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团圆共餐的魅力/南洋社论

烹饪是维系人类情感的纽带,大家同桌一起吃饭,没有尊卑的身分,就能建立一种团契关系。

春节的团圆餐,就有更大的意义,它让我们重新唤起共餐的魔力,因为餐桌是一家人聚集的地方,是融洽、凝聚与团结。



因此,我们的企业机构会制作“大团聚”的新年主题短片,我们的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会以“各族同桌齐捞生”的限量版红包封。展现团结和谐及多元交融的美好景象。

大家一起吃饭,才能找到生活的临场感,同在一桌,目光交汇的对话,就算平常琐碎的话题 ,却是最快乐的时光。

或许有人担忧,随着科技潮的冲击影响,改变人的生活习惯,有人会将食物装进托盘,或纸杯,端在电脑前,或捧着食物对着电视大嚼,或为了赶时间,随随便便吃顿快餐。

其实,独自用餐会产生疏离感,因为根据心理学研究揭示,不经常与家人用餐的15岁学童,旷课率比平均值高一倍,超重的可能性高出40%,每周与父母共餐超过5次的孩子,饮食会更健康,学业成绩会更好,与父母的关系也会更好。



家庭餐桌把人们团结一起,让家人真正享受到惬意的时光。餐桌也从根本上转变人的观念, 一起共餐会让人对不同种族、社会经济与人文背景的人,有更加平等的看法。

春节是华族团圆共餐的传统节日,是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的日子,共餐更有独特的力量和魅力,它象征团圆、和谐、祈福、信仰、仪式、亲情。

温暖、真情、和谐、欢乐,都是人类的追求,过年的每个细节,都洋溢着人们对生活的感恩,对幸福的祈愿, 也承载着每个人对美好的祝福, 象征着各族都渴望的团圆。

我们希望政府与民间都能一起推动民族融合,实现民族的团结,借藉庆节的欢乐气氛发挥民族整合剂的神奇效应。

2018年是迎新弃旧的转折点,更应该是民族共荣感的激发点,我们必须遏制狭隘的种族主义,摈弃宗教狂热的偏执,让我们从对立分歧中摆脱出来。

接受差异,尊重价值,应该成为我们的主流思想。要学会与人共处,学会融入一个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集体里,去营造一个和睦亲善的大环境,去铸造马来西亚民族伟大的崛起。

反应

 

言论

慎防恐袭事件再发生/南洋社论

随着乌鲁地南警局遭袭击后,专家担心极端分子将发起新的袭击事件,因此呼吁当局关注全国各地,尤其是巴生谷的整体安全状况。

马来西亚国防大学安全与国际关系专家米占博士指出,研究显示,回教祈祷团通常会在攻击任务失败时,安排新的作案手法。

这名专家警告,乌鲁地南警察局3名警员2死1伤的袭击事件,可能引发其他回祈团成员的反应,因该组织曾出现在吉打、玻璃市、吉兰丹、雪兰莪及森美兰等,而柔佛乌鲁地南是中心点。

他特别提醒,回祈团在巴生谷有成员,一旦发生袭击,将威胁安全及冲击投资。这次的袭击事件,其实是2021年和2022年回祈团袭击系列事件的重演,这次事件造成人命伤亡和企图抢武器,显得更加可怕和危险。

回教祈祷团于1940年崛起,与印尼革命军一起反抗荷兰殖民统治的组织“回教之家”。1949年印尼独立后,“回教之家”继续为建立印尼回教国而展开武装和暴力斗争。

印尼政府强力的镇压之下,一批“回教之家”的激进分子于1985年逃入马来西亚,整编之后易名回教祈祷团。他们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招募成员,扩大这个组织的规模。

回祈团经常锁定与美国有关联的地点及人群发动袭击。2022年,峇厘岛爆炸案导致200多人罹难;2009年,雅加达万豪及丽思卡尔顿酒店的爆炸案件,都与回祈团有关联。

潜在威胁未解除

回祈团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暴力,在本地区建立以印尼为中心的回教国家,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南部、新加坡和汶莱。此外,回祈团也认同卡伊达组织所鼓吹的全球反西方圣战主张,攻击美国和其他目标。

2016年,极端组织“回教国”分子向雪兰莪州蒲种夜店抛掷手榴弹,造成8人受伤。警方在案发后展开严厉的反恐行动,恐怖威胁事件因此明显减少。

乌鲁地南警察局的遇袭,说明这些恐怖极端分子和行为虽然暂时受到压制,但意识形态仍然存在,潜在的威胁根本上并未解除。

回教祈祷团与马来西亚圣战组织涉及2000年11月吉打州政治人物祖芬南迪的谋杀案。

全民充当警方耳目

至今为止,我国已逮捕大约60名涉嫌恐怖活动和罪行的马来西亚圣战组织成员,包括数名相信也是回祈团成员。此外,200名马来西亚圣战组织成员潜逃在外,可能获得区域内回祈团的支持和协助。

乌鲁地南警察局的恐袭行动,说明我国仍然笼罩在极端分子的威胁之下,也说明极端组织并未瓦解,可能已经死灰复燃,对国家的安全将构成严重的威胁。

警方虽然表示有能力遏制恐怖主义的威胁,却也呼吁公众配合,提供出现在他们周围可疑活动的信息。

马来西亚国民都希望过着和平、稳定与安全的生活,任何动荡将影响人民生计,发生在阿富汗和中东地区的血腥事件,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国家安全是大事,全民必须提高警惕,并且充当警方的耳目,让警方能够预先制止可能发生的悲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