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新选区有利希盟/张木钦

选区划分终于定案,最令人哇哇叫的是大的区更大了,小的区更小了。

又进一步分析,华人区的华人更多了;混合区的华人减少了,等于马来区增加了。



乐观的人说,反对阵线安啦,华人区的火箭飞得更高更稳,马来区在马来海啸中纷纷落入土团囊中,希联入布城局势大好,国阵大势去矣。

如果真的如所分析(我自己没看过那本国会的高档读物),我觉得我们是在走回头,回到当初否决了的种族代表制。

在制定选举制度之初,曾有讨论过要种族代表制或共同代表制,最后是否决了种族代表制,采用了共同代表制,大家投票不看候选人肤色,就像今天这样,希望长久之后淡忘种族色彩。

华人最恨种族政治了,强烈要求多元平等,所以不分种族肤色投票理当受华人欢迎,但是偏偏,我说偏偏华人最看不起马华的,是马华靠马来票中选!他们怎能代表华人!

自从华人投靠火箭之后,听了林吉祥的英明训示:不要以华人立场看问题,要以全民立场看问题,大家信受奉行之余,不再以华人立场看问题了,但是转过头来又骂:马华是卖华的政党!华人的政经文教都被卖光了。



所以我搞不清到底华人是用多元立场看问题呢,或是纯以华人立场看问题。

不过,现在可好。如果全部华人选民都集中在华人选区,等于正式把若干选区保留给华人了。

以后,我们可以说这些选区是华人特权区,也可以说是华人红番区,总之可以这些小天地里畅谈大局,踢腾跳踉,玩变天的魔术。

反应

 

言论

补选难有正面政治诉求/胡逸山博士

新古毛州议席补选,本来应该只是一场普通的州级选举,与更高层次的“国事”关系不大,但在国内政治持续动荡的大环境下,竟也成为中央朝野两个政治集团,再次大费周章大打出手的竞技场。

在团结政府一方,新古毛州议席本来就是成员党之一民主行动党赢取多年的席位,而且,最近一次成功捍卫,也不过是半年前的事,所以再次囊括,理应问题不大。但团结政府就这次补选最大的挑战,可能还是是否能保证向来支持该方的选民们,会否出来或特地回乡投票。

占了选民比例逾30%的华裔选民,理论上会压倒性支持行动党,但近月来一系列宗教化与种族化事故的发生,不只显示行动党或希盟看来无能为力解决或早日结束风波,反而噤若寒蝉,可能会造成华裔选民对此心生不满。

尤其认为之前多次投票支持希盟与行动党,就是希望能够为国家带来一些变革,然而这改革的步伐在彼等眼中看来可能太慢了,甚至仍然原地踏步。

华裔选民或“心凉”

这些向来支持希盟(尤其是行动党)的华裔选民,虽然未必会因为要惩罚或警告希盟,而赌气地刻意把票投给对立的国盟(因为华裔选民对代表绿潮的国盟可能更为恐惧),但只要有显著人数的选民,因为“心凉”而不出来或不回乡投票,则在这场每票必争的补选里,可能就会导致输赢颠倒。

至于国盟一方,虽然代表出征的是土团党的候选人,但关键却也还是政治势力越来越雄厚的伊斯兰党,是否能有效动员其当地巫裔选民支持者踊跃出来投票。巫裔选民占了当地选民总数逾40%,是伊党与同属团结政府的巫统必争的票仓。

近年来,巫统在全国各地的铁票都有流向伊党的迹象,如果这个趋势继续在新古毛发酵,则大多数巫裔选票是会流向伊党所属的国盟一方的。

巫统(起码其主流派)这一年多来与之前针锋相对的行动党出奇地合作关系融洽,国盟一方当然要见缝插针,把前两者之前的恩怨、相互呛声的点点滴滴加以“揭露”、加以强调,以便让巫统与行动党的传统支持者皆对投票意兴阑珊。

城乡交界经济挑战

因为对于国盟来说,攻下新古毛,就得以在雪兰莪州议会里增加一席,把来势汹汹的绿潮再推向高峰,为以后一鼓作气拿下雪州政权,又做铺陈。
而新古毛是一个典型的所谓混合区,印裔选民的比例也几乎有两成,所以立时也就成为希盟与国盟力争的对象。

十几年前,新古毛当地也有一场国会议席的补选,我曾到当地视察多次。我觉得这是个城乡交界的选区,当地有许多正从园丘生涯要过渡到城镇生活的印裔,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挑战,无论是就业、就学、治安,甚至是基本生活开销等,都有着重大的课题。所以,朝野各方如要赢得彼等的青睐,看来需要提出得以更全面地应对这些课题的方案。

的确,许多选民近月来的无奈、无力感是不言而喻的,心里有苦不能诉、不准诉,所以向选民发放的政治讯息,也就只能是“把票投给另一方情况会更糟”的负面诉求,很难有更为正面的、更为向上的讯息。而如此政治趋向的发展,确实是令人担忧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