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大马不应走回头路/南洋社论

在九十年代,台湾企业因地价爆涨、劳力短缺、台币升值等内部积压的问题,逼使企业第一波产业外移潮。

这一波外移主要朝2个大方向进发,一是西进中国大陆;二是南移东南亚。



当时,李登辉政府力挡台企西进,因而制定了“南向政策”,在政商合作下移走不少劳力密集的制造业,当时的马来西亚是最大受惠国之一。

台企在大马投资已近30年,有者已进入第二或第三代领导,累积投资占了大马外来直接投资的第四位。

但是,过去30年,马来西亚经济架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台企依赖的亷价劳力,已从本地劳力转向“进口”外劳;现在则面对外劳供应严重短缺的情况。

大马台商联合会许正得近日就指出,台企在大马面对的困局,除了令吉贬值,更让他们困扰的是劳力严缺,造成有订单却没工人窘境,有一些台企更萌撤资之意。

对台企面对的困局,政府快速回应,声称将有新的人力政策出台。



其实,造成大马台企困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马来西亚已进入工业转型期,政府力促制造业配合转型的大方向,因此可断言, 我国不可能再是劳力密集工业或亷价劳力的天堂。

反观人口近亿,劳动力充足的越南,近年已成为台企的重要投资国,目前共吸引了5400家台企进驻,台商人数5万人。虽然与二十多年前比较,越南的工资涨了近十倍,但却因其人口红利(平均29岁)及出口市场,一跃成为外资眼中的“东盟一级工厂”。

大马不应再走回头路,相反应集中精力落实工业改革。

反应

 

言论

开放学额的“鲶鱼效应”/南洋社论

根据医疗网站《蓝码》报道,玛拉工艺大学医学院教授拉惹阿敏建议,开放心胸外科系学额给非土著学生报读;随后大马医药协会主席阿兹占也附和要求考虑“暂时“开放学额,以解决国内专科医生严重短缺的迫切问题。

然而,开放学额的建议随即掀起舆论纷扰。

学生团体发动“穿黑衣”抗议,学生代表理事会强调,玛拉工艺大学是土著特权与教育主权的堡垒,是为保护土著,保障土著贫穷学生继续升学的机会。

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赞比里澄清从未对开放学额有过讨论,并揭露有人恶意炒作敏感议题,试图引起混淆和争论,更重申高教部坚决遵守依据联邦宪法第153条文创立玛拉工艺大学的原则精神。

学生代表对政府坚定立场甚感满意,但问题论争却仍激起民众的思考。

于 1956 年创校,为贫困学生提供升学机会的特殊院校,发展迄今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公立大学,拥有15个校区和3个卫星校区,学生人数达17万人,是否反映贫困的土著学生越来越多呢?

激发弱者变强

另一个问题是,该校只招收土著学生,国际学生只占约1%,学生来源单一,过度同质化,会否缺乏市场需要“鲶鱼效应”的刺激。

“鲶鱼效应”的涵义就是通过引入强者,激发弱者变强。首相署前部长拿督再益依布拉欣提出质疑,“是否害怕非土著抢饭碗”,的确能振聋发聩。

显然我们好些学生在过度依赖体制保护下享尽资源优势,越变缺乏竞争力,在面对威权与权势时,更缺乏独立思考的自信,因为他们被特定规则与固定的政见观念所捆绑。

2008年希望联盟执政雪兰莪州,时任州务大臣丹斯里卡立依布拉欣曾建议“开放10%学额予非土著”,以营造健康的竞争,也引起轩然大波,大批土著学生游行示威。

增加更多专科医生

时任巫统的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卡立诺丁还狠批卡立依布拉欣搞民粹为博取非土著支持,侮辱了马来土著与玛拉工艺大学。

其实,开放学额有助于打造一流大学,开放竞争就是要“活跃的思想市场”,而开放医学科系学额就是要增加更多专科医生,在现有政府医疗体系下,有好些病患者需苦等半年至一年接受搭桥手术,甚至有人在等待中离世。

学医就是为救人,不分贫富贵贱救人,医生必须履践的希波克拉底誓词,因此不应被视作种族议题,也更非政治问题,因此“一切理应以国家为重”,政治领袖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希望大学能培养能在激烈竞争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要更具国际观,拥有多元广域思考,跨学科的综合学养和横贯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大学才有伟大的生命力与贡献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