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混乱的大马车市/林志斌

我国的汽车业生态近期发生了剧变,一来,汽车工业正处于从传统燃油车转向电动车的大转型时刻;二来,中国车厂这段时间是火力全开,大肆抢滩本地市场,让我国消费者有了更多廉价选择。

生态出现剧变,消费市场自然会出现混乱。对于新品牌新科技,一些人带着猎奇的角度想要尝试,一些人显得比较抗拒,所以新品牌出了坏消息,也自然在网上引起热议。

像最近奇瑞汽车的Omoda 5,因为一名车主投诉汽车刹车器频频失灵,让不少人对“中国品牌”有了进一步的负面看法。而“中国品牌”这个课题,因为本身的特殊性,更容意引起很多情绪性的争吵。

就我个人看来,奇瑞在应对这个危机上,表现得算是得体大气;在最新的公告中,是举事实讲道理地清楚说明奇瑞本身,和电脑验车中心对有关汽车的全面检测,没有发现刹车系统有问题。

全篇文告优雅大气

而奇瑞也没有得理不饶人,全篇文告优雅大气,并未因为自身品牌声誉受损而充满防御性,并表示出和车主,以及社会大众持续沟通解决问题的意愿,整体相当得体。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很多疑虑还是无法解除。尤其很多人估计都有这样的经验,买的东西(尤其是电子产品)时灵时不灵时,不知道为什么,拿去售后服务中心检查的时候,它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拿回家使用时,问题偏偏就又出现了。

所以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要继续在马来西亚,甚至全球车市深耕,的确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去建立消费者的信心。像比亚迪,就凭借过硬的电池和电动车技术,赢得了全球多地消费者的信任。

正是有了过硬的技术支持和这些消费者信心,比亚迪才有了“内卷”的底气,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准备颠覆汽车市场。

而其他趁着这股热潮大势打起价格战的汽车企业,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定时,或许真的需要再好好思考一番。价钱便宜、外形帅气、试驾时觉得OK,并不应该成为“冲动消费”的理由,尤其是一辆超过10万令吉的车子,买了,就要陪伴我们5年10年之久了。

像某个中国品牌的某款车子,在中国的销售是非常糟糕的,糟糕得后期干脆不公布销售数据了;但引入我国后,靠着很“卷”的价格,似乎还是广受欢迎的。

又有另一个最近积极进军我国,号称是源自英国品牌的车子,实际上是中国品牌收购了相关英国破产企业的品牌之后,重新打造的。而相关收购仅限于品牌,并不包括技术,也是消费者需要谨慎理解的事情。

谨慎消费莫贪便宜

而且这个“源自英国品牌”的其中一款车子,前些日子在澳洲的安全测试,竟然获得“零颗星”的评级,行车安全问题不免引起担忧。

对于车企来说,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建立消费者信心,还是任重道远;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谨慎消费、莫贪便宜,购车前做好功课,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显得更加有必要。

反应

 

言论

美国不降息, 我们准备好了吗?/林志斌

美国各项经济数据持续火热,一再推迟了降息的时间表,回看过去两年,市场一而再地一昧相信降息很快到来,如今看来是多么地一厢情愿。

在一个接一个通胀维持在相对高水平,和就业市场火爆的经济数据持续出炉下,如今市场的期望,已经妥协到美联储今年必须等到下半年甚至末季,才降息2到3次(相比今年头的预期,3月开始降息,至少降息5码)。

勿忘前车之鉴

而且别忘了前车之鉴,之前的预期一再跳票,这个如今看来相当鸽派的预期,很可能又是一次的一厢情愿。

毕竟如今已经有美联储官员喊出了,不仅不降息,还要考虑升息的选项。

虽然美联储最终不太可能采用这种极端鹰派的做法,但我们需要开始接受一个事实,美联储没人们想象中那么鸽派。

所以过去一个星期,亚太汇市发生的两件事,我认为非常值得所有关心马币汇率的人们关注。日本在维持零利率不升息之后,日元汇率连着跌破2道重要关卡,跌到1美元兑158日元水平。

在这之前,日本央行的“干预底线”,很明显是出现在152水平,过去一年日元每一次接近152,就会有一只“隐形的手”,把日元拉升到150左右。

而如今,不仅152水平轻松突破,连155防线也一击即溃。

印尼升息扶汇率

另一件事情,是邻国印尼,选择意外升息25个基点;这目的已经相当明确,就是在美元持续强势的环境下,扶持印尼盾。

回到马来西亚,过去一年以来,毫无疑问国家银行在努力着维持令吉汇率,不因为马美的利差鸿沟而过度贬值,尤其今年更是频密采用“口头干预”的模式,来避免令吉持续下贬。

而且很明显看到的是,4.8水平,是国行的“干预底线”,就像日元的152水平那样。

如今日元轻松跌破152水平,在我看来是为国家银行、政府,当然还有我们这些升斗小民一个警钟。如果美国的降息预期一再跳票,这个水平还能不能支撑着,没人说得准。

印尼用简单暴力的升息手段来应对,我不确定这是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我们可能需要做好准备,虽然升息时常不受大众和政府喜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