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余澎杉的罪责/许世平

最近一则报道:当年的新加坡“少年”部落客余澎杉,在美国被控索取及拥有儿童色情照,保释金100万美元,候审期间禁用互联网,被判罪成将失去政治庇护资格。 

20岁的余澎杉,于5年前在网上发布视频诋毁基督教、辱骂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散播猥亵图而被控,最终被判坐牢4星期。

违反庭令藐视法庭

第二年,他又被控蓄意伤害回教徒和基督教徒的感情,以及没有遵守指示和庭令到警署报到等罪名,结果被判坐牢6星期及罚款。

当时16岁的余澎杉被控时,更掀起舆论纷扰,有评论员声援这个带剑的少年,批评“媒体驯化的社会,众人没有批判能力”,对新加坡政府严厉的惩诫,甚感震惊。

好些国外团体还发起国际声援活动,力促新加坡政府立刻释放这个“挑战政治权威”的愤青。

我国的一些青年组织还联署声援,促请新加坡政府依循公约,尊重言论自由的基本权利。

香港的一些团体还示威抗议,斥责新加坡政府独裁可耻,还焚烧新加坡领导的肖象。

那些支持余澎杉的维权分子说,余澎杉的言论“思路清晰及敏锐”,“只是对社会权威的批判”。

然而,余澎杉被控及保释候审期间,仍继续辱骂,违反庭令及藐视法庭。

一位青少年辅导员提供保释援助,也一样被他诋毁;律师义务代表抗辩,认为他仅仅是个“孩子”,他却还在面簿贴文“辱骂法官”。

有人看不顺眼,在他出庭时,还给他狠狠掌掴。

没有丝毫悔意

他被判罪时,却还表示“我不觉得有任何教诫”;他拒绝合作,不愿接受缓刑监视、改造训练或强制治疗,更没有丝毫悔意。

就算被判罪及罚款,他却表示“很享受玩这种游戏”;结果,他没有读书,也没有工作。

后来,他跑到美国寻求“政治庇护”,却遭美国政府拘禁50天;现在,他重蹈覆辙。

过去,有好些美国的“公路片”,反映反社会人格的青少年经历成长的阵痛,以及对原生家庭毫无希望的未来,还宣扬一种暴力的正义感。

上世纪,美国嬉皮士式的狂欢、自由、叛逆、性解放, 他们一路狂奔,杀人如麻,成为反抗主流社会的宠儿。

再细察在自由国度的余澎杉,他叛离社会、伤害父母、荒诞恶搞的行径,有哪些能揭露那个社会的丑恶,不公与不堪?

现在,他必须承担自己的过错和一切罪责。

反应

 

言论

轨外的余澎杉/许世平

新加坡部落客余澎杉因拥有儿童色情猥亵照片,及性诱未成年少女,结果在美国被判坐牢6年。

2015年,余澎杉在网上发布诋毁基督教和辱骂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视频,还因蓄意贬损回教徒和基督教徒而被判监和罚款;2016年,他离境到美国,寻求政治庇护。现在这个轨外的少年,还须承担自己的过错和罪责, 锒铛入狱。

其实,也不必再对他过多的严辞斥责,而只是想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孩子长成他本该成为的模样。

首先,孩子小时顽劣和带有破坏性,会拆东西,会搞破坏;给他一个弹弓,或让他自制弹弓,他会用来施虐动物,或弹射别人。对他恼怒、训斥、打骂,就是家庭教育。

可是,叛逆时期的孩子,体内有一只小兽,让他们浑身有刺,有棱有角,会刺伤人。

严重叛逆期,还须理解孩子会以什么态度和心念去观察这个世界,去探索事物的发展,对他们遇到的问题如何寻求解答,思考的路径是怎样的?

成人要帮助他们解除心中的疑惑,又不想轻易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就会通过教育和训诫的人为干预,还要营造环境,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成长为“社会”要他们该成长的模样。可是,管教的严苛,却让他们感觉如被牢固的铁笼罩着,像枷锁捆绑向往的自由。

成长的艰苦,教育的驯化,生活的磨练,才能让孩子从孱弱变成强大。

自由有界线

问题是,兵荒马乱的青春,却不想被设定,不想被箍得死死,于是拂逆家里的父母、学校的老师、不惜对抗社会体制的规规矩矩,以为自由是想干啥就干啥。

自由世界,在他们想象中却是全无规则的世界,他们篡改路线,改变路径,却没想到,斗赢了,你只剩下自己;斗输了,你却没有了自己。

其实,自由是有界线的,有墙壁,有障碍的;就算游戏世界里,也有荒城和恶龙之类的障碍物,自以为样样都能随心所欲,随便什么事都可以率性而为,最后粉身碎骨,多么愚蠢。

为了摆脱从众的奴役,以为与众不同才是真实的自我,他们对抗条规,拒绝“被类似的想法绑架”,拒斥“被主流的大多数占据”,结果过早耗尽青春。

我们要提醒年轻人,不要随大潮,要活出自己,是对的,但是却一定要有宁静的力量,要有勇气与智慧去分辨真假,要用知识与创意的力量去改造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好。

只有这样,年轻人在人海中的逆行与反抗,才拥有正确的意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