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哈迪已“改邪归正”?/刘泰安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7月22日身穿伊斯兰党青色外套,出席国盟在吉兰丹哥打峇鲁举办的万人大集会州选造势活动。据报道,这是他第一次在伊党的政治演讲舞台亮相,全面为国盟站台拉票。

伊党副主席、丹州看守副大臣的拿督莫哈末阿马宣称,他欣慰马哈迪“改邪归正”,得以修复后者过去所犯下的错误。他表示,马哈迪的政治斗争理念已经改变,所以,伊党接受马哈迪的支持。

多年来水火不容

众所周知,马哈迪从政以来就与伊党(前称回教党)水火不容,早年为了抗衡声势壮大的伊党,把回教青年运动出身的安华拉进巫统,后来的发展已成为历史。

他本人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攻讦伊党,人尽皆知。近年来他退出巫统后,也曾指责伊党是叛教的政党,因为该党为了得到地位而不惜与巫统及非回教政党合作。

所谓“改邪归正”,是指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其近义词是:改过自新、弃暗投明。

伊党副主席声称马哈迪“改邪归正”,值得玩味。他暗喻马哈迪过去走的是邪路,现在今是昨非。不知马哈迪对此“美言”有何感受?

过度吹牛 让人讪笑

马哈迪在造势活动上表示,他从政80年来,这项活动是他出席过的最大型集会。难免令人感觉他在“自暴自丑”,两度任相长达22年及22月之久,都不曾有过举办如此大型集会的号召力?

他又宣称,国盟很快就能在6州选举赢得全部6州的执政权。信心喊话固然沒错,但过度吹牛,只会让人讪笑啊!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就此讥讽马哈迪如今窘迫无奈,被迫力挺他昔日用“最残酷”手段来对付的国盟成员党之一的伊党。马哈迪和伊党主席丹斯里哈迪阿旺过去曾经互批对方是异教徒,如今却联手合作。

平心而论,站在伊党的立场,该党认为马哈迪现在已“改邪归正”的说法并没有错。但对广大民众(尤其是华社)而言,恐怕马哈迪不但没“改邪归正”,反而“变本加厉”呢!

举个近例,马哈迪7月20日接受某网媒访谈时,评价执政8个月的团结政府是无能(Tidak Cekap)的政府;如果人民继续支持现有的政府,国家的未来将会继续“黑暗”。

称“没批评团结政府”

值得—提的是,他强调,从团结政府组织后,他没有批评过这个政府,并给予足够时间让他们履行各自职务,包括首相和内阁部长。但是,团结政府的部长比较注重薪资和“YB”(尊贵的)头衔,只为了保住团结政府的形式,而忽略治理国家的本分。

马哈迪自称并没有批评过团结政府,根本是自欺欺人。

例如:马哈迪今年3月5日在布城首要领袖基金会上批抨团结政府执政百日,无所作为。虽然安华每天都发表关于他想做什么的声明,但没任何改变。这不是批评又是什么?

此外,由于“马来人宣言大会”被迫取消,马哈迪3月19日在吉隆坡土著权威党总部召开记者会,炮轰以安华为首的团结政府为“独裁者”,无法接受任何批评。这不是更够呛的批评吗?

敦马像似“原子弹”

我日前观赏了现在正上映中的二战题材传记电影《奧本海默》。片中提到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在现场看了原子弹首次试爆成功时,突然想起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里的一句話:“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灭者。”令人闻之动容!

奥本海默在战后致力于游说国际社会对核能进行管控、避免美苏发生核军备竞赛和防止核扩散、反对氢弹的研发等。虽不是很成功,但不啻有“改邪归正”的意义。

引申而言,马哈迪不是“死神”,却像一枚“原子弹”,不但是“安华政治世界的毁灭者”,也是“这个多元种族国家的毁灭者”。

总之,“改邪归正”这词是不适用于他身上,其反义词如“执迷不悟”、“死不改悔”,倒是比较恰当的形容词啊!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李光耀故居留或不留?/刘泰安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女儿、前总理、现任国务资政李显龙的胞妹李玮玲医生10月9日病逝,令人哀悼之余,也关注她的住宅、即李光耀位于欧思礼路38号的故居,究竟保留抑或不留?

众所周知,李光耀2015年3月23日逝世,留下一份遗嘱,表达希望去世后,立即拆除故居,以免它成为“供人崇拜的遗迹”。如果女儿李玮玲选择继续居住,房子得在她搬出后立即拆除。

子女交恶根源

这一遗愿成为李光耀身后其子女交恶的根源,肯定是一世英明的李氏始料不及。

李玮玲和弟弟李显扬坚持要执行父亲遗愿,拆除故居;但他们的长兄李显龙不尽同意,而受到弟妹指责违背父亲遗愿,保留故居是为了“加强自身的政治资本”。

当前李光耀故居存废的问题,让今年5月15日才出任新加坡第4任总理的黄循财面临考验。如何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在在考验他的政治智慧与能力!

新加坡政府曾于2016年成立部长委员会,探讨处置欧思礼路38号的事宜,委员会由时任副总理张志贤领导,时任国家发展部长的黄循财也是成员之一。

委员会在2018年公布的报告中,列出3个选项:保留故居、只保留具历史价值的地下层饭厅,以及完全拆除并重新发展该地段。但最终没有结论,因为李玮玲仍然住在房子里。

如今房子已空出来了,悬而未决的案子,也来到了结的时刻。

据知,这座洋房现在的拥有者是李显扬,但新加坡的法律赋予政府对被指定为古迹的财产颁发保护令的权力,不容产业拥有者任意而为。

李显龙曾在2018年表示,希望政府“做出明智的决定,既尊重我父亲的遗愿,也符合公众利益”。不知如今已下台的他,是否仍然反对拆除父亲故居?

李光耀是一位声名远扬的政治家,他决定死后必须拆除故居,不想让自己住了70年的私人住宅成为公共纪念场所。这令我想起他在中国祖籍地的祖居及纪念馆。

我去年10月间参团旅游福建及潮汕。途中导游征得团员同意,取消游览行程原有的东山島,改为参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的李光耀祖居旅游景区。

李光耀祖居“中翰第”,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在新加坡经商发迹后回乡所建。

这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屋,砖木结构,三合院布局。大门顶额所书的“中翰第”,乃买官所得的称号。

据知,李光耀祖居被列入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座其实非常普通的宅第,因为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祖居,而成为梅州大埔的骄傲和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景区内还有一个“李光耀纪念馆”,内有4个展厅,以图文、视频、蜡像的形式介绍了李光耀的一生事迹和新加坡的历史。

导游强调,李光耀和李显龙两父子从未回过祖居地祭祖或探亲,尽管他俩历来访华的次数不少。

合理的解释是,李光耀坚持他是新加坡人,认定自己的家谱系从新加坡开始,与中国无关。作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形象,就是新加坡的国家形象。

纵观李光耀自己不探访在中国的祖居,也不愿自己的故居成为后人追思的遗迹或游人打卡的景区,可见他言行一致的风范!

虽死了还活着

中国现代诗人、中国民主同盟成员臧克家的名诗《有的人》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李光耀已离世9年,新加坡至今沒有建立一座“李光耀纪念馆”。他不需要保留故居来让新加坡人缅怀他的功绩,因为他就是“虽死了还活着”的一代伟人。

相比之下,我国有的是“虽活着却已死了”的前国家领导人,实令国人唏嘘不已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