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视频】“收购双雄”叱咤马股 王子铭周明德一时瑜亮

独家报道:李玟江

利率走高,通胀高居不下,大马政治动荡等种种因素,一直都困扰着2022年挥之不去。

有人勒紧腰带控制支出减少投资,有者却视危机为转机大举买进,不仅乘机扩大商业版图,还打算运用手中的大笔资金,伺机跨过界多捞一笔。

根据2022年南洋富豪榜的排名,有两个备受瞩目的“收购者”,一位是排名大跃升至14名的拿督王子铭。

另一个则是首次上榜,就以39.2亿令吉身家登上第18名的拿督斯里周明德,且跟随《南洋商报》的脚步,找寻两人的相同之处和联系。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本地就有两位商界大亨有着相似的部署和操作,就连投资眼光也出奇一致。

一位是营运着6家上市公司,力求手上公司都能带来协同效应的拿督斯里周明德;另一边则是掌握着10家上市公司,直言不会放缓收购脚步的拿督王子铭。

这就跟随2022年《南洋富豪榜》,一探“收购双雄”的商业轨迹。

身家一年飙1.72倍
王子铭连跳15级

手握数亿现金,不断通过收购扩大商业版图,从一个企业家,慢慢转变成收购者,王子铭无疑是近两年最受瞩目的企业人物之一。

回看2021年《南洋富豪榜》,当时王子铭的排名处在第29名,身家约20.7亿令吉。

相隔一年后,其身家更是大跃升,财富大涨1.72倍至56亿5000令吉,在2022年《南洋富豪榜》中排在第14名。

尽管常被认为行事太高调是为了炒作,不过他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商业轨迹,以及收购宏图。

原本已掌握9家上市公司的王子铭,在去年10月再次出手,成为公共交通枢纽营运商霹雳运通(PTRANS,0186,主板消费股)的大股东。

凭借投资扩展人脉

去年接受《南洋商报》访问的王子铭表示,本身还持有20至30家上市公司的股权,不过持股比例没有超过5%,因此无需在交易所发出公告。

他坦言,很多人一遇到他就会追问,是不是控制超过9家公司,而他总是会否认到底,因为手上另外的20至30家公司,都是由各自的老板掌控,而自身只是一名投资者。

他表示,借着投资的机会,成功与公司老板成了朋友,至于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如会不会有合作机会则需再探讨。

“作为投资者,我们会尽量把持股比例维持在5%以下,最多也只增持到4.9%,因为不想成为显著股东高调出现。”

上市公司交叉持股

凭借相识相知,可以看到很多上市公司之间都会交叉持股,举例,老板甲在投资老板乙的公司时,乙也会因此知道甲的公司有不错的前景和基本面,因此也会把钱投放公司身上。

又或是,老板A和老板B都有同样的投资远见,进而个别投资在C公司身上,共同持有C公司的股权,而这样的特点,能从王子铭和拿督斯里周明德身上看到。

亲掌HEXTAR科技盼创高峰

在2022年末,王子铭抛出多个震撼弹,指将会辞去多家公司的董事职位,其中包括Hextar全球 (HEXTAR,5151,主板工业股)执行董事一职。

根据马交所的公告,王子铭是以“追求其他兴趣”为由辞职,不过,先前提及的其他兴趣,原来是有意将全力投身在科技领域,带领Hextar科技(HEXTECH,5136,主板交通与物流股)续创高峰!

将研发金融科技程式

王子铭在近期接受《星报》访问时表示,将打造金融科技应用程式(APP),而有关APP的开发,并不是要与传统金融业者竞争,而是共同形成互补,包括会与新成立的数字银行合作。

他坦言,在推出APP后,要赢得用户的信任将会是一个挑战,不过,已经考虑如何吸引用户,并设法让用户对该APP有一定的“粘性”。

尽管Hextar科技在今年1月澄清,有意打造金融相关应用程式的计划,目前仅处于概念阶段,因此无法对此项目作财务预测,包括资金结构,不过仍无阻股价飙高。

王子铭表示,目前将建议多种活动为Hextar科技注入大笔资金,其中包括私募、配股或其他方式等。

放眼组合市值达300亿

王子铭表示,随着Hextar家族逐渐壮大,目标是手上10家公司的总市值,达到300亿令吉后,才算成功圆满。

“对我们而言,公司总市值达到300亿令吉才算成功。不过,在实现这个目标前,我们会继续努力工作坚持不懈,同时也希望幸运女神的眷顾。”

他表示,自己也意识到上市公司需有个透明的持股结构,因此都是以个人名义和私下控股公司所拥有,绝不存在交叉持股的情况。

长期投资不逢高就卖

“这使我们能够清楚区分每家公司和领域的不同,从而让银行和投资者能够对公司进行针对性估值和评估。”

他坦言,自己是个长期投资者,因此不会在买了一家公司后,股票一旦大涨就卖出,而是花个两三年,在公司业绩慢慢有起色后再做打算。

“业绩好转后,我们可以慢慢看到股价也会有根有据的上涨,而这当然也对小股东有好处。”

上市6年一飞冲天
周明德甫上榜排18

有一位白手兴家的富豪,仅在吉北巴东昔拉培民小学完成小学教育,在1974年从原先的小型五金店CHOP CHIN HIN(振兴号)做起,慢慢更涉足物流及洋灰经销和多个领域。

到了1990年代,当时可是建筑领域蓬勃发展的时代,不仅看准时机扩大建材领域,还专门提供运输及贸易服务,进而成立振兴运输及贸易公司。

随后成功在2016年3月8日,把振兴集团(CHINHIN,5273,主板工业股)带上市,如今的身家更是达到39.2亿令吉,强势站在2022年南洋富豪榜排名第18,而这人便是集团的创办人兼执行主席拿督斯里周明德。

现年62岁的他,在过去几年不断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并在2022年继续拓展商业帝国。

如今,他至少掌握6家上市公司,除了振兴集团外,还有振兴产业(CHGP,7187,主板交通和物流股)、Solarvest(SLVEST,0215,主板工业股)、胜利者国际(SIGN,7246,主板消费股)、安吉雅(AJIYA,7609,主板工业股)和家满控股(FIAMMA,6939,主板消费股)。

父子兵上阵 拓商业帝国

正所谓“将门虎子”,尽管儿子周豪俊在13岁时一度辍学,但后来以大龄学生的姿态去到澳洲墨尔本修读工商管理,如今他已回到同一屋檐下与父亲周明德共同打拼事业。

振兴集团也是本着同一屋檐下将互惠互利进行到底的策略,因此进一步扩大收购脚步,从原本的单一建材洋灰贸易延伸至建材制作、产业发展甚至到酒店管理。

随后,振兴集团更扩大涉足领域至家具设计、制造,还把电子制造服务纳入业务范围里,势要打造一个完整的商业链,从里到外都能加强公司的营运。

周豪俊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表示,感谢父亲从不放弃他,并且很荣幸能共同打拼江山,一同携手创高峰。

扩大商业链

“我们不只是为了买而买,而是想借此扩大公司的商业链,我们希望,客户不止住在我们建造的房屋,就连入住后都会使用公司的产品。”

“就好像我们现如今开的Signature旗舰展销厅,道理也是一样的,里面提供一站式室内设计解决方案,装修、设计、家具、家电,这些统统都有。”

设立在哥打白沙罗的Signature旗舰展销厅,共占地5万平方公尺,因此也被大马纪录大全列为“全马最大室内设计展销厅”,并放眼在3年开设100家直销店。

依然看好Solarvest

周明德旗下还有由周氏家族控制的Divine Inventions私人有限公司(DISB),主要用作私人投资,或把所有没体现协同效应的上市公司股权,转为私人持有。

其中的例子,就有振兴集团原先持有Solarvest 19.34%的股权,随后便以每股80仙的价格,或1亿2910万令吉脱售给DISB。

周豪俊表示,此次脱售符合公司的策略,因为Solarvest无法为公司整个供应链带来协同效应,因此只能选择投入进私人业务里。

“实际上,我们依旧看好Solarvest,但在不能带来任何效益的情况下,把它放进私人工具里是最好的选择。”

倒置收购LTKM洽商中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交易,是周氏家族有份投资的Local Assembly私人有限公司倒置收购LTKM(LTKM,7085,主板消费股)事件,虽然现阶段被搁置,但相关洽商仍在进行中。

原为鸡蛋生产商的LTKM是在去年4月8日宣布一系列献议,当中包括将脱售现有的所有产业,并希望转型为电子制造服务(EMS)业者。

周豪俊指出,考虑到市况动荡等因素后,因此已向证监会撤回申请。

“尽管如此,购股和卖股协议依旧没失效,相信协商的结果将在不久的将来对外公布。”

策略相似 惺惺相惜
周氏父子欣赏王子铭

周豪俊表示,尽管父亲首次打入《南洋富豪榜》就能占据高位,但他坦言,这只是一个数字,同时不会因此自满停下脚步。

“其实大马有很多隐形富豪,很多资产都没浮现,因此表面数字不能代表一切,不过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得更好。”

当问及是否与王子铭相识,以及操作为何出奇一致时,周豪俊表示,父子俩确实认识王子铭,并欣赏他的处事作风。

“不过,我们拥有一家公司的股权,主要是觉得相关公司有前景,而这只是一种投资的一部分,一旦价格达到心理水平,一样也会套利。”

相关新闻:

【独家/视频】内忧外患冲击大马经济 40富豪身家蒸发340亿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视频】疫情横财如梦幻泡影 手套科技富豪难兄难弟

独家报道:林志斌

连续数年的冠病疫情终于慢慢远去,无数饱受疫情重创的人们,开始恢复正常生活;各行业百废待兴,从事消费旅游等领域的富豪们,重新踏上累积财富的步伐。

经济周期持续运转,过去两三年苦苦支撑的许多行业,如今迎来复苏,而早前大赚“疫情财”的领域,纷纷步入下行周期。

因为疫情而大爆发的,首推手套股。实际上,当风潮逝去后,手套股富豪于2021年的财富已大幅度缩水;过去一年,下跌势头更是进一步延续。

如今,科技股似乎也步上手套股的后尘。2020年,科技股成了继手套股之后,第二波大爆发的“疫情概念股”;这股势头延续到2021年,我国许多科技领域富豪,在财富总额和富豪榜排名都迎来大跃进。

但当疫情逐渐远离后,科技富豪和手套富豪们,目前都成了“难兄难弟”。

以半导体供应链为主的本地科技股,在过去一年的走势与全球科技股类似,表现不济。

升息环境让这些成长股股价大幅贬值;中美贸易战、全球供应链中断等原因,更让科技领域的盈利增长放缓。本地科技富豪的财富,旋即缩水。

借助疫情带来的契机,来自槟城的半导体领域四小天王,包括伟特机构(VITROX,0097,主板科技股)3名创办人、阁代科技(GREATEC,0208,主板科技板)总执行长兼执行董事陈荣棋、UWC公司(UWC,5292,主板科技股)执行董事兼集团总执行长拿督黄才荣与刘继强,以及正齐科技(MI,5286,主板科技股)总执行长胡光荣,齐齐于2020年挤入《南洋富豪榜》中。

4新贵财富缩56亿

但来到2022年,多人的身家已经大幅缩水;正齐科技的胡光荣,甚至已经跌出40大榜外。

其他3人,以及拥有帝与鸿(D&O,7204,主板科技股)的吴南华与家人,过去一年身家都缩水了约30%,让他们暂时失去在富豪榜继续往上攀升的机会。

当然,在《南洋富豪榜》20位左右的位置竞争并不太激烈,加上手套富豪跌落的速度更快,让科技富豪们的排名并未见太多滑落。

但大马科技4新贵的财富总值,在过去一年,也已经萎缩了56亿令吉。

两人跌落榜外

比起科技4新贵,正齐科技(MI,5286,主板科技股)总执行长胡光荣,和友尼森(UNISEM,5005,主板科技股)主席谢圣德过去一年的遭遇,就更让人唏嘘了。

2021年才加入大马40大富豪行列的谢圣德,过去一年与科技富豪们面对同样的处境,在财富缩水4亿令吉之后,无缘进入新一年的富豪榜。

正齐科技的情况则有别于上述的科技股;过去一年来,这家发迹自槟城,刚刚迁移总部到新加坡的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制造商,过去一年历经了很大的滑坡。

盈利表现的波动,很大程度体现在股价之上,更导致胡光荣的财富大跌近70%。

过去2年来,在应对全球半导体大幅度的供应链转移和市场变革,正齐科技不可谓不努力;从收购台湾恒硕科技进军半导体材料制造,到中国设厂,再到把总部迁移到新加坡,以满足国际业务扩张的计划,这家公司都算是耗尽心血。

然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就是快过人们的计划。

全球经济局势剧变

疫情带来全球供应链的转变,加上中美对抗、地缘政治日趋紧张等因素,全球经济出现“去全球化”趋势,这为我国许多处于半导体行业中下游的企业,构成了新的威胁。

就像本地科技股龙头益纳利美昌(INARI,0166 ,主板科技股),因为美国苹果公司准备弃用博通(Broadcom)芯片,就遭遇恐慌性抛售那样。

除了一些全球经济局势的转变之外,一些经济周期带来的短期现象,也让投资者感到担忧,尤其当各大半导体厂家开始库存调整时,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这正是手套厂商刚刚经历的遭遇。

手套富豪再蒸发124亿

过去几年,在半导体领域热火朝天时,科技大企业都在扩张扩张再扩张;这和2020年的手套企业是很类似的。

当然,半导体领域和手套领域的体质毕竟有所不同;走在人类科技的最尖端,分析员普遍都认为,半导体下滑周期的谷底,不会如手套股般深不见底。

从各企业年报和季报看来,这些科技富豪们,如今对公司前景仍保持高度的乐观。

不出意外地,2022年手套股继续滑落低谷,手套富豪们的身家也是全面缩水。

就像顶级手套(TOPGLOV,7113,主板保健股)与贺特佳(HARTA,5168,主板保健股)双双丢失富时隆综合指数成分股位置一样,我国两大手套厂的掌门人,丹斯里林伟才和关锦安家族,都丢掉了我国前20大富豪的排名。

在2021年丢掉近300亿令吉之后,我国手套富豪们的身家,去年再蒸发了超过124亿令吉。

应对危机各出奇招

过去几年,在半导体领域热火朝天时,科技大企业都在扩张扩张再扩张;这和2020年的手套企业是很类似的。

当然,半导体领域和手套领域的体质毕竟有所不同;走在人类科技的最尖端,分析员普遍都认为,半导体下滑周期的谷底,不会如手套股般深不见底。

从各企业年报和季报看来,这些科技富豪们,如今对公司前景仍保持高度的乐观。

不出意外地,2022年手套股继续滑落低谷,手套富豪们的身家也是全面缩水。

就像顶级手套(TOPGLOV,7113,主板保健股)与贺特佳(HARTA,5168,主板保健股)双双丢失富时隆综合指数成分股位置一样,我国两大手套厂的掌门人,丹斯里林伟才和关锦安家族,都丢掉了我国前20大富豪的排名。

在2021年丢掉近300亿令吉之后,我国手套富豪们的身家,去年再蒸发了超过124亿令吉。

顶级手套走出低谷

顶级手套(TOPGLOV,7113,主板保健股)执行主席丹斯里林伟才,目前已经放眼在2023财年末季才能转盈,寄望这家全球最大的手套生产商,可以在今年走出低谷,回到上升的势头。

在过去2个季度,顶级手套遭遇了上市20年来首次的季度亏损业绩。

当时,林伟才更是公开向投资者们道歉。

2020年冠病疫情带来销售大爆发之后,顶级手套是最激进扩充的本地手套厂家之一,这也为该集团在全球手套供需错配的当下,带来很大的麻烦——该集团的产能利用率甚至无法达到40%。

当然,往好的方面想,顶级手套在资本水平最雄厚的时候大肆扩张,待手套供需正常化之后,这些闲置的产能,随时准备为该集团谱写新高峰。

贺特佳多元化业务

而贺特佳选择了另一条不同的道路;这家生产丁腈手套的先驱,并未在疫情期间大规模扩张,反而着眼长期未来,准备在吉打黑木山将相城(Kota Perdana)兴建新厂房,作为集团20年大计。

当然,随着手套领域陷入寒冬,这个长期扩张计划也已经缩水。

同时,执行主席关锦安显然也意识到,单独经营手套代工生产(OEM)业务存在风险;贺特佳如今放眼透过并购,来多元化业务。

据悉,该公司有意打造自有品牌生产(OBM)业务,并会开拓亚太区域推广医疗器械分销的商机。

我国4大手套生产商中,仅顶级手套和速柏玛(SUPERMX,7106,主板保健股)拥有OBM业务;这帮助疫情期间,这两家手套生产商的盈利表现远远领先同行。

林宽城偷师陈志远?

和两位手套大哥相比,高产柅品工业(KOSSAN,7153,主板保健股)董事经理兼总执行长丹斯里林宽城选择另辟蹊径,在非手套领域找寻更多机会。

林宽城透过家族掌控的高产控股私人有限公司,过去一年在大马股市相当活跃,8月份入股理建机构(LUXCHEM,5143,主板工业股)之后,12月更是接手丹斯里陈志远手中约7.16%的成功机构(BJCORP,3395,主板工业股)股权,成为大股东。

尤其是后一个交易,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这是因为,由陈志远一手创办的成功机构,在商海几经浮沉之后,近年来大有回勇之势。

连带的,陈志远也终于在2022年南洋富豪榜中,重新回到大马40大富豪行列当中,以17.2亿令吉的身家,位列第34位。

林宽城此次的入主,能否借助成功机构的势头,逆转手套领域的颓势,也让投资者们拭目以待。

总结:富豪们披荆斩棘向前迈进

2022的富榜排名已经尘埃落定,踏入鸿“兔”大展的2023年,我国富豪们也将继续在严峻的全球经济环境中,继续披荆斩棘克服困难向前迈进。

马股第一大红人拿督王子铭新年先打响头炮,能否借助Hextar科技(HEXTECH,5136,主板交通与物流股)之力开创高峰,让市场充满期待。

旅游业复苏,中国游客回归,赌场大亨们渡过疫情危机之后,新一年是否真能时来运转。而科技和手套富豪,毫无疑问都会力争在今年摆脱颓势,冲击新一年的富豪榜排名。

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年的南洋富豪榜,看看我国商界翘楚们如何带来更多的惊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