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私下配售闻风丧胆?/张培铭

冠病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大至国家的发展政策和方向,小至人民消费的结构性改变。

这段期间许多企业苦苦挣扎,有的上市公司在面临营运资金短缺的环境下,便通过二次市场去募集资金,过去几年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私下配售。

据统计显示,宽松的募资条规、结合市场在疫情间大量的流动性,直接导致大马上市公司在2021年总共从私下配售活动筹集高达81亿令吉资金,创下历史新高。

这项数据也比2020年上市公司从二级市场所筹集的80亿令吉更高。

回顾大马交易所在2020年4月16日放宽公司私下配售的限制,从发行股票的10% 提升至20%,这项措施在2022年12月31日结束。

稀释每股盈利

私下配售活动的执行相对简单,这让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能有效且快速获得资金,支持内部营运和扩张计划,纷纷通过私下配售募集资金。

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投资者并不太欢迎上市公司进行私下配售活动,至少从短期的角度上来看。

这是因为在私下配股之后,现有的投资者就会在未来的收益还未兑现之前,蒙受短期盈利稀释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而且公司的扩张计划至少都需要1至2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果,对于一些缺乏耐心与持有能力的投资/投机者而言,止损换股会是更好的选择。

私下配售本来是上市公司获取便宜且快速资金的管道,但偶尔也会因为有些企业的用途不当而造成股东的亏损。这也是大马证券监督委员会在今年3月份突击搜查某些涉嫌滥用集资活动的上市公司的原因。 

过去几年,我们都曾经看过有些上市公司通过频密的私下配售活动,向投资者”要钱”,甚至有些每年都在做私下配售。

假设公司在短时间内连续2至3次私下配售,都用于减低债务,这意味公司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风险。

世霸动力(SERBADK)在2020至2021年,连续两年私下配售用于还债以及营运资本,过后银行借贷变本加厉增加,这些都是“暴雷”的前奏。

捷硕资源(JAKS)自从2017至2023期间,一共做了5次私下配售,以及2次附加股配送凭单集资,多次集资后业绩盈利始终没有明显改善。今年3月初再次公布私下配售,也导致股价跌破自从2008年来的新低。

凡是有好有坏

虽然并不是每家频密配售新股的公司,到最后都会让投资者血本无归,但过度集资会让投资者对公司失去信心,而使得股价长期一蹶不振。

证监会近期已经采取行动,彻查涉嫌滥用集资活动,相信未来有望推出更加严谨的监管条例,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凡事都有两面性,只要管理层可以善用私下配售的资金壮大企业,公司的收益就可以推高未来的股价,为股东创造价值。

毕竟在不提高杠杆率的背景下,获得充裕的资金来源,又可以省下银行利息,这可说是一举数得。

正所谓“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只要私下配售的短期阵痛(每股盈利稀释)可以为公司带来长期的增长以及收入,一些优质公司在股价迎来短期的回调时,何尝不是一个机会?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破解附加股魔咒/陈泽荃

对许多有一定资历的股市投资者来说,附加股和私下配售,都是坏消息的代名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一旦有上市公司发文告说要做私下配售或者附加股,大概率后市的股价都会走低,就犹如一个魔咒般。

鉴于此,我想借助这篇文章,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当遇到上市公司公布要附加股时,投资者应当如何看待和解读,而不是盲目的恐慌或者唱衰。

身为上市公司,除了通过银行贷款或者发行债券这两个传统融资渠道之外,还可以动用强力集资工具,包括发行附加股,或者私下配售。

科普一下,与需要承担利息开销的银行贷款不同的是,发行附加股或者私下配售,一般上可以省下利息开销,但是同时股票数量会增加,股权被稀释。

进一步放大来探讨,私下配售是发行新股给被公司认可的第三方投资者,而附加股的发行是牵涉所有股东,换言之,每位现有股东,在公司做附加股时,都可以选择“要”或者“不要”认购。

虽然大多数人对附加股闻风色变,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我却是,也确实,看到一些心思细腻的投资者,从公司的附加股赚到可观的投资收入。

4步骤了解附加股

4个步骤轻松了解附加股来龙去脉: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认为在看到公司发布要做附加股时,我们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了解附加股活动背后的一些实质数据,相信对投资者做决策时,可以提供有力的参考:

1)筹资目的

-用来做扩张、收购 ; 还是偿还债务。

2)筹资数额

-小则几千万;大则可过亿。

3)认购价格和形式

-每持有x股母股,可以认购多少y股附加股。

- 附加股是否有赠送凭单。

4)除权日期(ex date),认购权上市日期(rights trading date),付费日期(payment date)

-除权日的时候,公司的股价会调整。

-认购权一般上是拥有5天的有效交易日。

-投资者应该在付费日期之前,准备好足够资金认购,若不想要认购,就必须放弃(卖掉认购权)。

成功的例子

2013年和2015年,益纳利美昌(INARI) 发行附加股(附送凭单)作扩张用途,盈利展开质量飞跃,如今已经是大马科技股行业市值最高。

2024年,SAM工程(SAM)发行附加股收购同行,目前形势看来良好,股价在发行附加股之前典型式下滑,但是现在已经上涨至公布发行附加股之前的价格。

失败的例子

2018年,沙布拉能源(SAPNRG)发行附加股偿还债务,股价至今仍然一落千丈,营运情况也并未好转。

2015年,亚航长程(AAX)发行附加股偿还债务,虽然去年股价和业绩转好,但对比7-8 年前,股价依然处于地位,毕竟航空行业的变数太多,难以预测。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