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沈联涛:银行爆雷政治风险增 “美联储料暂无胆升息”

独家报道:梁仕祥

(八打灵再也18日讯)欧美银行业陆续出现倒闭和危机,著名经济学家丹斯里沈联涛认为,如今政治风险骤升,原本今年初尚大举加息旗号的美联储,本月已“没胆子”再升息!

沈联涛今日在出席《东南亚大讲堂》“疫情与大选之后,马来西亚的经济展望”经济讲座会后,向《南洋商报》指出,虽然欧洲央行日前已一如早前承诺,加息50基点,而欧元区和美国的利差也已拉近,但随着硅谷银行倒闭引发恐慌情绪后,美联储如今已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美联储降息,就可能意味着它心中没底;若只是维持利率,那还能够稳着大局。”

“如果它(美联储)胆子够大,那就会继续加息。但我认为政治风险太大了,它应该不会加息。”

美联储将会在本月23日(周四),大马凌晨时段宣布最新的利率决议。据彭博社对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如今市场预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在3月21-22日的会议上,以及接下来的两次会议上,只分别加息25个基点,至5.25%至5.5%的区间。

问到欧美银行业危机事件,是否会蔓延到亚洲时,沈联涛表示,现在关键在于日本和该国央行的动向。

“很多人没留意到,这一次欧美银行业发生危机后,日本银行股的跌幅特别严重,因为加息对于持有长期债券的日本银行来说威胁尤其大。”

“由于现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即将卸任,所以新行长的态度会很关键。至于后者敢不敢加息?那就得看他对日元汇率和债券市场的看法如何。”

在国际享誉盛名的沈联涛,曾任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以及香港证监会主席等要职。昨日他也被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特首顾问团成员之一。

西方量宽导致危机

当问到这一次欧美银行业危机,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是不是罪魁祸首?沈联涛指出,这事实上是整个西方世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战略问题。

“西方国家过去十数年来一直在降息,如今减到底了加息。沃伦·巴菲特曾说过,潮水一退,就能看到谁没穿泳裤。如今就是退潮之时,很快就能看到谁没穿泳裤了。”

他比喻:“如今就像是一场音乐凳子游戏。当音乐停了,就会有人没有凳子坐。”

他点出,很多人只看到危机的表象。事实上是整个系统出了问题,其危机的根源,还包括中美关系恶化以及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

大马不会出现银行挤兑

曾任大马国家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助理总裁的沈联涛也认为,我国应该不会发生银行挤兑危机。

“大马是一个有盈余的国家,出口额依然大于进口。但是利率却较低,目前1年利息大约低于美元90基点。”

硅谷银行的倒闭,是源于在美联储激进升息之后,缺乏资金的初创公司纷纷涌入银行提款。而硅谷银行为了应对客户,被迫亏损出售价格下跌的长期债券,最终在蒙受巨额亏损的情况下被迫关门大吉。

相较于美联储,国行加息的步伐则较为缓慢。并且在去年经历4连涨之后,今年1月和3月,国行都在货币政策会议宣布维持利率,暂停升息步伐。

但沈联涛也警惕,美国1年定期存款的利息,比令吉定存还要高,我国或得面临资金外流的风险。

反应

 

名家专栏

私募与风投撑中国资金?/Project Syndicate

20世纪初,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学者安东尼奥·葛兰西,曾这样写道:“旧的在消亡,新的却难产。”

今时今日,我们似乎就活在这样一个时期,面临各式各样的“病症”,包括全球供应链崩溃和高通货膨胀再现。唯一的出路是支持新市场、产业和机构的开发。但是,谁来提供资金?

在以企业能有高速增长和丰厚利润的经济繁荣时期,商业银行和私募市场可以帮助高效率的新兴企业筹足资金,用于收购或重组效率不佳或失败的公司,来打造起新的供应链。

但是,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海啸后,各国金融监管收紧,加上之前利率长期在较低水平,主流的金融机构已变得更谨慎。它们现在更倾向于降低风险,着眼当下。

由此,债务水平达到了历史高位,市场集中度大幅增加;少数上市公司,尤其是在科技领域享有庞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由于公开市场受到严格管控,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者转向了流动性较差、透明度较低、监管较少的私人市场。

根据麦肯锡(McKinsey)发布的《2023全球私募市场评论》,自2017年以来,私募市场管理的资产总额每年增长速度高达20%,去年6月已达到11.7兆美元。

这种增长的推动力,是来自于有限合伙制的私募股权(PE)基金,以及风险投资(VC)基金。前者主要投资于未上市或公开交易的公司,后者则投资在风险较高的初创公司,或有长期潜力的年轻企业。

至于长期的养老金机构和保险基金,以及有耐心的私人财富管理者,愿意花时间等待更丰厚的回报,它们也相信PE和VC能带来回报,尤其是规模更大、经验更多的基金。

能完成深度金融重组?

但,私募市场是否能帮助达成深度金融重组的目标,仍有待观察。虽然私募市场管理的资产总值增速(2021年增长7.7%),快于全球金融资产总额,但也仅占总值486.6兆美元的2.4%。

同样,包括养老金机构、保险机构和投资基金在内的非银行金融中介(NBFI)部门,在2021年增长了8.9%,快于其5年平均增长率6.6%,不过还是远低于私募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此外,私募资产管理规模仅为NBFI资产总额239.3兆美元的4.9%。

另外,自去年夏季以来,投资者对PE及VC的热情似乎已有降温。2021年达到巅峰后,私募股权交易量下降26%至2.4兆美元,交易次数减少15%,至6万宗以下。

中国的PE及VC市场,也呈现相似的趋势。

去年,中国私募股权交易量大跌48.7%至1548亿美元,交易次数减少16%至9695宗。

去年上半年,中国私募市场资产管理规模虽然有增长,总额达到5390亿美元,但也仅占中国金融资产总额的0.7%,以及NBFI资产的2.7%。

不过,这落差反而能为中国带来宝贵的良机。中国的PE和VC市场明显还不够发达,而中国却占了全球生产总值(GDP)的18%,该国的PE和VC基金在自身扩张以及扶持当地经济转型方面,还有相当巨大的潜力。

中国PE及VC处理的并购交易案份额也越来越大:相比2018年仅有49%,去年已经超过56%。并购交易在冠病疫情限制措施解封后暴增,去年上半年涉及VC的交易按年也大涨61%。

政府支持解决方案

中国的PE和VC有两大鲜明特征。

其一,外国基金在这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提供了国际的专业知识和市场影响力。

但现在的问题是,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外资PE和VC对中国的投资大幅较少。

去年,中国新设外币基金仅114只,按年大跌超过40%。今年首季,外币基金投资中国股市的个例仅有87起,按年暴跌87.5%,金额也按年大降57.5%。

中国PE和VC的第二个显著特征,是其大多数资金来自各级政府。截至去年底,中国政府机构共设立的投资基金达1531只,总值大约3.8亿美元。

中央政府在其中所占份额极小,只占了总数的1.5%,及总额的7.5%。中央政府的资金往往更着重于推进国家重点领域的投资,例如高端制造、能源和环保。

至于省、市级投资基金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区域经济。在数量和金额方面,去年省级政府在投资基金中的占比分别为24.3%和38.4%,市级政府则是53.4%和42.7%。

解决经济问题

区县政府在数量方面则占投资资金的20.8%,金额方面占11.4%。它们主要负责支持可以刺激当地经济的企业。

它们以前主要投资基础设施,尤其是房地产,但如今重点已经转到创造本地就业机会,以及重组当地工业上了。

这些投资基金的价值去年大涨近54%。

中国必须调整其工业和供应链,以应对一直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挑战。

尽管PE和VC领域的外国投资正在减少,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支持私募基金的诞生和发展,支持它们提供面向市场的解决方案,解决各种经济问题。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