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安安稳稳做好/许国伟

国家统计局最近提到,由于受疫情冲击,去年有60%的受聘大学毕业生,薪水下降,多数人只能领1001到1500令吉。

而在2019年,大学毕业生平均薪资是2001至2500令吉。

这数据已经让年轻人不满了,而掌管经济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慕斯达法又说,“有一份工作就该感恩了,即使低薪都不要紧,因为还有很多人连一份工都谋不到。”

果不其然,他的“有工作感恩论”在网络上惹怒不少年轻人,更招在野党抨击。

物价上涨开销多,生活压力大,年轻人拿低薪成了月光族或新贫族,自然都会不满。

毕竟,我们不能再复制以前的生活方式,说以前我薪水低也可以活,因为除了物价上涨薪水停滞外,现今人们生活除了离不开衣食住行的需要外,手机和网络的开销更是成了生活必需品。

但是,薪资上涨缓慢甚至停滞,已是现实,小老百姓除了骂政府无能,骂老板赚太多分太少,是否还能有什么办法改变这一切?

去年以来受到疫情影响,别说调薪和花红,更多的人是减薪或拿无薪假,而且还要感恩了,因为还有人遭裁退,又或公司倒闭直接失去工作。

那么,摆在你眼前一份收入只有1001到1500令吉的工作,你要不要做呢?

不少年轻人本来对1200令吉的最低薪金不屑一顾,1500令吉以下的低薪工作也未必能吸引他们。

疫情改变心态

因为他们还年轻,还有选择,还有时间,还有后路,包括有父母能支援。

但是,如果是一个背着家债、全家生计、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在失去工作后能再找到一份工作,哪怕是较原本工作低薪都愿意去做。

中年人没有太多选择,也没有什么后路。疫情下,能有工作和收入,真的是感恩了。

但是,疫情很可能改变了不少人的心态,包括年轻人。

前阵子,一则中囯的报道引起关注,提到中国有7万硕士在送外卖。

这报道有人质疑真假不值一哂,也有人认真讨论背后的社会现象。

很多人嘴说职业不分贵贱,但内心里职业就是有阶级。

即使大学毕业后,不论是全职或兼职当送餐员,或做跟本科无关的工作,都跟“读书无用”没有关系,更多的是跟自己的心态成不成熟有关。

在另一则报道,北大硕士生张根谈到自己当送餐员的心路历程,直言自己一路读书到研究所,其实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毕业后找工作也不顺利,直到当了送餐员后,他发现:如今自己可以接受任何一种工作了,不论做什么,都能安安稳稳的做好。

学历越高,却要去做跟本科和专业无关的低薪工作,确实不容易接受。

从工作中学习

但现实职场里,文凭也只是敲门砖。要在职场上过关斩将,靠的除了能力,就是经验,更重要是成熟的心态:能接受任何一种工作,不论做什么,都能安安稳稳做好。

这一点,学校里未必能学到,还是要从工作中学习。

疫情下的低薪工作,确实让人无奈;愿接接受这份工作,倒也未必一定要感恩,可总是比什么都不做来得好。

反应

 

财经新闻

不是薪水太低 打工族离职最大理由是……

(吉隆坡17日讯) 最新报告显示,大马打工族选择离职的最主要原因,不再是因为薪资太低,而是想要寻求新挑战。

全球招聘公司瀚纳仕(HAYS)今日发布《2024薪酬指南报告》。

根据报告,薪资太低才是打工族离职的第2大原因,紧随其后的是因为缺乏职业发展机会。薪资低是2023年员工离职的首要原因。

另一方面,对于选择留任的员工来说,灵活的工作选择是他们一致的首要考虑因素,甚至超过了对薪资的考量。

瀚纳仕认为,在忠诚的员工中,工作与生活的良好平衡以及与上司和同事的良好契合度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瀚纳仕亚洲董事经理马克伯拉格表示,健康的工作环境、积极的价值观和具有足够挑战性的角色将有助于赢得大马员工的心。

“雇主需要与员工进行交流,而员工则需要研究如何在这个混乱时期提升自己的价值。合作是生存的关键,双方都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和适应的意愿来面对这些挑战。”

《2024薪酬指南报告》收集了来自大马2014名专业人才和832名雇主的反馈。

报告是基于真实数据和对大马、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和泰国技术专业人士的调查,汇编了薪资和行业概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