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决胜于团结和口号/南洋社论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7日为雪兰莪州国阵竞选机制主持推动礼时,列举雪州政府以水供问题为首的五大管理不当,要国阵在精诚团结的士气下,重夺这个已经失去10年执政权的富裕州属。

纳吉再三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并语重心长地劝诫雪州国阵成员党别在来届大选继续上演扯后腿戏码。



安内方能攘外的道理,在政治上亘古不变,但在政治人物一己之私的作祟下,窝里反是政坛上见怪不怪的常态。

朝野政党当中,论扯后腿之冠,巫统“当之无愧”;这个国阵的龙头老大的确有无可否认的兵强马壮,其在大选的兵败,很多时候是栽在自己人手中,可这个亲痛仇快的镜头却周而复始。

政治拼斗,某个程度上与足球赛相似,就算是球星云集的队伍,缺乏团队精神就肯定踢不了一场好球。

不过,团结虽然重要,却也不是致胜的万灵丹,攻防策略的运用,尤其口号的制定,亦是不可忽略的主要因素。

就像5年前的5·05大选,哀兵上阵的马华在时任总会长丹斯里蔡细历医生的领导下,喊出了“惨败不入阁”口号,结果华裔选民继2008年3·08大选之后,再次通过选票教训了这个唯一能在国阵政府里代表他们的政党。



不入阁口号成了致命伤,马华一子错满盘皆落索。尽管后来党领导层出现更迭,马华重返内阁,但其在政府影响力已一降再降。

上届大选,民主行动党和民联喊出深深牵动华社心扉的“505,换政府”口号,马华的“惨败不入阁”沦为“恐吓”,一种让华社无法接受的恐吓。

要清楚记得的是,当时的马华四分五裂,毫无士气可言,在这个情况下对华社进行退出内阁的“威胁”,怎会不引起激烈反弹?

今天,马华总算恢复了内部团结,但作战士气仍有待提升,且眼下的政治氛围不容乐观,26亿令吉政治献金和一马公司事件,是许多华裔选民始终耿耿于怀的两大课题,马华要“突围而出”,看来还需费一番功夫。

反应

 

言论

马中技职教育合作/南洋社论

 有一句老话: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傍身。说的是财产再多,如果不善经营总有耗尽的时候,但是若有技术傍身,就不怕会陷入生活的困境。

在日新月异、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古训依旧合乎时宜,直到今日,社会上的许多人都是依靠祖辈传下来的手艺过活。

有些人善于经营和变通,一门手艺可能成就一个大企业,赚取滚滚财源。即使是不善经营或保守的百姓,依靠一门技艺,还是可以生活无忧。

教育部今年5月和7月,将安排教师前往中国进行技职教育培训及学习,这是我国重新重视技职教育,致力提升技术水平的良好决策。教育部长拿督法丽娜接待到访的中国教育部长怀进鹏时所传达的信息,显示我国教育部的重点考量,是要把技职教育主流化、摒弃作为第二选择的思维。

民众存错误认知

马来西亚很早已经开启技职教育的发展,但普遍民众对技职教育存有错误的认知,造成发展滞后,无法形成学习风潮。

其实,技职教育不是低层次教育,而是更具备推动国家科技朝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教育。国人必须改变不正确的观念,正视技职教育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技职教育的毕业生在升学和就业都有保障,还可以通过先就业再升学的途径,开拓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通道。

马来西亚经济正处在转型的时期,急需大量的技术人才,以推动工业朝高端或高增值发展,技职教育正是我们最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管道。2020年,政府成立了技职教育与培训理事会(MTVET),配合第12大马计划对技职教育发展的目标,致力在2025年,将SPM毕业生就读技职教育的占比提高至55%,并在2030年把占比再提高至60%列为长远的目标。
 

政府在2016至2020年的第11大马计划下,开办了诸如航天、汽车及家具生产的新课程。但教学法和教材跟不上最新的科技发展,学生无法满足业界的需求而成果不彰。技职教育与培养理事会的研究显示,在公立技职院校,65%导师缺乏在业界工作的长期经验,本身缺乏实战经验,自然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马中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从技职教育TVET、STEM到数字教育,都是正在致力推动的方向。教育部将安排师资到中国培训的做法令人鼓舞,这将有助提升我国技职教育的水平。

绿色领域成新趋势

在技职教育方面,中国有1700多所技职高等院校、7000多所技职中等院校,肯定具备强大的师资。马来西亚技职学院的教师到中国培训,对本身在技职教育的专业必有良好的收获,将能提升我国技职教育的水平。

随着科技越来越进步,技职教育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加强学生专门技能、商业技能和软件技能,应对网络时代的企业生态的需求。绿色领域的崛起,保护或恢复环境品质的行业,包括再生能源、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将形成新趋势,技职教育也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就业准备。

掌握专业技能,培养正确与积极态度,技职教育的毕业生,出路绝不会比传统大学生逊色。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