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该死心的独中统考?/李慧易

对于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该死心了吗?是的,民族事业,一直都被摆在最高位置上,无疑的,对于民族教育,华人们无怨无悔,独中教育风雨飘摇(一直都在用的形容词)走过了180年,民族基业风雨同路。

走过了180年的伟大基业,却在一个节骨眼上即承认或不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伤神又伤心。因此,事到如今,承不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真的那么重要吗?



东风吹不起了,一里路走回头了,哪怕最后还是回到原点。但是,话还是留了点余地,近日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卡马拉纳登就这么说了,教育部至今仍不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因为它不符合1996年教育法令下的国家教育政策。

不过,他表示,首相已要求马华部长和华裔部长继续与教育部和高教部讨论应采取的前进步骤,而教育部也准备与各方协商。

人总要面对现实

想像与现实总是离得太遥远,人啊,总是要面对现实的状况,总不能逃避,再说,不得不提及的是,众所皆知,每项国家的考试必须是符合教育政策与教育法令的两大前提下,才会获得承认。

解铃还是要系铃人,要改变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命运,恐怕就是要等到教育政策与法令的改变,否则一切都是“黑白讲”毫无意义。



是否有人认真在看待教育法令和政策这两大问题,若是避开一大法令与政策,恐怕兜兜转转也无济于事,更不要把中国强大和华文成重量级文字当成是理由,大马政府怎么可能自己抵触法令?

不过,话说回来,承认统考难道关乎独中存亡吗?独中还不是风雨无阻走过这些艰辛路,更何况华语不作为官方语言,这是惨酷的事实,而我们也不能自欺欺人。

最后的最后,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剩下的价值仅供作选举的筹码。

反应

 

言论

新“马”时代的马中关系/李慧易

随着马哈迪医生主政后,外交上备受关注,尤其是马中关系。

根据《南华早报》近日的一篇访谈中,马哈迪如是指出,“马来西亚当下与中国的关系是比美国来的亲近……再说,中国是目前最富裕的国家……”



去年马来西亚政党轮替后,马中关系一度陷入僵局,因许多中资计划在马来西亚面对取消的疑虑。一年后的今日,新政府变得患得患失,马哈迪面对中国,其姿态做出了微妙的改变。

不得不提,在21世纪初“中国崛起”的发展已经莫之能御,致使马中交流从陌生到频密,但这样的发展其来有自。最早,在马中建交后,两国不断拓展和深化双边关系,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促进两国之间的繁荣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东亚共同体”抗衡美国

对中国崛起的看法似乎是历届首相当中最为正面,尤其在反美行动上一直拉拢中国政府,足以证明是与中国站在同一阵线上。



马哈迪企图靠着任内提倡“亚洲价值观”,并推动“东亚共同体”,抗衡美国。

马哈迪一直不断的在公开场合赞扬中国,更指中国拥有强大的世界经济地位,甚至中国被当作潜在敌人。美国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威胁到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世界第一的地位,并对此采取了拉拢其他国家围堵中国的做法。

马哈迪认为,对东南亚而言,中国崛起的经济合作意义更大。其中原因是,他早期向前苏联学习失败后,唯有转向中国。

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长达千年,当时已是世界大国的中国却从未对外扩张,图谋区域霸权。比较起西方文化的外扩性,中华文化却不具有侵略性。他不相信中国会在世界称霸,他又以马来西亚华人移民史为例,世世代代的华人主要致力于发展经济,而并无征服和统治当地人的意图。

当年,马哈迪为了向中国示好,于1995年12月举行的第五届东协首脑会议,更提出泛亚铁路及东南亚路线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修建一条铁路从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经马来西亚,跨越湄公河流域的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和寮国直达中国昆明。

马哈迪种种言论就是为了表现对中国释出善意,以及马来西亚需要安全及利益上的盟友。

20年后的今天,马哈迪再次拜相,他去年刚上任的时候,一改当年的作风,终止中资一些合作项目,引来各界尤其是华人社会的高度关注,如此一来,也使得马中关系出现了变化。

相隔一年,马哈迪对于中国开始变得积极,在《南早》的访谈中,其言论中不难发现的是“经济中国”比一切来的更重要。这也恰恰地说明了,中国作为亚洲的中心,面对邻国及边陲国家,对于中国的评价或者批评,一般变为虚假甚或更多的虚伪,或多或少批评中国的言论都是说给自己国内的政治对手或者支持者听听,借用中国来处理社会、政治矛盾,同时进一步作为平衡关系的方法之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