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还有一个GKP/陈金阙

笔者上个星期谈了BPR和BPN的分别,还是有很多读者表示他们沾不到援助配套的边。或许我们要“佛系”一点,从上周的分类来说,单身的个人每月收入如果超过5000令吉,或者家庭收入超过8000令吉,就没有得到政府这些援助资金。

没有列入这些援助配套的类别者,应该感到光荣,因为在冠病威胁之下,你们属于能够自給自足,或者是贡献更多国家税收,来帮助那些比你们收入更少,更不幸的一群。

话虽如此,政府还是设立另一些条件来帮助某些群众。其中一个名为特别关怀补助金(Gerakan Khas Perihatin,GKP),是配合冠病冲击,发放给全国微型企业的特别辅助金。

这个辅助金的申请程序不复杂,申请者可通过内陆税收局提供的GKP网站在线申请。这些企业(包括向大马公司委员会注册的自雇人士)的年销售额或营业额必须少于30万令吉,全职雇员不超过4人(不包括业主),以及申请是企业还有营运。

由于许多企业在第一次开放期限(2020年5月1至15日)都错过了,因此政府在2020年10月1至31日重新开放(泛称GKP2.0),给合格者申请,发放援助金和GKP1.0一样为3000令吉,唯已在GKP1.0申请成功者不得再次获得发放。

所有GKP1.0和2.0成功申请者都可获得今年5月发放的GKP3.0的1000令吉援助金;新申请者条件与之前一样,只是企业注册日期得在2021年2月28日之前,同时必须在2021年4月1至15日申请。

在最新宣布的经济与人民强化配套加强版中,GKP合格者将额外获得1500令吉援助金,分阶段在6月(1000令吉)和7月(500令吉)发放。

除此之外,政府继续在税务回扣、关怀网络、电费折扣、购屋印花税和汽车销售税等继续给予优惠,务求做到不同收入人士皆获得不同程度的援助。其中,2020年的财政预算案里,介于5万至7万令吉可征税收入,是税务将再减低1%。

施以小利获群众支持

林林总总的援助金或税务减免当中,有人怀疑这些钱从哪里来。事实上政府除了必须小心策划发展开销和行政开销预算,不让后者侵蚀了国家发展进步之路以外,帮助国民解决贫穷问题,向来是国家政策的一个重点。

不过,近年来民粹抬头,政府必须施以小利,以获得贫穷群众的支持(BR1M就是如此应运而生)。虽然这等于“受鱼”而非“授渔”,不过国阵开了先河,之后的政府萧规曹随,不敢违逆。

至于冠病的援助配套如BPN、GPK等,笔者看来其实和税务回扣差不多。按照受惠者缴交所得税的数额来计算,拉长补短,回扣若干巴仙,则可拨出上述援助金额。

至于把援助金直接拨入受惠者银行户头,比起从报税收入上扣除同样数目,虽然利益相同,但是直接和间接的功效,前者的受惠者更能感受到喜悦;这和狙公将朝三暮四改为朝四暮三,群猴更能接受,同出一辙。

无论如何,援助金在非常时期,能够快速帮助到弱势群众,但是,如果经济复苏,人民不发奋图强,反而贪图政府发放更多援助,它就变成了拐杖。得之者不想放弃,甚至要求更多,或者借选票威胁政府服从民粹,长久下去,并非国家之福。

一个最好的借镜是政府公务员的冗员问题严重,但是执政党必须向选票妥协,以致行政开销居高不下,最终必将损及国家发展。

反应

 

言论

电子发票小贩商的恶梦/陈金阙

政府这回来真的,信誓旦旦的要落实电子发票。内陆税收局总执行长拿督阿布达立博士认为,距离小商贩落实电子发票系统还有一年的时间,全国各地的内陆税收官员将积极和小商贩交流,在电子发票方面给予他们协助。

由于第一阶段的电子发票涉及年收入或营业额1亿令吉以上的商家,只会在今年8月1日开始实施。预料市场现在还是处于观望状况,较小或微型商家和小贩对于如何进行电子发票似懂非懂,直觉上认为政府对于落实过于乐观,实践上说易行难。

小贩满腹苦水

笔者在早市上曾经随意询问一些小贩,得来的回应乃是满腹苦水,政府高高在上,不懂得做小生意的难处。

一些在巴刹摆档的小贩声称,他们的小本生意,单单应付每天的租金(摊位收费,大约在100至150令吉)已经有点勉强,如今要加上一副电子发票机器或系统,上哪儿找钱来购买呢?上一回实行消费税(GST)的时候,市场就了解到该系统或软件的价值不菲,如今都收在仓库里生灰尘了。

糟糕的是,大家对电子发票的采购成本都还不知道,不过相信不会是50或100令吉的事儿,心里还不打了个突?普遍上小贩们觉得,应该像消费税那样,设定最大门槛,才不会迫使资金微薄的小贩们结业。

其次,大家也不知道,如何让税收局即时验证发票。这个步骤比当年的消费税(注:GST是每个月结算)还快,这免不了要依赖我国的网络服务。

我国现有的网络,是否已经到了街头巷尾都有服务的情形,高速网络的月费是否达到质高价廉的地步?在巴刹里摆卖的小贩们,如何使用网络和器械来发出电子发票,如果需要电源,那么,到哪里找电源?即使是发票系统只需投资在智慧手机和采用干电池,也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吧。这肯定将提高小贩创业的门槛。

传统的小贩行业,只要考虑到有钱购买货物,缴交执照费和每日租金,就可以开档营业了。如果要先搞定电子发票,那么,他们必须知道该系统的成本,才考虑有没有本事创业。

政府从1亿令吉营业额开始实施,明年一月扩展到年收入2500万令吉,尚属于可斟酌的组别;一旦落实到所有收入阶层,那是匪夷所思的。

真要实行,恐怕巴刹将陷入为了发票,消费者需要排队买根葱的窘态。设定最低门槛,才是可行的措施。

政府好大喜功

笔者认为,今朝政府放不下那种缺少谨慎思虑、好大喜功的心态,以为所有政策可以轻易实行,如果遇到阻挠或人民怨言,那是人民不想和政府合作。

从之前信心满满的主要数据库(PADU)最后搞得灰头土脸,草草落寞的情形,可见其缺乏周详规划。这次的电子发票措施,和主要数据库一样,都是为“人民”和“国家”好。但在推广的过程中,是否有认真聆听小商贩的疑难和苦衷,大家可能心知肚明。

如果闭门造车,到时推行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事,轻则脸上无光,重则让敌党得以见缝插针,推翻政权,不要说我杞人忧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