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混乱的大马车市/林志斌

我国的汽车业生态近期发生了剧变,一来,汽车工业正处于从传统燃油车转向电动车的大转型时刻;二来,中国车厂这段时间是火力全开,大肆抢滩本地市场,让我国消费者有了更多廉价选择。

生态出现剧变,消费市场自然会出现混乱。对于新品牌新科技,一些人带着猎奇的角度想要尝试,一些人显得比较抗拒,所以新品牌出了坏消息,也自然在网上引起热议。

像最近奇瑞汽车的Omoda 5,因为一名车主投诉汽车刹车器频频失灵,让不少人对“中国品牌”有了进一步的负面看法。而“中国品牌”这个课题,因为本身的特殊性,更容意引起很多情绪性的争吵。

就我个人看来,奇瑞在应对这个危机上,表现得算是得体大气;在最新的公告中,是举事实讲道理地清楚说明奇瑞本身,和电脑验车中心对有关汽车的全面检测,没有发现刹车系统有问题。

全篇文告优雅大气

而奇瑞也没有得理不饶人,全篇文告优雅大气,并未因为自身品牌声誉受损而充满防御性,并表示出和车主,以及社会大众持续沟通解决问题的意愿,整体相当得体。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很多疑虑还是无法解除。尤其很多人估计都有这样的经验,买的东西(尤其是电子产品)时灵时不灵时,不知道为什么,拿去售后服务中心检查的时候,它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拿回家使用时,问题偏偏就又出现了。

所以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要继续在马来西亚,甚至全球车市深耕,的确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去建立消费者的信心。像比亚迪,就凭借过硬的电池和电动车技术,赢得了全球多地消费者的信任。

正是有了过硬的技术支持和这些消费者信心,比亚迪才有了“内卷”的底气,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准备颠覆汽车市场。

而其他趁着这股热潮大势打起价格战的汽车企业,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定时,或许真的需要再好好思考一番。价钱便宜、外形帅气、试驾时觉得OK,并不应该成为“冲动消费”的理由,尤其是一辆超过10万令吉的车子,买了,就要陪伴我们5年10年之久了。

像某个中国品牌的某款车子,在中国的销售是非常糟糕的,糟糕得后期干脆不公布销售数据了;但引入我国后,靠着很“卷”的价格,似乎还是广受欢迎的。

又有另一个最近积极进军我国,号称是源自英国品牌的车子,实际上是中国品牌收购了相关英国破产企业的品牌之后,重新打造的。而相关收购仅限于品牌,并不包括技术,也是消费者需要谨慎理解的事情。

谨慎消费莫贪便宜

而且这个“源自英国品牌”的其中一款车子,前些日子在澳洲的安全测试,竟然获得“零颗星”的评级,行车安全问题不免引起担忧。

对于车企来说,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建立消费者信心,还是任重道远;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谨慎消费、莫贪便宜,购车前做好功课,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显得更加有必要。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令吉升值,不吹不黑/林志斌

就在半年前,令吉还是亚太地区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那时的国家银行和我国政府,甚至需要祭出鼓励官联投资机构和私人企业多把资金投资在国内的举措,可见那个时候令吉贬值的程度,已经到了燃眉之急的状况。

那个措施算是有点成效,今年第二季,令吉汇率算是在低位稳定了下来。而踏入第三季,随着外围经济局势的转变,令吉华丽转身,从亚太最差的货币,变成全球最强的新兴货币。

当政府政绩炫耀不得体

身为在马来西亚用着令吉的马来西亚人,令吉表现强劲,稍微感到与有荣焉,也是在情在理的。但如果一些在朝的政治人物和支持者,拿这样短期的汇率走强去大做文章,当成是政府政绩去大肆炫耀,那就不太得体了。

这些看到令吉稍有起色就迫不及待在那里自吹自擂的人们,应该稍微了解一下国际经济局势。令吉走强,很多时候是拜美元走弱所致。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资金逃离美国,流入新兴市场国家,马来西亚在利率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吸引更多资金的进驻,令吉自然就提振。

同时,之前令吉跌得多,所以这次的回升,比其他跌得较轻的国家货币更加明显,那也是合情合理的。

当然,也不能排除有部分国内因素使然,马来西亚的经济基本面好转,也是令吉有起色的原因之一。但这一个季度的短期上涨,就成了对当朝政府阿谀奉承的谈资,也未免太短视了。尤其在之前令吉大贬值期间,拼命否认政府管理经济表现不佳,把一切罪责归咎于美国;现在令吉涨了,荣耀却又全归大马,这种“输打赢要”的嘴脸态度,实在要不得。

然而,比起令吉有了起色就大张旗鼓自吹自擂,一些在野的政治人物,或是对当朝政府有不满的人们,在这个时候出尽各种酸言酸语,这种见不得自己国家好的态度,在我看来,是更加要不得的。

一些负面的言论还说,令吉涨了,但之前涨了的物价没跌,工资没涨,对人民一点帮助都没有。持这种说法的人们,比起上面拿着短期的经济结果来自吹自擂,更需要彻底地了解一下经济学的基本运作原理。

实际上,除了一些和原产品直接相关的价格易波动商品(像是生鲜蔬果肉类、燃油等等)之外,我们平日接触到的大部分商品,并不太可能因为部分成本的降低,就轻易降价。

在微观经济学上,商品定价的第一个要素是市场供需,而不是成本考量。市场上供需平衡,就算成本下跌了,商家也没有义务为商品降价。

通货紧缩更非好现象

在宏观经济学上,让大量的商品降价,叫做通货紧缩,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这点我也不需要过多展开来说,简单网上查找一下就会有很多资料和说法。

至于对新资没涨的控诉,我想这些总是批评政府的人士,需要自己回看自己批评政府提高最低薪金、批评政府调高公务员薪水时的说法,别整天自打嘴巴就好。

总结来说,过去几年来,令吉大起大落,让国人经历过了悲喜,但在整体经济的调控上,无论是国家银行还是多朝政府,在我看来,虽然说不上完美,但也算战战兢兢地稳定住了我国的经济局面。在我国还没有摆脱中等收入国困境之前,盛赞并不合适;而一昧酸言酸语地批评,也只不过是自曝其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