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镜花水月的宏愿/利亮时

日前大马国行前副总裁就表示,我国要迈向宏愿,如果没有把目前主要的族群因素等排除,国家根本是无法踏上宏愿之路。

我们的国家从第二任首相敦拉萨的新经济政策推行后,就注定我们面临竞争力日渐衰退、人才外移、族群间的问题逐渐加深。历任首相都知道问题之所在,但是为了政权、保护集团利益而继续强化敦拉萨留下来的政策。

从1970至今已经半个世纪,我国的经济与教育发展都是龟步向前,这次的疫情正是外部力量,给予我们国家经济的重击。我们的领袖虽然知道问题的根本,但是大家不敢也不想贸然去进行改革,他们害怕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历代领导人都是持同一的思维模式,这就把国家推向一个落后的深渊。

既然不能或不敢“玩真的”,从马哈迪医生开始,就喜欢喊出各种的口号,例如2020宏愿,为国人画了一个美丽的愿景,但是这个愿景就如镜花水月一般,美丽却不真实。

从2020宏愿,一个马来西亚,再来就是2020失败后的下一个时间2030,这些口号都喊得响彻云霄,然而人民始终无感。原因在于族群政策的严重偏差、经济的扶持和保护政策、缺乏公平竞争的教育,这些都在消耗这个国家的所有资源。

只要目前存在的所有政策不变,我们是无法走入先进国的行列,就算再给我们多半个世纪,从2030到2080,甚至到2100。时间继续往前,但是我们国家的竞争力只会往后,而无法与时俱进。

向少数民族让利

我们的国家为何无法向前?重点在于没有一个先进国家,是要少数民族向多数民族让利的。少数民族能否在让利的同时,又要推动国家的进步,这有可能吗?还有人数占过半的民族,如果一直享受他族的让利,最终自己陷入安逸的陷阱之中,断送整个民族的未来。

当下的我国是多事之秋,政治动荡、疫情日趋严重,这些因素都把我国推向危机的边缘,就算我们成功跨过疫情的困境,但是未来不做任何的改变,我们不止经济停滞不前,更甚的是我们可能会遭到强国的“另类殖民”。

未来领导人如果具备慧眼,就可能大胆的进行改革,相反的是如果领导人仍然是鼠目寸光,未来的前景实在是堪虑。

(台湾高雄师大东南亚暨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反应

 

言论

经济成就不是靠宏愿/黄子伦

首相慕尤丁不久前推出了大马数据计划(MyDIGITAL),希望能够让马来西亚在新的工业时代中能够站稳脚跟,并创造50万个就业计划。看官方的各种宣传,此项计划气势恢宏和有模有样,好像可以帮助马来西亚告别2020年的失败宏愿后重新奋斗。

不过,我想大多数人应该没忘记“多媒体超级走廊”这个斥巨资铸造却搞得半桶水的春秋大梦,最后留下一个至今仍人烟稀少的赛城。

作为大马子民自然希望政府的计划成功,因为这是最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财富积累。奈何,由政府构思的计划往往容易事与愿违。

人才培训急不来

首先,就是这项计划并不是自然生长,而是强行顺流全球趋势,就像多媒体超级走廊概念的诞生是顺应上个世纪末的全球科技趋势。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等到机会出现了才开始准备也不是行不通,但是步伐必须得快。然而,有一样事情是怎么急都急不来,那就是人才库的培训。

政府可以双管齐下,加大力度培养和外部引进。但是,所有的人才都会问自己的努力和回报是不是对等。这里指的回报并不止是单单薪水,还要看能不能有发挥空间。打个比喻,你可以花天价请一个明星球员加盟来增强实力,但如果这名球员不能再创高峰也是无用,就像是中国花天价挖角国际足球明星,但只是被这些足球员当作是一个捞钱的过渡期,中国足球的表现迟迟仍差强人意。

况且,如果我们的政府目前最卖力推销的就只有税务优惠,试问口袋不深的我们要如何和邻国新加坡拼税务优惠?

“长期计划”文化过时

除了税务优惠,外国企业进入我国也需要适当保护他们的利益,而我国对于30%股权的做法很明显已经不合时宜。须知,外国企业愿意满足我们的需求是因为马来西亚以前的经济增长率惊人,劳动力低廉,而且法律框架相对健全。至今,这些优势已经转弱不少,我们拿什么来要求外国企业配合我们?许多本地企业长期依靠引入廉价劳动力的做法已经使得许多行业长期待在产业链的低端。

说得难听一点,这其实是在吃着“经商成本”的老本,而不是技术含量。等到印尼、泰国、越南,甚至是菲律宾的法律框架和经商的隐性成本降低后,马来西亚压根儿就竞争不过来,况且本地消费市场的成长潜能很有限。新加坡人对于企业聘请外籍员工的抗议,使得新加坡招揽人才这方面开始吃亏,不过她依然是东南亚最好的金融中心,使得许多外国企业甚至是传奇企业家愿意远赴新加坡设立总部并集资,乃至上市。

这当中最好,也是最让我们痛心的例子,当属Grab把总部设立于新加坡,而不是马来西亚。

我们的政府太喜欢搞“长期计划”,这种已经被现代企业管理学视为难以跟上时代变迁的做法,所谓的计划搞不好最后都只是肥了朋党而已。唉,真的是天佑大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