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当政客成为万事通/章龙炎

有些政客一开口,就要让人皱眉头。这些政客,以为权力代表知识,他的观点言论就是真理,甚至可以取代专家的知识;其他人,即使是专家学者有所质疑,就被当作是非我族类,被套帽子,无需理据。

某个州发生大水灾,他说那是因为贪污与管理不当所致;通货膨胀,也是因为贪污腐败所致;实施消费税是因为国库没钱;他管理的州的城市,成为世界最好的旅游景点,他说那是因为政府不贪污、管理好的原因;榜上无名,他却保持沉默。



即便如此,还是有那么多人对这些政客崇拜有加,亦不是稀奇古怪的事。就马来西亚华社而言,有些政客代表的是“希望”——以这个希望有最终目的,政客表现无知傲慢,乃次要或者根本就是不相干的问题。

政客成为万事通,俨然是知识集大成者、道德的化身。所谓一个巴掌打不响,这些政客能够大红大紫,忠实信徒不可缺。

政治庸俗化

政客成为万事通,并成为某个族群的大红人,是这个族群接受庸俗的征兆——绩效不再重要。民主发展到某个程度,就会出现政治人物自我庸俗化或者“被”庸俗化甚至到追捧的现象。越多庸俗的搞政治的人出现,在某个程度上证明我国的民主发达;不得不加一句,那是民主发达的黑暗面。

接受政治庸俗化的族群不会承认他们接受庸俗化;要是坦然接受的,也要硬硬将之合理化。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信手拈来,有两个主要后果。



其一,对知识的轻视。就政党政治而言,政党有本身的利益考量,而这些考量往往是与民众的利益有冲突的。这是个民主社会民众有必要具备的基本知识。要是你因为以这个角度来批评某些政客而受到无厘头的抨击,那就证明忠实信徒对知识的轻视;而把本身的族群命运系在这个政党兜售的“希望”,还大方的接受,无异于把危机意识抛到九霄云外。

这近十年对政治的观察,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教育程度与文化素质提升是不成正比的。有不少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因为某个(或一组)“大理想”对族群越来越严重的庸俗化,特别是过度政治化加激的庸俗化视而不见甚至推波助澜。这是整个族群的悲哀。

劣质民主抬头

其二,劣质民主的抬头。我们现在看到某个族群,把甲政党每天与B党大事小事有事无事,耍嘴皮争吵,对政敌冷嘲热讽,当作是民主的“王道”。每天表演嘴上功夫、天花乱坠,这是旁门左道,更是劣质民主的标志。

民众不要求政治人物自我提升,政客当然喜闻乐见,大搞庸俗化,而庸俗化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搞民众的情绪。政客锁定几个按钮,例如1MDB、汽油价格、统考、GST等,忠实信徒就条件反射的跳脚;有理有据的论述,他们是看不上眼,听不进耳的!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摆脱琐碎小事陷阱/南洋社论

联邦法院对政治漫画《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实施解禁的判决,引起一些舆论纷扰。首相署前部长拿督再益依布拉欣借此提醒政客,理应将敏感的触角集中在真正令人憎恶的事情上。

一如较早政客搅动华教义演课题的纷扰,再益依布拉欣当时还狠批政客“道德说教成瘾”,还说:“政府只要给华校提供足够教育拨款,问题就解决了”。

当一些人还为了短裤、短袜、禁舞等琐事纠缠时,政客滋扰生事地嚷叫着,鼓动别人也随声吠影时,再益的发声还是很有振聋发聩作用的。

各式各样的问题不断纠缠,还有戏台禁舞、运动服装,再有漫画等问题,都再搅动起恼人的噪音。

应走出井底看世界

显然还有好些观念狭隘的政客和网络民粹,在考虑某件事的关注点往往与事情的重要性成反比,他们总是对小事纠缠不休,却回避大事 。

因为对重大问题毫无头绪,怕出丑的政客就只专注于那些鸡毛蒜皮,无足轻重的细末琐事。

因此,我们理应提醒那些自以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政客,不妨走出井底,伸伸出他们的小脑袋,检视下周围的真实世界。

人类的探测器已成功从月球背面采集月壤及带回地球,在星际运行45年的人类探测器旅行者1号也早已飞离太阳系,都是今日世界的大事记。

还有许多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连续十多年发布各种有关科技创新趋势的研究文章,预测各种新科技将如何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重塑我们的世界。

投入未来创新技术

年初举行达沃斯论坛发布的《2024十大新兴技术》报告,更揭示了人类社会面临多项紧迫挑战的问题,以及在各领域推动的技术创新引领未来的各式变革。

这些创新技术,包括促进科学发现的人工智能技术、隐私增强技术、 智能超表面技术、 高空平台站技术、集成传感与通信技术、应用于建筑世界的沉浸式技术、弹性热冷却技术、微生物碳捕集技术、替代性牲畜饲料技术,以及用于移植的基因组学。

这些世纪大事,都在迫使我们要认真面对现状,更要发展重视未来的态度。

我们要拒斥那些没有远图、虚伪的政客;还要教诫那些有只顾沉缅于昨日,观念偏狭、跌入从众陷阱的人。

因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发展越变强盛和伟大,就必须把自己投入未来,要赶紧创新与改造工具,重构未来的意象,探寻新的能力技术和新的成长形态,这才是我们必要的长远目标和预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