012年起,大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已连续12年不断扩大(平均每年331亿令吉;逆差从2012年的31亿令吉跃升至2023年的664亿令吉,飙升了20多倍)。

2011至2023年,大马对中国的出口额每年增长6.1%,而来自中国的进口则每年增长8.3%。大马对中国的出口份额几乎没有变化,从2011年的13.1%下降到2023年的13.5%,而来自中国的进口份额则从2011年的13.2%大幅增加到2023年的21.3%。

自1980年以来,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在大马制造业的累计实际投资额已达742亿令吉。中国企业和商家(独资或与大马人合资企业)正在制造业、资讯科技、建筑、教育、餐馆、小吃店、咖啡馆和奶茶店等多个领域投资和开展业务。

竞争挑战政治化

关于中国投资和中国企业对我国企业和投资者影响的争论非常激烈、复杂,而且已经变得政治化。中国带来的投资和商机,伴随着我国微型与中小型企业在国内市场面临的竞争挑战。

在外来直接投资方面,大马受益于中国+1战略和中美贸易战,因为半导体行业、橡胶制品、太阳能电池板、液化天然气、塑料、石油和棕油的供应链进行了生产基地迁移和重新配置。

鉴于中国科技的进步,并支持我国对高科技工业和再生能源的追求,以实现净零排放,我国欢迎来自中国的高价值创造投资,这些投资有助于我国发展高科技、绿色、人工智能、数字化和电动汽车工业,以及智能农业和食品加工,以确保粮食安全。

有关大马企业面临中国企业竞争的争论,源于中国贸易商、批发商、零售商、供应商、承包商以及建筑商,在其参与的行业中的“竞争性定价和低单位成本结构”。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其资产负债表上承担多项商业投资和机会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中国承包商可以承担多个大型项目。中国企业普遍拥有雄厚的财力。

如何创造公平环境?

因此,亚洲面临中国进口的挑战,既包括低端科技产品,也包括高科技产品。亚洲决策者如何应对保护国内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挑战?各国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创造一个与中国公平竞争的环境。

毫无疑问的,中国对本区域国家的投资,包括将生产转移到海外,产生了就业、知识和科技转移、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等各种效益。

然而,存在一个问题,即这些中国投资对国内工业的净影响有多大,尤其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生产低端科技、低价消费品的中小企业,以及被认为缺乏成本竞争力的国内企业。一些人声称,这些投资可能更多地受到政治因素而非经济因素的驱动。继续依赖中国进口的半制成品,将限制国内企业增值,并抑制国内制造业的产能。

应对中国经济失衡和产能过剩影响的政策选择和解决方案。如果中国经济的失衡持续下去,低价商品充斥全球和区域市场,新兴市场的反击可能会加剧。发展中经济体将面临最大的风险。因此,新兴经济体可能会采取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鼓励国内生产及利用本土原材料。

新兴经济体5大对策

首先,采取官方的贸易防御手段,例如对进口中国产品设置关税壁垒。这将导致报复,导致消费者通胀,也不符合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参与多边贸易协定(如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ACFTA)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自由贸易惯例。此外,进行正式的反倾销调查和使用反补贴税(CVD)需要许多的成本和各种努力。

其次,采用本地原材料含量条规,是促进国内工业和就业,或鼓励国内创新的一种方式。本地原材料含量条规以购买或使用本地产品的强制性、可执行性或合规性措施的形式出现。这是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可确保中国企业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制造活动、供应链整合和下游服务的机会。

第三,政策制定者在拟定贸易和工业政策时,必须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优先事项之间取得平衡。虽然需要中国半导体、自动化、人工智能和数字化,以及电动汽车等高科技工业来帮助支持一些国家的高价值科技升级工业发展,但也必须顾及国内中小企业有能力制造的低端工业和产品。

第四,检讨“禁止”或“限制”某些行业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其他措施包括检讨外国公司进入或扩张贸易、零售和特定服务等经济领域的资本和执照要求。限制外国公司生产的商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比例,或规定这些外国公司在本地生产的产品必须100%出口外销。

第五,通过财政奖掖和本土原材料扣税,推行进口替代政策,减少对中国进口半制成品和最终产品的过度依赖。购买本国制造的产品,确保原材料供应,分散供应链风险。转向国内采购,鼓励国内生产的半制成品和资本财货的增长。

最后,继续打造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精明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商业合作共赢,共享经济繁荣。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