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十二生肖无关宗教/谢诗坚

森美兰州最高统治者端姑慕赫力兹殿下于本月18日应邀参加华商新春联欢午宴时,语重心长地指出,生肖是华裔的新年传统象征,不应该演变成争议性的课题;尤其是在各族宗教及文化之间更需要互相尊重和互相包容。

他的这一席话显然是针对有些回教团体和个人不鼓励也不允许华人在新年时对十二生肖中的狗形象格外突出,因为回教徒是不养狗,而且也不与狗亲近。



本来华人的“十二生肖”是与回教徒对某些动物的忌讳是互不相干的,只是到了20世纪后,狗竟变成敏感动物。

由于华人的谅解,很久以来就不刻意突出猪的形象。这种属于情理之中的妥协和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马来西亚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都能在“不协调”或“冲撞”的情况下寻找各退一步的方案。因此在马来西亚发生宗教冲突事件可说是少之又少,反而因种族的问题曾让人民对五一三事件久久不能释怀,直到千禧年后才少有人当成“政治武器”作为慑服民众的言词。

根据媒体报道,回教徒对狗的敌视可以从以下两个实例反映出来:

其一,在2014年时,马来西亚的赛义德·阿兹米·阿拉巴什(Syed Azmi Alhabshi)组织喜欢狗的人和不喜欢狗的人进行聚会,并将之当成一场公益活动来进行。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竟有千多人参加这项聚会,且在“面子书”刊出“我想摸狗”的宣传语。其中一张照片是戴头巾的女回教徒开心拥抱小狗,一时之间赛阿兹米成了网红。



继后她收到的反馈也是让她坐立不安的。大部分是表达仇恨情绪,有少数是威胁会对她进行人身伤害。

在这方面,马来西亚回教发展局局长奥斯曼说这个活动是对宗教领袖权威的挑战。但也有现代回教徒群体对保守的宗教局(属于沙斐仪派)的指责视为“迫害”。其中一位挺她的名人是马哈迪的女儿玛丽娜。她说:“在仇恨上花掉的精力怎么能让我们变成快乐的回教徒”?

其二,在今年2月20日回教发展局严正指出在面子书上出现的马来女子诺哈妮扎分享养狗的镜头是被禁止的,必须早日“悔改”。

华人也有讨厌的动物

持平而言,保守的沙斐仪派也不必苛求通过宗教对历史的“图腾”进行约束和禁止,因为在华人的习俗中,老鼠和蛇也是被归类为生厌的动物,它们对人类的祸害是远远大于对大自然生态的保护,理应不被列为十二生肖,但谁也不知道华人的祖先在久远的年代是怎样创造出“十二生肖”的,而为何又有天干地支的演绎年代法?

有说在周朝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就存在古人用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对应。例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有了“十二生肖”及“十二地支”后,又再配上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如此一来,每个年代都有一个称号。比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末、壬申、癸酉、甲戌、乙亥等等,每一个年号都有一个生肖。即在甲子年出生的是老鼠,以此类推;一旦经过六十年,就是一甲子,又再重新轮转。

不过,后人比较接受十二生肖及天干地支是在东汉形成体系的,而以王允的论述《论衡·自然篇》最具权威。

既然在“十二生肖”中,华人也有讨厌的动物,那么,回教徒对狗和猪的敏感也就可以理解。这是因古人在创造“动物图腾”时,回教还没诞生,不存在“冒犯问题”(公元25-220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再者,我们也只能用历史看“十二生肖”,不能解读成对宗教或种族的大不敬。

反应

 

财经新闻

权益认知度渐提高 企业需加强抗抵制能力

报道:张燕萍

(吉隆坡18日讯)抵制潮蔚然成风,大马企业该如何自处?

专家提醒,随着人民对捍卫自身权益的认知度日渐提高,抑或跟风使然,对不满的品牌展开抵制活动恐已成常态,大马企业需适应这种营商环境,加强抵御能力并建立与消费者的永续发展关系才是上策。

纵观过去种种案例,国内人士对一些品牌的抵制活动,往往先从网络上发酵,随之一呼百应形成强大抵制力量,让相关业者无力招架。

然而有专家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强调,业者需接受环境、社会与监管(ESG)所带来的监督,同时加强对环境、所处的社会群体以及治理所有规划,不只是针对问题发报告回应了事。

另一方面,在民主自由和人权下理性通过抵制行动表达不满是好事,然而一旦演变成失去方向的人身攻击,则将破坏国家的形象。不过,也有经济学者认为,这不会影响招商引资。

在他们看来,变相的抵制行动虽不至于对国家经济造成长期影响,但导致大马形象下滑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为此重塑国家形象是当务之急。

黄锦荣:不涉及政策层面

抵制冲击多元环境

优大经济系教授黄锦荣认为,一旦社会身分认同越来越普及化,人们皆以各自文化、宗教身分自居时,社会不再只是纯粹的族群或宗教化分,大家会根据本身要求提出诉求,这将对企业多元环境带来冲击。

“因此,当出现更多诉求时,企业的营运不再是纯粹于产品的优劣,而是在为不同群体服务时需有更多层面的考量。”

他指当面对营商环境变得复杂时,企业要有责任,除了注重品质和销售服务,也要兼顾整个营运链如产品售后的感观、经验、体验等的客户需求。

他向《南洋商报》指出,预计未来仍会出现不同层次的抵制行动,企业也要开始适应这样的环境变化。

“当我们越强调环境、社会与监管(ESG),抵制行为就越会出现。各别群体都会有本身的权益考虑,企业更需对社会责任有所醒觉。”

黄锦荣提到,政府没办法压制人民表达不满,反而更多时候应让民间发出声音。

让团体有维护权利

“当抵制行为发生时,不需要太担心,也不用闻风起舞,政府应根据民间的考量让各团体都有维护自己权利的空间,当商家面对不公平对待时也可以反起诉,同时允许消费者有反映声音的空间。

“并不是每一个抵制行动都是成功的,除非事件演变导致影响社会安宁,这则另当别论。”

他指政府的任务是在不同群体的利益之间取得平衡,不过度干预或打压,但必须维护整体社会和法治的环境。

黄锦荣认为,抵制运动不涉及大马整体经济,这只是对涉及的企业造成影响,它是消费需求转移的模式,即使是引发失业,也不会影响整个市场的就业运作。

他说,招商引资也同样不会受到影响,因为抵制浪潮不只是属大马特有,并且也不涉及政策层面。

林福炎:破坏种族和谐
大马形象被“扣分”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经济系教授林福炎认为,虽然国内各种抵制活动对经济没有构成长期影响,也不影响外资流入,但伤风化的抵制却会导致大马的形象被“扣分”,因为我国对国际舞台主打的是多元种族和谐的形象。

他表示,外资在筛选新投资市场时,一般以有关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稳定性作为主要考量。

“在合法的情况下,要是抵制行为是理性进行,那是很好,并且有利于社会发展,然而,我国过去所发生的抵制案例且出现种族情绪问题而衍生社会问题,那是不正确的。”

无论如何,他相信虽然抵制行动会影响一些经济活动,但由于消费市场有替代品,因此影响也是短期性的。

林福炎认为,长期教育很重要,必须通过公民教育让人民能以理智和成熟的思维传达诉求,而不是用仇恨打压:“大马是多元国家,政府需要把关并严格执行法令,遏止极端分子滥用抵制行为分裂人民团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