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能拉下脸做刘禅吗?/许国伟

先说两个《三国演义》里,关于投降的故事。《三国演义》毕竟不是正史,只是小说,所以对于人物的着墨跟正史不同,故事也更有张力。

第一个投降的故事,是曹操大军占领荆州后,军威直逼东吴。孙权心里没底,就问众大臣,要打还是投降?张昭是极力主张投降,而鲁肃就跟孙权说,谁都可以投降,只有主公你不能。

鲁肃说,这些主张投降的人都是为了自己,没有替主公考虑。他们投降了曹操,依然会受重用封侯拜相,可主公你投降了曹操,你还能继续当王称孤吗?

孙权懂了,铁了心不投降。

第二个投降的故事,是邓艾率领魏国大军杀到蜀汉的腹地,直逼王宫来。蜀汉上下人心惶惶,刘禅心里没底,是要坚持反抗,或跑去东吴求庇护避难,或向魏国投降?

低头市数关键因素

这时,谯周说话了,他说去吴国也是向人家称臣受辱,而吴国小魏国大,迟早魏国也会吞并吴国,那么与其受两次辱,倒不如受一次就好,直接投降魏国,而且直接向魏国投降,魏国还会好好招待呢,毕竟也要做个榜样给吴国看。

刘禅懂了,就向魏国投降,从此乐不思蜀。

两个故事都说明了,要不要向对手低头,有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个,自己和对手实力落差有多大?如果实力有得一拼,还可以战求和,双方谈出一个合作计划;若实力悬殊,那就只能被辗压了。

第二个,你是什么身分和实力?向对手投降,底下的人依然可以吃香喝辣,但领导人(像皇帝或主公)就很难了,毕竟一山不能藏二虎;除非你是刘禅,能乐不思蜀,至于孙权是肯定不行的。

这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现实里,巫统和希盟也在上演这宫心计。

要合作选前有默契

人民公正党主席安华承认跟几位巫统领袖在会谈,虽尚无定案,但也不排除合作的可能,而多位希盟领袖也表达了,跟任何一方包括巫统的合作都有可能的。

政治是很现实的。大选前不谈合作打生打死,大选后有需要才来谈合作,这种话听听就好别太认真。多数情况是,有意合作的政党在大选前,就有一定的默契了。

巫统里的“官司派”和希盟尤其是公正党,都有共同目标:拉倒慕尤丁(土团党),组织新政府。

问题是,巫统和希盟的合作,虽然名称是“合作”,但他们都懂这“合作”意味着某一方要妥协、低头、投降了。双方玉成合作的人,都会很高兴,因为这意味向布城迈进一大步,能封侯拜相,能吃香喝辣。

只是,台面上双方的高层领袖心里可能都有自己算盘。毕竟,这“合作”无异是向对手投降,能拉下脸做刘禅吗?

反应

 

言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许国伟

先说个《三国演义》里的故事。

话说曹魏经历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完全掌握大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大家不会陌生。这句话,一语道出司马家族安插自己人,架空皇帝的种种安排。

司马昭拥立曹奂当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实权都在姓司马这家人手里。不过,他们仍不满足,还想着在“倒曹”。

于是,司马炎身边的亲信贾充和裴秀,就赶快运作起来,各种布置。一切安排好了,司马炎直接入宫,问曹奂,你能坐天下,是靠谁啊?曹奂陪着笑脸说,当然是靠您司马家啊。

司马炎又说,我看啊你这皇帝,文不能论道,武不能经邦,何不让有才德者主持天下?

曹奂吓呆了,一时都讲不出话。

有位黄门侍郎叫张节,很勇敢地指责司马炎,结果反而让司马炎叫人拖出去打死。

曹奂吓坏了,流着泪目送司马炎离开后,转身问贾充和裴秀,自己要怎么办?嘿,这贾充和裴秀根本都是司马炎的亲信,还是“倒曹”的幕后总策划。

曹奂这根本是“请鬼拿药单”,所托非人,找错人了。

贾充说,天数已尽,陛下啊不可逆天,赶快让位给司马炎吧。这样可以上合天心,下顺民情,陛下也可以安然无事。后面的事,大家都懂了。

换皇帝需精心布局

司马炎“倒曹”成功,当了皇帝改国号为晋,重赏功臣。

这故事说明了三件事:

一,如果是孤家寡人,就算坐在皇帝这位子也没实权;反观人家整个家族经营日久,麾下有人有兵人强马壮,才是掌握实权的主子。

二,换皇帝需要精心布局,通常都会砍掉皇帝身边的人,安排自己亲信进去架空皇帝,搞到皇帝遇事想找个真正能帮自己的人都没有。

三,要皇帝让位这回事,一定要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通常都会指责皇帝没有能力,应该让位给有能力的人。

魏吞汉室跟晋吞曹,就是重复一样的事,而且也重复这三件事。

历史,总会有惊人的相似。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