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民声反映不满思变/陈金阙

笔者妄自菲薄,对两线制广加解释,还好没有惹来读者谩骂。

不相信笔者的读者,其实也不必浪费时间在反驳笔者,因为,真相是越辩越明的,而且,真相往往是很不中听,不堪入耳,看看华社目前的情况,大家应该有所警觉。

打从希望联盟执政以来,民主行动党似乎成了华人的浮木,大家齐心协力抱着这根浮木,不让它沉下去。

华人对巫统仍反感

只是,人满为患,浮木的浮力是否经得起500万华人的重量,有待斟酌。这时候,如果对它有什么微言,只会引来大家仇视的目光。

不过说来有趣,近来民心开始思变。我既然推荐国阵,当然会看看人民的反应。

老实说,华人对巫统还是很反感,尤其是出现像阿克马这样的“党要”。

但是,自从团结政府,尤其是行动党呼吁人民投票给巫统候选人,华人在“贪污”和给予支持的两者之间,似乎出现了选择性正义。

既然可以投给巫统,是不是代表选择了容纳“贪污”呢?大家大可不必自责,制造选择性正义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所支持的“领袖”。他们为了选票,美言为更好的未来,让大家觉得,这样选择是没有错的。

政治的哲学,是生存,不是黑白分明,一加一等于二,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

说到巫统,当然要说一说马华。说到马华,当然要说到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在行动党“反客为主”之后,魏家祥成了行动党最头疼的假想敌。

根据一位专栏分析员的说法,魏家祥在华人这边还是吃力不讨好,不过,印象正在改善中。但是,在马来社会里,马来人似乎越来越支持他的言论。这位语气不卑不亢,能操流利马来语的政治名宿,虽然在团结政府阵营,但是对于政治时弊却不吝发言,言中有物,常常说出人民的心声,得到民间的好感。

笔者对马来社会缺少研究,不敢乱下断言,不过,像魏家祥这种能够引经据典论政,而且没有无的放矢的,应该是政敌最为顾忌的人物。

批评政府为纠正政府

还有一位评论家,说的更是让人深思。他说,人民批评政府,目的是为了纠正政府,而非与政府为敌。

以前马华当家,我们批评马华,民政当家,我们批评民政,那么现在行动党当家,我们批评行动党,有什么错了?

当马华民政解决不了民生,我们不断的批评,甚至用选票惩罚他们,我们不觉得不对呀?这回到了行动党,我们就不敢批评了吗?

因为没有行动党,就会成为回教国了吗?那么,行动党去制衡伊斯兰党。为什么还要把败军之将的马华当成最大的政敌呢?

此外,巫统不是频频对行动党开炮吗?为什么行动党可以包容巫统或巫青,却要魏家祥“静静”,不然就建议将他移去反对党的席位呢?

重要的是,魏家祥是不是没有理由的乱喊,还是将华社或华教面对的问题揭发出来。

行动党既然当上了马华以前的角色,前车之鉴,如果不做出改变或比马华做得更好,那么,被华社批评,那是难以避免的。

近来货柜倒压毙一位年轻女司机的案件,我们看到人民在社交媒体痛骂交通部长陆兆福的视频,显然和之前大家就轻快铁故障事件,对陆兆福展现的容忍和以前魏家祥当交通部长时的痛骂,是极大反差的。

如果行动党对下一届大选还要保持99%的华裔支持率,那么,现在检讨,还是来得及的。切莫到时你们才问:华裔,你们到底要什么?

视频推荐:

 
 

 

反应

 

言论

政见分歧非深仇大恨/南洋社论

今年的农历新年很热闹,华社华团各式各样的团拜活动连续不断,一片歌舞升平。这期间,有些政治人物很忙,忙着出席本身及各个团体举办的活动,更要腾出时间和嘴巴与政敌吵架。

茨厂街中文字可能消失的事件是火苗,近日来烧成一场大火。政治人物挺身而出,义正词严谴责相关单位,违反我国多元文化的国情,怒批地方政府罔顾宪法赋权我国各族使用母语母文的权利,蓄意拆除或刻意抺掉含有中文字眼的招牌。

当政的一方当然要强势反击,斥责挑刺的一方拿出证据。言词间越来越来不客气,伪装的涵养也荡然,真正面目显露无遗。事实就是事实,斗嘴皮不能掩盖事实,生安白造也不可能变成真相。

政治人物的口舌之争,虽然带有“揭发”真相的意愿,但也含有一定的政治动机。站在对立面的一方,维护“正确”驳斥“假象”自然是凛然正气,但嘴皮耍得再溜,终究还是会漏洞百出。振振有词的“茨厂街中文字不会消失”话音方落,国内多个地方就被揪小辫子。

处理事情依理依据才能服众,空口白话绝不能瞒天过海,伎俩终究会被拆穿。茨厂街事件不会空穴来风,金宝东兴港、槟城发林新市镇巴刹和国内多个地方也相继“中文不见了”,高调保证的高官不是打脸来得很快?

政治保证最不可靠

不管是“茨厂街”或其他中文字事件,是我国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不管是当朝政府或是前朝政府,这些风波从来没有停止过,问题也始终没法解决。人民对政客拍胸膛的保证早也习以为常,这种灭火的剧情过去几十年来都在上演的政治操作,一点也没有新意。

政治上,政权的交替是民主政治的正常规律,掌权的时候拍胸膛保证,那是意在炫耀的得意;一旦政权垮台,话语权落在别人的手上,前朝的保证就成了空言。政治保证,其实就是最不可靠的承诺,更是欺骗民众的谎言。

马来西亚政客吵架是一种奇景,丑态尽露和丢人现眼以外,谁也讨不了乖,谁也不是赢家。其他友族政党看在眼里,都是连篇笑话,华裔政客吵架,不但输了风度,更是丢了涵养。

消灭政敌胸襟狭隘

在马来西亚,华裔维护本身的政治权益面对艰难的困境和沉重和压力。建国以来,从民生到教育,华社始终战战兢兢,不敢有一丝松懈。由于人口结构的弱势,华人的政治力量原本就很薄弱,许多权益都通过协商途径争取,这是仰人鼻息的权宜方案。

华裔政治人物的互相倾扎,是华社最大的“悲剧”,各个华裔政党之间的倾扎或分歧,无法凝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维护华社的权益,这是华社长久以来的无奈与损失。

政治理念的分歧是很普遍的现象,分歧不是深仇大恨,不致于要置人于死地。我国的华裔政党选择消灭政敌的手段令人心寒,除了暴露这些华裔政治人物的狭隘胸襟之外,我们看不到有大智慧的人物,能够领导华人社会走向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