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5年最高纪录 车险日均索赔额1510万

蔡金顺
(吉隆坡19日讯)2023年大马汽车保险(私家车、摩托车和商用车)日均索赔额达1510万令吉,即每小时赔偿62万9000令吉,刷新5年来最高纪录。
根据马来西亚普通保险协会(PIAM)的数据,2023年的索赔数目比2022年的日均1300万令吉,增长许多。
该会总执行长蔡金顺表示,随着我国注册车辆数量激增,由于维修成本上调,自身保险索赔(OD claim)成本也平均调涨。
自身保险索赔是指发生车祸时,车主向本身车辆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自身保险索赔成本从2022年的9385令吉攀升至去年上半年的9873令吉。
蔡金顺向《马来邮报》说,较新款的车辆推入市场时,通常会配备增强型技术和安全设备,例如传感器和摄像头,这些设备价格昂贵。因此,维修所需的人工和备件成本也会增加。
他指这些因素导致汽车保费在去年上半年平均上涨4.8%,达676令吉,其中私家车保费占比为64.8%。
根据大马普通保险协会(PIAM)的数据:
·2022年私家车的索赔成本平均为9155令吉,2023年上升至9539令吉,去年上半年则为9685令吉。
·商用车自身保险索赔金额在2022年平均为2万5452令吉,2023年为2万5727令吉,去年上半年为2万6692令吉。
·摩托车自身保险索赔金额在2022年平均为4344令吉,2023年为4470令吉,去年上半年降至4021令吉。
平均保费方面:
·私家车保费从2022年的741令吉涨至2023年的810令吉,去年上半年攀升至857令吉。
·商用车保费从2022年的1577令吉涨至2023年的1674令吉,去年上半年则涨至1742令吉。
·摩托车保费于2022年和2023年维持不变,为156令吉,去年上半年微降至154令吉。
蔡金顺:两年维持高位
总损失率盈利指标
蔡金顺说,虽然过去两年来保费均有上涨,但所有车辆类别的总损失率仍在可接受的水平,2022年为70.1%,2023年为67.8%。
“私家车总损失率在2022年和2023年仍保持最高水平,分别为72.7%和70%,这主要归因于上路的注册车辆增多和随即而来的交通事故。”
索赔取决2因素
他强调总损失率的重要性,它也是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其上升趋势恰好是因为车辆赔额增加:“上路的车辆越多,发生事故的几率就越高,驾驶态度乃是因素之一。”
他说,车辆索赔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索赔严重程度(索赔成本)和频率(索赔数量)。
“索赔的严重程度也取决于路上行驶的车辆类型,市场价值较高的进口车辆肯定会面对更高昂的维修费。”
蔡金顺解释,总索赔的严重程度和频率会导致保费飙升,因此若相关趋势和数字开始飙升,损失率显然也会提高。
“例如,我每收到100令吉(保费),如果理赔须支付70令吉,加上其他管理费,若总比例超过100令吉,就意味着我在亏损,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保费会随之上涨以弥补损失。”
他提到,虽然保费或随着时间推移而上涨,但驾驶行为良好的投保人可通过风险评估,获得保险公司提供更大的折扣。
“国家银行分阶段放宽汽车保险费率,使保险公司能根据驾驶行为弹性地为其汽车产品设定不同的价格,驾驶记录不良者或需要支付更高昂的保费,反之亦然。”
大马普险去年增长6.9% 总保费收入231亿

取自pexels
(吉隆坡30日讯)马来西亚普通保险业去年展现出稳健增长,年增长率达6.9%,总保费收入达231亿令吉。这增长主要得益于汽车销售回暖及基础设施和责任类保险业务持续扩展。
大马普通保险协会(PIAM)报告提及,普通保险业去年表现稳健,主因是获得车险、火险与海运航空运输(MAT)险种保费增长的支撑。该走势反映在国家经济框架下的工业复苏进展与内需增强,成为推动保险市场回升的关键力量。
尽管管理开销上扬,行业综合比率仍稳定在93.4%,显示整体营运效率维持良好;净佣金率亦维持在10.4%。值得一提的是,投资收益为普通保险行业盈利提供显著支撑,占整体营运盈利的60%。
展望今年,报告指保险业将持续推动永续承保策略,布局电动车保险创新,并强化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同时更贴近消费者需求与配合监管趋势。
另外,随着对数字保险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市场也观察到自然灾害保险(NatCat)逐步被关注。
不过,医疗成本通胀仍为一大隐忧,预计2025年将从去年的15%进一步上升至16.4%,远高于亚太地区10%的平均水平。
报告引述国家银行最新年度报告指出,大马经济预计将持续扩张至2026年,主要受私人消费、投资活动与出口回升所推动。
报告显示,车辆保险依旧是普通保险市场中的最大保费来源。该险种在2024年录得6.7%的增长,保费收入按年增加6亿5110万令吉。

新车注册量按年增长2.1%
带动车辆保险需求上升
大马汽车商公会(MAA)指出,去年全国新车注册量按年增长2.1%,带动车辆保险需求上升,然而车险的盈利空间正面临压力,主要来自维修成本上涨、销售及服务税(SST)调整,以及道路交通事故理赔增加,致使过去5年的净赔付总额累计上升18.8%,在2024年达至65亿令吉。
火险方面,去年保费增长5.8%,等于新增2亿5850万令吉,主要受平均保费上涨4.9%所带动,反映原材料价格和重建成本不断走高。尽管再保险成本增加,加上天气灾害事件频率上升,火险业务仍是第二大保费来源,并保持盈利,净赔付率维持在34.1%。
尽管医疗与健康保险平均保费下滑12.5%,但整体保费收入仍取得10%年增长。不过,相关赔付率依然居高不下,去年达68.3%,反映出医疗通胀持续施压。若保费结构无法通过业界协调机制作出合理调整,医疗险在未来可能面临更严峻的盈利与风险管理挑战。
报告指在责任保险方面,整体表现同样亮眼。去年总保费按年增长8.1%,受商业责任与公众责任保障需求扩大所推动。在“杂项保险”类别中,建筑工程综合险近5年累计增长高达141.6%,显示业界积极响应大型基建项目重启及建筑活动升温的趋势。
根据报告,整体而言大马普通保险业的净赔付率从2022财年的53.7%上升至去年的57.6%,主要受车险索赔恶化影响。车险占去年净已赚保费的60.9%。目前,无论是车险或医疗健康险,其赔付比率均已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并比整体行业平均值高出约1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