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香港通关 患得患失/陈文坪

香港特区政府过去两个月在社区防疫方面确诊病例几乎“清零”。这是值得赞扬的。

然而,面对与大陆通关却遥遥无期。现今,港府自行“放弃”与其它国家开通通道,采取“右倾转向”,以期与大陆尽快通关,来缓解港人的焦虑。

特首林郑月娥10月25日面对传媒说,香港将取消大部分抵港豁免检疫群组,以提高与中国大陆“通关”的机会。

由此可见,港府过去一段时间在争取与大陆通关,以及积极联通国际其它城市的做法,已出现“挫折”。

也就是说,鱼与熊掌,两者难以兼得。

被指检疫标准宽松

香港社区的疫情几乎“清零”,只是偶尔出现零星病例,但却迟迟无法与大陆通关。相信与之前港府积极与外界开通旅游通道不无关系。如自去年底开始,就多次宣布与新加坡等国家商讨旅游通道。直至今年7月,因两地防控理念出席分歧,才放弃商谈。

港府对入境航班与人员也按国际标准检疫与隔离。但与中国大陆相比,却显得“宽松”许多。有隔离者在隔离期结束后,再次出现确诊,因而被指隔离时间不足,须进一步延长。

过去,社区偶尔也出现源头不明的确诊者。

先前港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被通知不能赴京出席人大常委会会议,说是香港在疫情防控方面与大陆还有距离,因而“被建议”不能亲临北京。这是一大例证。

港府推行的疫苗接种率至本月26日,完成两剂的人口有65.4%,而已接种一剂的只有68.3%。与其它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都超过80%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政治防疫靠拢祖国

港府日前宣布,为配合社区积极“清零”疫情防控策略,进一步将确诊病患早期康复可能仍带病毒,并在社区传播的风险减至最低。新安排下,符合出院准则的确诊者须出院后额外接受14天隔离和健康监测,减低可能“复阳”个案致社区传播的风险。

港府的这一政策,被外界指为是政治防疫,而非科学防疫,等同于如大陆地方政府的“政治防控”的做法。

先前,港府面临两难的困局。一边是与中国大陆通关,另一边是世界的大门。现在,只能从中作出取舍,回归“右倾”做法。

正如林郑月娥所说,希望措施落实后可让中央对陆、港通关更有信心。

林郑的说词也可以这么诠释,香港与大陆通关只能殷切期待,但没有主动权。与世界通关,却须顾及输入的风险,甚至还面临中央政府的“压力”,可说是两边不着岸。唯有向祖国“靠拢”。

作为国际大都会的香港,不可能长期“关闭”。虽有大陆作“靠山”,但面向世界,才是走向繁荣的重要因素。只要继续采取严厉的隔离措施,就没有国际旅客会到访,这对香港航空业、旅游业及相关行业来说,是不利的。

港府唯有与中国大陆看齐,实行更严厉的防疫防控,确保社区完全清零,才有望与大陆通关。何时?也只能翘首“长”待。

反应

 

国际财经

花旗:“撤辣”后 香港七成富人置业意愿更高

(香港7日讯)香港楼市“撤辣”后的市场反应一直备受关注,花旗银行(香港)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受访的富裕人士表示,港府2月“撤辣”后,目前置业意愿更高。

据香港电台周一报道,花旗香港上月进行的调查显示,半数受访者认为,现在是买楼更好时机,而8%的人则认为,目前是更差的置业时机。

有更高置业意愿的受访人士之中,46%受访者更愿意购买物业投资、其次是子女置业和收租,分别占34%和25%,三个数字都比一般受访者为高。

楼价预测方面,分别有54%、62%和57%的富裕人士预计,未来半年、一年和两年楼价会上升,认为这段期间楼价下跌的分别占约一成多。

市民看好楼市

花旗香港认为,结果反映市民普遍看好未来楼市,对潜在买家置业意愿发挥提振作用。

此次调查以网上问卷访问500名年龄为21至60岁,家庭月入至少4万港元(约2.5万令吉)的香港居民,其中200人的流动资产超过150万元(约93.7万令吉),调查他们的置业意向。

香港2月28日宣布全面“撤辣”,以刺激低迷的楼市。

“撤辣”后,非香港居民无须再支付15%印花税,而是与香港居民相当的4.25%。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