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从吃木薯到垦荒种地/南洋社论

白米起价,木薯取代,国会下议院议长丹斯里佐哈里阿都建议国人改吃木薯等其他碳水化合物,减少对白米的依赖。

他表示,在等待解决本地白米供应短缺问题之际,人民应该改变,将好处比白米更多的木薯视为替代方案,获取所需的碳水化合物。

白米是我国绝大多数人的主要粮食,而且这种饮食习惯早已根深蒂固深入民心,木薯是否能够取代白米,相信消费人心中有数。况且,木薯的种植在全国并不普遍。

半岛雪兰莪州的瓜拉冷岳是种植木薯最多的地方,全马则以东马的砂拉越种植最多。以生产量而言,木薯的供应量绝不足以解决人民对白米的需求。

这名议长言之凿凿,但根据《南洋商报》向菜农探询的消息,木薯1公斤价格也不见得便宜,疫后售价从过去每公斤1令吉70仙至1令吉80仙,如今已涨至目前3令吉至4令吉之间,与白米售价相差无几。

1公斤本地白米售价为2令吉60仙,1公斤进口白米售价为3令吉50仙至4令吉20仙之间。相比之下,两者价格相差无几,但白米的储存时间比木薯更耐久,可见木薯并不是最好的替代方案。

应开放荒地供种植

粮食短缺是供应与需求的问题,全球局势的变化,包括战争、天灾、气候或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都会影响粮食的生产。

议长提出替代方案的同时,希望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为人们提供荒地种植蔬菜等各种粮食,以便减少粮食的进口。议长的这番话,才是道出纾缓粮食短缺的解决方案。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年耗近600亿令吉进口粮食,这是庞大的开销,其实我国具备种植各种粮食的良好条件,只要适当推动与开发,就能增加粮食的生产。

最近,霹雳州成功种植洋葱就是好例子,至于蔬菜水果稻米和其他杂粮,我国绝不缺乏种植的潜能。

种植农作物必须有土地,但我国却没有善用荒置的土地,不愿意拨给有意从事农耕的农民种植,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政策。金马仑高原和全国多地的农民都深有体会,他们挥洒血汗,将蔬果种植得青葱茂盛,等待收成之际,忽然执法官员杀到,心血瞬间泡汤,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却是执法人员的冰冷脸色。

摧毁农作物两败俱伤

农民有意从事农耕,是协助国家发展经济的努力。但政府的许多土地却任由荒置,也不开放让农民耕种。

最令人愤怒的是执法行为,农民蔬果收成时季,一队人马开到无情摧毁,这种两败俱伤的做法,绝不应该是政府处理事情的手法。

农民擅自在政府土地上耕种是违法行为,但执法单位采取的极端方案,实在令人难以理解,摧毁即将收成的农作物难道不是粮食的损失?

马来西亚绝不缺乏农耕地,希望政府妥善规划,让有心务农的人民耕者有其地,同时鼓励农民引进现代化技术,从量和质方面加强粮食生产。

希望有一天,我国可以开放更多土地发展农业,在粮食生产方面达到自给自足,不必每年再花600亿令吉向外购买粮食。

反应

 

言论

根本上解决民间疾苦/许国伟

国会下议院议长丹斯里佐哈里阿都建议国人改吃木薯,减少对白米依赖。

批评和揶揄的声音没少,但也有人缓颊和力撑,说木薯糖份比白米低,更健康之类的。

这些观点各有依据。问题是,佐哈里究竟是不知民间疾苦,或其实是知道的?

不少人用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故事,来批评佐哈里不知民间疾苦。

晋惠帝听到大臣说,人民在饥荒时期没饭吃而饿死,就问了一句;“没饭吃为何不吃肉粥?”,而被讥为又笨又昏。

晋惠帝确实有些智商不在线,但他出发点是善良的,是好意的。

他只是因为长于深宫,不知外头的世界怎么样,只能听大臣的汇报,才会说了句“何不食肉糜”。

反观,佐哈里是资深政治领袖,不但智商上线,还能到处走,再不然也能刷手机,知道民间发生什么事。

进口白米价格贵,本地白米又不足,木薯价格不比本地米低多少,木薯也不尽然能成为主食,人民生活压力大。

这些,只需外头走一走,或刷刷手机,就能知道。

他拥有比晋惠帝更好的条件,如果还不知民间疾苦,就说不过去了。

但是,若说佐哈里是知道民间疾苦,那又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再说个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一个故事。

大米换麸糠

和珅与纪晓岚对官员处理饥荒赈灾时,把大米换成麸糠给灾民吃,有不同看法。

纪晓岚痛斥官员的贪污行为,但和珅说,一斤口粮能换三斤麸糠,能救活的人更多了。

纪晓岚怒道,麸糠哪是人吃的?

和珅就说,灾民还算人吗?要饿死的人,有麸糠吃就觉得这是好东西了。

和珅是知道民间疾苦的,他说亲自去过灾区,知道易子而食的惨状,也知道朝廷发下的赈灾粮永远无法满足灾民需求,他更是知道问题在哪里,就是官员上下其手,贪污了。

不过,把麸糠替代白米给灾民吃,在他嘴里就成了“变通一下”:灾民不饿死能苟活,贪官也能继续发财。

说到底,和珅知道民间疾苦,但压根没有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毕竟,这是潜规则,也是官场同捞同煲的利益。

如今,佐哈里的“木薯论”引发热议,团结政府里的高官们会有何反应?

他们是“和珅”还是“纪晓岚”?就看在高官眼里,当不当小老百姓是人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