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塔利班勿再践踏女权/谢诗坚博士

在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后,美国就鼓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人民“杀入”阿富汗。

在“圣战”的神圣名义下,奥萨马在阿富汗培植其武装基地,取名为基地(al-Quada)。

正因为苏军撤走后(1989年),美国也放纵阿富汗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美国相信用宗教可以克制共产主义。

极端政策令人发指

在60年代中期,在印尼击败共产势力后,美国也依样葫芦在中东支持塔利班打圣战,以打击苏联的势力。

先是埃及在70年代被美国争取过去,并在80年代发展成为美国的盟友,促成了以色列和埃及的建交。

后是中东的亲苏势力也被美国连根拔起。最明显的例子是美国借助奥萨马铲除苏联势力,又放纵塔利班在奥玛的领导下,我行我素。

在塔利班于1996年主政后,它极端神权路线引发的反人类举止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例如在1996年12月由宗教警察首席长官颁布的条例如下:

1)如果妇女穿着过于时髦、妖艳而招摇过市,将会受到惩罚。

2)所有政府医院和私人诊所都必须遵守回教法,即所有妇女只能看女医生。如果万不得已,一定要男医生治疗,那么女患者一定要有自己的亲人陪伴。

女病人的候诊室必须要密封的。医院的工作人员必须按时到回教堂祈祷。

任何违反上述法令者,都必须按照相应的回教法面对处罚。

3)以下的法令由喀布尔总督于1996年12月颁行:

●禁止音乐这条法令必须在公共场所广为张贴。在商店、旅馆、汽车和黄色车上。录音机和音乐都是禁止的。  

●不准养鸽子和鸟为趣,一旦发现,鸽子和鸟必得处死。

●不准放风筝,城中所有风筝将被摧毁。

●不准崇拜偶像。汽车、商店、旅馆、房间和所有任何地方的相片和图景都要被销毁。宗教警察将撕毁张贴在上述地方的画片。

●不准留英、美式的发式,留长发的人将被逮捕。  

●妇女在城市里的水边洗衣服是被禁止的。除了妇女被罚外,连丈夫也受罚。 

●禁止击打鼓乐。 

●禁止裁缝为妇女量尺寸和做衣服。

会否改变 拭目以待

这是20年前的塔利班最不可理喻的反动政策。如今塔利班的口头保证会否落实?我们有待观察。但近日看到学校内的上课情景中,男女生还需用布帘隔开上课,这样的改革是十分有限的。我们不知道塔利班会废掉多少条完全不合理的条规。

我们只能听其言、察其行。现在则是言之过早,但我们不能过于乐观。

反应

 

灼见

【灼见】恐怖组织是怎样炼成的?/霍咏强

说到“恐怖袭击”,必然想到枪手袭击莫斯科郊区音乐会,导致最少14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的惨剧,至今这个数字仍未完全确定,也足以证明其严重性。事件发生后,最惹人关注的问题自然是“谁是黑手”?

表面上,袭击后恐怖组织“回教国”(IS)就迅速承认责任,似乎还怕大家不相信,第二次承认攻击时还发出现场视频。另一方面,美国强调在恐袭发生前,就已经“多次”公开发出警告,不但明确撇清责任,同时指出事件与乌克兰无关。

乌克兰难消除嫌疑

事实上,除了可以知道事件由极端回教暴力分子策动外,谁是幕后黑手?可能永远找不到真凭实据,但乌克兰参与其中的嫌疑,却也不是美国撇清就能消除的,俄乌在交战状态之中,俄罗斯遭受大型恐怖袭击,如果乌克兰组织完全不涉其中,那才真令人奇怪!

尽管细节不准确,那美国为啥知道这次恐袭?在九一一事件后,通过制裁、反恐、监控、科网,世上没有美国侦查不到的区域,就连中国也只是渗透程度较低而已,以恐怖活动这种被视为关键行动的,是绝对逃不过美国的监察,只是谁有“权力”知道,这可能是另一个大谜团。

然而,这场恐袭也并不是近期的单一事件。3月26日巴基斯坦达苏地区一支载有中国公民的车队遭自杀式炸弹袭击,5名中国公民及1名巴基斯坦籍司机在爆炸中不幸身亡,在2021年时也曾经发生过同类袭击事件,当时造成13人死亡。

“恐怖袭击”是人类世界一种最为廉价的凶残,这种无耻的行动,和各种暴力行为比较,费用很低,但却能令全世界都风声鹤唳,并要用上千百万倍的金钱和资源,来遏止这些行动。一个更恶心的说法是“性价比”很高。就以袭击莫斯科音乐会为例,根据消息是4名塔吉克斯坦公民执行的,他们接受了100万俄罗斯卢布的费用,实施了这场屠杀。这是多少钱?就1万美元,更突兀的说法,就是每条人命只值70美元。

反恐成另一种恐怖活动

袭击发生后,所有国家地区都提高安保级别,就这几个月,估计投入反恐的资源就数以十亿计,更不要说挑动了俄罗斯追寻幕后元凶,为世界带来的不安和恐惧情绪,会带来多大的损耗?

如果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恐怖袭击”的特性,还会得出更可怕的联想。恐袭的成功与失败,离不开如何快速地取得武器,以及庞大的资讯网络,资讯越精准成功机会越高;于是我们发现某些国家在操控“恐怖袭击”事件上,有着至高无上的优势。

尤其是,原来“反恐”也会变成另一种恐怖活动,其中一种所谓反恐工作,就是“打击一些支持恐怖活动的地区”,按理说,这种神憎鬼厌的行为,除了所谓“恐怖组织”,没有正常人、正常国家地区会承认自己“支持”恐怖活动,“反恐”的定义变得更主观,甚至变成借口。

更令人慨叹的是,这些年,不难发现不少恐怖组织的出现,起源就是“打击恐怖组织”,正如美国扶植奥萨马就为着打击伊拉克的萨达姆,然后又在九一一事件后策划分裂成了卡伊达,再试图以伊拉克反抗军攻击卡伊达,结果变成更凶残的“回教国”。

用恐怖组织来取代恐怖组织,这不是没完没了吗?

恐怖组织的“普及性”

还有另一种不知如何形成的特征,就是恐怖组织的“普及性”,所谓普及不是数量有多少,而是他们的名字有多普通?比如说,最强悍的恐怖组织叫“回教国”、卡伊达、塔利班……但为什么一个最凶残的恐怖组织要用上一个最普通的宗教名字?塔利班更就是“青年军”的意思,请问有哪个国家没有青年军?

“卡伊达”的来源就更有娱乐性,传闻卡伊达组织原来不叫这名字,只因为这用语是基地又或总部,某国在监听时经常听到卡伊达这个字,于是就用上了“阿尔卡伊达”来命名这个恐怖组织。我们不难想象这几个恐怖组织的“名字”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因为青年军、总部和回教“国家”,现世代文明应该改变不了。

反过来想,这种“命名”的技巧,又是否一种“战略性”行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