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哈迪应归隐山林/利亮时教授

马哈迪医生日前发表他的“伟论”,对这位掌权四分之一世纪的老人而言,不断的发言,除了刷存在感外,也想继续影响国内的政治生态。

首先,马哈迪表示“马来政府对华商的态度比英国政府更为宽松,因此非马来人不应害怕斗士党”这是真的吗?华人在19世纪中晚期南下马来亚谋生,当时英殖民政府是如何对待这些外来的华人劳工或移民?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真正历史的发展,顺便对照一下马哈迪这位老先生的言论。

在马来亚地区(含新加坡),英殖民政府大力鼓励商业活动,为这些南来的华人,尤其是商人,提供了良好的经商机会。部分华商遂逐渐形成一个富人阶层,也有部分成为了华人社会的领导层。

华人南来固然不是很舒服在工作,他们面对不少的困难,然而在这块土地上由于英殖民政府的自由政策,再加上英殖民政府看到华人的勤奋,给予许多机会,让他们创造无数的奇迹。我们亦不要美化殖民者,他们是希望华人和印度人的辛劳可以提升经济,以便他们可以在马来亚取得更多的资源带回英国。重商主义,让华人可以在马来亚有了出头天,例如陈嘉庚、姚德胜、郑景贵、李光前等等,就是在此环境下致富。

英国教育没歧视华人

马哈迪又说,英国人歧视本地人,尤其是有进取心的华人。笔者对此说法有不同的意见,首先英国仍是有意识培养一些本地华人精英,以协助他们管理马来亚。我们可以看到多位拿英女王奖学金的先贤:宋旺相、林文庆、伍连德等,他们都是拥有华人血统的土生华人。英国的教育没有严重歧视华人,也没有扼杀华人升学的机会。反观从1970年代实施的教育政策,到底是培养全体马来西亚人,还是牺牲了一些人呢?这个留给我们广大的读者来思考。

马哈迪很多言论都是充满矛盾的。他内心世界想着的是自己和家族,历史只是其工具。历史告诉我们,在英国殖民管理下,马来亚地区繁荣富庶,经济在亚洲也是位在前端班。如今呢?2020年是泡影,2035年又是另外一个“梦想”,未来的发展荆棘满途,族群政策仍是永远无解,经济发展亦难有突破。

马哈迪的言论已经无法引起民众的注意,他应该退隐在家,享受剩下的岁月,而非继续在做无意义的“呐喊”。

(作者为台湾高雄师大东南亚暨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反应

 

言论

阿克马勿捕风捉影/利亮时教授

一个社会具有族群的多元性,表示着该社会拥有许多不同言语、文化和宗教元素在里头。

中国学者徐桂兰认为,多元族群的国家,其族群的关系发展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民族摩擦、民族矛盾,以及民族矛盾激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民族战争,这是民族关系恶性发展的趋势;另一个则是民族交往、互动,互相磨合、互相认同,从而达到整合的境界,这是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趋势。”

从笔者的角度来看,族群关系的发展若以两分法来论断,基本上是有欠周全。族群关系的发展,与各族群间的文化背景、历史经验,以及居住地的大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此,族群与族群的摩擦、矛盾不一定走向冲突,而互相磨合也不能确保能走上整合的道路。

族群和谐非理所当然

我国正是这样一个多元族群的社会。我们拥有不同文化、宗教、语言,大家共同生活在这块土地超过百年以上,基本上应该都能够相互欣赏和包容。然而,这种美好的画面,一直遭到“别有居心”政治人物的破坏。

族群和谐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前首相敦拉萨与敦马哈迪医生已经让半岛整个氛围变调,族群之间的关系出现不少的隔阂。

最近有人为了本身的政治利益,再次挑动族群和宗教的议题,这就是巫青团团长的阿克马。

从年初的袜子事件就掀起轩然大波,虽经国家元首出面,而暂时有所收敛,近日,他又针对峇株巴辖一家超级市场被发现售卖印有天房图案(Kaaba)“脚垫”,在脸书贴文呼吁所有回教徒,不论任何政见或政治立场都团结一致,以确保自己的宗教不会再被侮辱。

AEON BiG霸级市场较后时澄清,早前被宗教局官员没收印有天房图案的垫子,其实是迷你祈祷垫,而非脚垫。

阿克马在还没有搞清楚事情原委下,就捕风捉影的挑起宗教议题,并且制造某种敌视的情绪,这对国家的发展是没有任何正面的效益。

阿克马固然有其政治目的,但是不断操弄宗教和族群议题,短期可能会得到一些政治利益,但是也难保自己会被这股力量所反噬。

我国是一个尊重各宗教和各民族文化的世俗国家,在多元宗教和文化的影响下,造就我国的文化特色。

政治人物如果为了个人利益,而去操弄宗教和族群议题,其对国家经济将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因素是会扩及各民族,祈望这些别有用心的政治人物,能够悬崖勒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