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人政治路在何方?/谢诗坚博士

华人南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已超过两百年的历史。这间中的变化既是明显的,也有“一脉相承”的。

因此直到今天,仍无法分辨出华人在其他国家落地生根,成为当地国民后便离开“娘胎”,不再存有血浓于水的关系。这种状况,有人称之为“断奶”;但又有人说嫁出去的女儿,终究没有切断与娘家的关系。

即使在廿世纪初,因为华人南来已形成一个华人社会,也就在华人内部有所分化,出现了另一个“土生华人”一族,称之为峇峇与娘惹。他们在半个世纪以来(1901-1950)享受“头等华人”的荣誉,成为殖民时代的宠儿。

但他们在战后发现自己这一批效忠英国的西化精英,却不能享有英籍民的地位(成为英国公民),而是被视为华人一族。

峇峇在英殖民主义者眼里应归纳为华人。因此在英国与巫统达成的“马来亚联合邦协定”时(1948年),协议中有为马来人的身分下定义,并享有特别地位,但没有所谓华人的定义,可分成“南来华人”及“土生华人”的区别,更没有峇峇一族的特殊地位,失望心情可想而知。

3峇峇走西式政途

因此峇峇陈祯禄在1949年成立马华公会,虽是响应巫统的成立(1946年)而协助推行英国式的政治制度,但也同时为照顾被英殖民政府驱入新村的50万华人生计,带有民族主义的情怀。

及后,原本在1951年已成立急进党(多元种族)的林苍祐医生,也受到陈祯禄的感召加入马华公会(1954年),并废置“急进党”(多元政党)。

到了1958年,林苍祐取代陈祯禄成了华人社会领袖,但在1959年被东姑逼走,换来陈修信当家。

这3位峇峇走的是一条西式的政治道路。巧合的是,在1954年另一位峇峇李光耀在新加坡成立先是与左翼合作的政党(后又分道扬镳),取名为人民行动党的华基政党。

华人侧重民族利益

也是在1951年,马来亚成立劳工党,企图取代被宣布为非法组织的马共(1948年)。

这个走费边社会主义的政党仿效英国的工党,在1957年与人民党组成社会主义阵线(社阵),逐渐走向左翼的道路。

1961年,当东姑提及马来西亚概念时,左翼统战首先发难。

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分裂出社阵的新组合,马来亚的社阵则大规模卷入反马来西亚计划;再加上砂人民联合党的配搭及汶莱人民党的从中掀起武装斗争,几乎已把马来西亚的左翼统战结成一条反马来西亚的红线,且与印尼总统苏卡诺的“纳沙贡”概念相结合(纳沙贡是苏卡诺的奇异逻辑,将民族主义、宗教主义及共产主义相结合而成新的政治导向)。

但另一方面,有一批华人则支持马来西亚的成立,特别是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及林苍祐的民主联合党结成的亲大马组合。

但这个所谓非共的组合,与社阵结成的五邦社会主义大联盟,在1964年的大选中不进反退,说明了华人更侧重民族利益而非主义斗争,宁可接受联盟的统治(或暂时性),也不倾向社阵的斗争是国际性的和有远见的,华人担心支持左翼,等于支持印尼对马来西亚的合并。

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参选11个国席,只1人(蒂凡那)中选,民主联合党派出27名候选人,也只有林苍祐1人中选。

最惨的是,雄心勃勃的社阵派出69名候选人,只有2人中选(林建寿和陈志勤)。

其他的知名人士波斯达曼、V大卫、伊萨(劳党主席)及阿都亚兹(前农长)和陈扑根一一败选,证诸了民族主义大过天。

马华公会在联盟庇护下大有斩获,参选33席,胜27席(整个联盟在西马104席中赢得89席,再加上东马的24席,总共赢得123席(总数154席),组成稳定的中央政府)。

正因为民族主义在60年代后,成为马来西亚各种族投票的取向,也就在1969年上演了一场导致“五一三”事件出现的大选结局。

主义斗争搁置一旁

这一场大选是因为左翼统战宣布抵制大选,以抗议联盟政府对党中委和干部的大逮捕,但它也没有办法阻止选民不参加投票。

对于新崛起的民政党和民主行动党,以及砂拉越的人民联合党之所以在大选中漂亮出击,是因为民族主义已成为华人的一个新动力,主义斗争也被搁置一旁。

这主要是李光耀的接班人通过民主行动党,向民众展示其民族主义形象。这个多元性政党是附带民族主义的条件。

比如在1978年的大选,行动党拒绝与社民党(范俊登和叶锦源所创)、社正党(陈志勤所创)及人联党,主要是行动党的战略目标是先收拾存剩下的华基反对党,然后才形成“只此一家代表华人的政党”,才与非华裔政党合作,如1990年与东姑拉沙里领导的46精神党及伊斯兰党的合作。

在行动党的字典里,它是决心要除掉被认为不够资格代表华人的政党。因此我们不惊异行动党是如何把人民进步党杀掉,再把民政党逐一吃掉,下来的目标是将马华公会一举灭掉。

抽掉民族主义大忌

今天行动党的“灭华论”(灭马华论)已出现阻力,而且从柔佛州选来看,如果不是华社支持,恐怕行动党要保5席也困难(现保10席,但失4席,只能说是赢少当输)。

当马哈迪还在坚持成立马来政党(土团党和斗士党),并说他先是马来人,再下来才是马来西亚人(慕尤丁也这样说,不曾改变马来人至上观念),林吉祥和林冠英如何向马来西亚的华人宣示华人民族主义也要有未来?

单单所谓的“马来西亚人优先”全民听得进去吗(以取代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其实在现阶段,不论是“民族主义”或“马来西亚人优先”都没有错,而错在现实社会中抽掉民族主义才是行动党的大忌。离开了它,行动党的未来也难以与华社共浮沉。

马来人至上与马来西亚人优先也成了一个互不协调的口号,行动党又能作何种解释?

反应

 

言论

华人会永远讨厌马华吗?/东之盈

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永远讨厌马华,但华人也会如此吗?

相信随着政治变迁,华人社会对政治的看法也将有所改变;目前,华人还未给马华机会,或是因为行动党还没有出现太窝囊的政治表现。       

如今的行动党表现中规中矩,没有特别突出,也还没有让华人感到极度失望。但团结政府在经济表现上平庸,对于应对通货膨胀显得无助,对于一些例如粮食安全问题的处理,也似乎失去方向,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有心无力。

当华人在经济环境无法感受到好处,每个领域都出现败退的现象,华人就会怨声载道,对团结政府与行动党必然不会有绝对好感。

当华人认为马华在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丑闻上,没有扮演好监督角色的时候;行动党最终却不再以巫统领袖涉贪,而堂而皇之跟巫统合作,证明马华与巫统的结盟,跟行动党与巫统的结盟都殊途同归。而马华无法做的事,行动党也是争取不到,尤其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看来是空中楼阁。

那些行动党的拥趸,对于该党在华人的教育课题上表现乏力,皆会认为这些都是难以克服的难题,诚属无可奈何。

即使在捍卫人权、华人文化与申遗等课题上,表现不比旅游、文艺与文化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支持者也不觉得碍事。

生活越来越拮据

然而,若是华人在百物价格飙涨中陷入经济困境,甚至从M40跌入B40情景,则会出现另一种颓势的情景。尤其失去汽油与电费津贴后,生活变得越来越拮据,那时可能会出现对团结政府的不满情绪。

行动党搞政治的目标是争取官职,人民则是希望安居乐业;若生活变得困苦潦倒,就会导致民心思变。

马华可能因此会有转机,但这个转机须靠马华领袖来寻求突破,若坐以待毙,即使华人想转换政治跑道,马华也沾不到光。

陆兆福讨厌马华也是无济于事的,最重要的还是让华人安身立命,丰衣足食,证明行动党是华人的护身符才有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