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大马和宗教包容/南洋社论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警告,政府不会容忍散播种族或宗教仇恨,企图分裂各族人民的行为,并已指示国家安全部队密切注意。
他指责一些陷入绝境或深感被挑战的人会借故煽动情绪,利用穷人造成国家不安宁。首相誓言捍卫所有种族之间的安宁与和谐,不会容忍任何破坏国家和平的行动。
警察总长丹斯里阿克里沙尼也严厉警告,任何人若散播涉及宗教敏感及危害国家安全和谐的言论,警方将毫不犹豫地采取惩治行动,决不姑息妥协。
他表示,警方正在密切观察及监督社会局势,警告各造不要随意发表宗教敏感课题,以免影响国家安全与秩序。
青年及体育部推行的“Jom Ziarah”计划引起争议,有国盟议员批评该计划邀请非基督教青年探访教堂的行为,或可能有回教徒参与其中。
青体部长杨巧双澄清,这项活动旨在通过探访宗教场所,让青年了解种族与宗教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并强调此活动仅有数名华裔及印裔青年参与,并未邀请回教徒青年。
种族交流有待加强
我国是多元种族、宗教和文化的国家,各种族间拥有彼此各自的宗教信仰、文化内涵和生活习俗,彼此间的包容和尊重,促成今天的和谐社会。国家发展至今,虽然建立起了相当和谐的社会秩序,无可否认的是,种族间的交流仍然有待加强,各族之间的小矛盾和小摩擦仍然无法避免。
马来西亚各族之间能否融洽相处,宗教信仰和文化差异是决定性的因素。像我国这样的多元国家,存在各种差异是很自然的现象,重要的是身为国民的马来西亚人,应该如何去看待和处理问题。求同存异是塑造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种族和宗教相关的问题,必须依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妥善处理解决,以免产生偏见和误解。
当前,我国的社会安全秩序非常良好,民间所展现的容忍和包容也表现出国民的团结。老百姓展现相当的自律,不会蓄意发表可能影响种族与社会和谐,甚至引起公众疑惑与不安的言论。
政客的心态就很叵测,政治是不择手段的博弈,社会没有矛盾,种族没有分歧,政客就没有机会。别有居心的政客从来就是见缝插针,不会放弃任何挑拨和煽动民情以求达到政治目的,宗教、种族和文化教育就是最好的导火线。
前首相署宗教事务部长拿督斯里祖基菲里的话值得深思,这名参观过教堂、寺庙和锡克庙,也在巴林会见了天主教教宗方济各的政治人物,希望看到一个即不损害自己的信仰,但又更加宽容的马来西亚。
我们希望,我国各个政党抛弃狭隘的思想,以民生利益作为博弈的议程,不要一味玩弄宗教和种族课题,制造民间的仇恨和社会的不安。
首相安华领导的政府立志塑造昌明大马,凝聚各种族和宗教的团结精神,这是全民百姓喜闻乐见的好事。政府有承诺,百姓有期盼,我们拭目等看国家朝向更开明、和谐、公平的发展道路前进。
商机外交 中东加冕/南洋社论
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沙地阿拉伯,展开其中东之行。他视沙地为自己的“幸运之地”。8年前,特朗普同样选择沙地作为他任职总统后的首个重要访问国家。
如今与中国关税协议尘埃落定,特朗普心情大好,因此这次访问,尽管难以在中东争端上达致具意义的协议,唯有商业交易预料将锦上添花,为美国带来更多贸易机会。
果然,白宫宣布,特朗普与沙地阿拉伯王储签署一项经济协议,沙地将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约2.59兆令吉),其中包括号称史上最大的国防军售协议,价值1420亿美元(约6138亿令吉)。
沙地实际行动挺美
获得如此巨额投资,特朗普显然笑不拢嘴,频频称赞沙地王储,公开表示“没有人”能像他一样不可思议。
美国市场也欢迎沙地的投资,并指出该协议将为美国制造多达200万个就业机会,同时有望深化双方在军防、能源及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沙地阿拉伯再次以实际行动展现对美国的支持,而非空谈。
特朗普随后将拜访卡塔尔与阿联酋,此次中东之行,预料将成为他又一场“自我加冕”之旅。
不过话说回来,中东局势依旧胶着。特朗普继续炮轰伊朗是中东“最具破坏性的力量”,并强调美国绝不会允许伊朗拥有核武。
伊朗也不甘示弱,反讥美国对以色列的犯罪行为视若无睹。预料特朗普在完成主要访问目标后,不会节外生枝,双方对峙仍将维持“点到为止”的态势。
东盟“集体谈判”不被看好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建议东盟国家联合与美国集体协商关税议题,引起不同反应。由于美国对东盟各国征收关税税率不一,专家普遍认为“集体谈判”并不可行。
安华希望以东盟代表身分与美磋商,被指更像是“炫耀身分”而非务实解决问题。美国则倾向与东盟国家个别展开双边谈判。
此外,安华挺巴勒斯坦立场也可能引来盟国顾忌,担心此举惹怒特朗普,影响外交关系。
因此,不乏评论家呼吁首相应专注治理国家,避免拖累东盟国家。
特朗普此行凸显其“商人本色”,与其硬碰,不如思考如何在互惠互利中取得平衡。
东盟多国貌合神离,表面和谐,实则分歧众多。要齐步并进,恐怕难免多头马车、步伐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