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调整目标来达成绩效?/江振鸿

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日前表示,政府正研究提高破产门槛,以防止年轻人破产。

首先,在评论之前,必须了解我国目前的破产门槛比起周边一些国家及世界,是否过于严格即过低的门槛?如果是的话,这项提高破产门槛的举动,无可厚非。

记得读书时代,就听闻在当年的政府考试,包括中三评估考试(PMR)、大马教育文凭(SPM) 及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中,考题程度越难的那年,其及格和各等级(即A、B、C等)的门槛分数就越低。

此项降低门槛分数的举动,虽然被人认为是有关部门的“粉刷太平”,但是我却认为,这是当局为了平衡每年的成绩,不让某年的考生因为当年的低难度考题而“受惠”,或因为当年的高难度考题而“受害”,以示公平。

“粉刷太平”自欺欺人

第二,有道是,成功的人,是通过调整做事的方式来达到绩效目标,而不是通过调整目标(降低)来达成绩效。很遗憾的是,政府此番似乎只是研究提高破产门槛(降低绩效目标),并没有任何的其他措施来防止年轻人破产。

所以这给人的感觉是有关当局想“粉刷太平”,让其关键绩效指标(KPI)或绩效考核指标变得好看。说得白一些,这只是自欺欺人。

不对症下药恐恶化

如果不对症下药,年轻人无法偿还的欠款,从旧的破产门槛到新的破产门槛,恐怕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所以,与其提高门槛,政府是否有研究如何提高年轻人的技能来增加他们的收入?是否有研究如何提高年轻人的理财知识?是否有改善我国的经商环境,以促进商业活动?是否有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来吸收高素质外资以提供高薪职位,而不是只专注于提高最低薪金?

当然,我想有关当局也不是没有任何对策去防止国人包括年轻人破产。

国家银行旗下的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AKPK)的债务重组计划,就是为了要帮助那些濒临的国人去重组其债务,避免其走上了破产的道路。

其实,破产看似可怕,却未偿不是一个能让人凤凰涅槃重生的机会。不少富豪,曾经都经历了破产窘境,就后却能重新强势崛起。

应置死地而后生

我国如果想要改革经济以变得更好,我想最好的办法,恐怕不是投希盟一票,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让国家经济陷入破产危机。

想当年,韩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IMF)申请贷款求助,但代价是其经济政策必须接受IMF苛刻的条件,包括一些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及开放资本市场。

韩国的这些经济救援举动,比起当年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落实敦马哈迪医生迄今仍沾沾自喜的资本管制自救的我国,看似不“光彩”,但是25年后的今天,对比我国与韩国的经济状况,孰高孰低,高下立判。

反应

 

言论

“头家”不是意指老板/江振鸿

我可以理解马华于此次新古毛州议席补选中,不为同为团结政府阵营的希望联盟民主行动党候选人助选的立场,因为毕竟双方数十年的恩怨,不是能轻易说化解就能化解的。

但是,其一些领袖在新古毛补选中的一些言论,包括马青总秘书号召新古毛选民勿将选票投给行动党候选人,而马青总团长也上载彭小桃当年攻击国阵的影片,有“助选”团结政府阵营的对手之嫌。团结政府阵营的对手是谁?大家心中有数。

这个对手,让大部分与国阵尤其是巫统“誓不两立”的华裔选民,在11·19大选开票之夜后,却可以马上放下对巫统的怨恶,转态支持希盟与国阵组织政府;而力主与希盟组织政府的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更是于一夜之间成了华裔网民们的英雄。可见得华裔选民们对于这个在11·19大选中强势冒出头的对手有多么的恐惧。

所以马华的这些举动,证明了马华似乎与华社渐行渐远,不接华社地气,不解华社民意,因为给人刻板印象高高在上的马华,如果有在市井街坊咖啡店多走动,应该就会能了解华社普遍上对于这个对手的恐惧。

因此,除非马华于下届大选打算完全放弃华裔选票及选区,否则在目前我国多元包括华社的自由生活方式正面对“挑战”的此刻,马华就算放不下过去的恩怨,不与华社站在同一阵线为华社分忧,也不该搞破坏助长对方的气焰。

果不其然,在此选战中,华裔选民们恐惧的这个对手,炒作团结政府阵营候选人的华校背景,仿佛在我国,接受华语教育就是一种原罪。

马华与华社民意脱节

与华社民意如此脱节的马华,在下届大选,还想在华裔选区重新崛起吗?

最后,我始体会到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前阵子上某个访谈节目时,称马华是“头家政党”的背后意义。

“头家”,并不单意指老板级人物,也可以意指平时如“头家”般高高在上,不接民间基层地气及民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