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多元教育非团结绊脚石/郭碧融

多源流学校已在我国拥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时至今日,依然会听到多源流学校阻碍国民团结的声音。若关闭多源流学校,并安排所有族群的学生在单源流学校上课,国民团结就能水到渠成了?

单源流学校或许能提高各族群的国文能力,消除某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偏见。然而,在不公平政策的环境下成长,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不会有芥蒂吗?试想,当华裔学生眼睁睁地看着身边那些成绩比他们逊色的友族同学,成功申请进入大学预科班或玛拉工艺大学就读,甚至获得公共服务局的国外奖学金,反观本身却只能读中六时,内心是什么滋味?



此外,当学校不同族群的学生和睦相处的同时,政治人物却不时抛出华人富有论、推动马来人议程、华人是外来者等言论,难道就不会撕裂种族关系?

无意改善政策

施政的偏差导致国民团结沦为空洞的口号。但是,政府却无意改善政策,反之在发生争议性的课题时,让多源流学校成为代罪羔羊。比如在大学预科班固打制引发华社的不满时,土著团结党青年团执委慕扎米尔就表示,若真正要谈公正与预科班固打制,就应该先废除母语学校。

在爪夷文课题陷入纷争之际,许多政治人物不仅没有从教育的角度探讨该政策的必要性,还企图将该课题与种族关系挂钩,其中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就为董总扣上种族主义的帽子,这难免让友族误以为华文教育排斥他人文化。

在今年6月伊斯兰党的代表大会上,该党妇女组代表莎拉米雅呼吁政府废除多源流学校,因民族语文学校并无法促成民族之间的团结。



废除多源流学校的观点甚至获得学者背书,国立大学民族研究所教授拿督张国祥曾主张我国不需要多源流学校,应仿效新加坡只推崇单一语言源流学校,并把人民不团结的根源归咎于学校的四分五裂。

今年5月,马来网民依斯干达胡先发动“废除多源流学校,我们只需要一种国民学校”的请愿书,其中的内容指多源流学校造成社会分化,阻碍国家发展。短短3天内,累积超过5万3000人签名支持。

其实,随着教育领域的开放,目前的多源流学校不只限于华小或淡小,也包含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若推动单源流学校,那要如何处置这些学校?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局势下,具有远见的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倾向于将教育素质列为首要条件,且希望孩子掌握超过一种语言,最明显的例子是愈来愈多非华裔将孩子送往华小就读,以增加孩子的竞争能力,所以废除多源流学校并不符合时代的需求。

多源流教育有助于培育多元思维的人才,让国家朝向多元发展,早日达到先进国的目标,在全球化中稳占一席之地。政府不妨听取前青年及体育部长凯里的意见,就是向前看,搞好现有的多源流教育制度。若有心吸引人民选择国民学校,那就不妨积极提升教育素质,让父母相信国民学校是孩子学习的好地方。

反应

 

要闻

林慧英:2650万拨款史上最高 雪注重多元教育发展

(吉隆坡7日讯)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指出,希盟雪州看守政府发放史上最高,总额达2650万令吉的常年教育拨款。

她说,这与中央政府的政策一致,即注重各源流教育发展,确保各源流学校获得提升,重视下一代的教育素质。

她今日发文告指出,这笔总额高达2650万令吉的教育拨款,惠及雪州988所各源流学校。

此外,她也针对雪州政府宣布拨出10英亩土地给巴生滨华独中兴建分校表示欢迎。

“在我上任教育部副部长以来,我也走访了数十所学校,视察学校软硬体设备及学习环境。”

“我意识到,国内许多学校迫切需要改善及提升,以确保学生能在安全又舒适的环境下学习。惟中央政府拨款杯水车薪,要同时拨款给国内逾万所中小学着实不易,因此必须分清轻重缓急,将拨款优先下放予有迫切需要的学校。

她说,希盟雪州政府自2008年至今的15年来,已拨出总额2亿8000万令吉教育拨款,用实际行动改善学校基础设备,减轻中央政府的负担,这项惠民政策必须获得更大的肯定。

她表示,教育部将与雪州政府更紧密配合,一起努力改善及提升教育学府,确保各源流学校得以蓬勃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