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从亲中反中看华裔爱国之争(下篇)/黄金祥

曾经,中国是个一穷二白的国度,人民别说没有出国的自由(实际上也没那个钱),很多时候三餐温饱都是个问题。改革开放短短40年,中国从一个比非洲小国还穷的国家,飞跃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但近8亿人口摆脱赤贫,还成就了近2亿人的中产阶层。

根据2019年数据,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5亿,几乎就是美国总人口的一半!相比之下,近70% 美国人是没有出国护照的。

同时,中国在工业、基建与科技发展、社会治安、人民福祉,包括抗疫的强大效率等表现,都是全球有目共睹。不但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百姓的幸福感也与日俱增,国势之强盛,更是过去数百年以来的巅峰。

疫情经济每况愈下

反观大马,抗疫表现一塌糊涂,国家经济岌岌可危,许多商家与人民都快活不下去了,部长们却不是在神隐、拍抖音,就是一直在玩数字游戏,连国会都懒得开。60年以来,贪污滥权、新闻自由、社会治安、教育水平等等,几乎每一方面都只能用“每况愈下”来形容。著名学者达祖丁教授,甚至痛心疾首地发表《大马已经没有希望》、《这个大马已死》等文章,来痛斥国家的病入膏肓。

盲目反中的大马华青,看不到中国的自强与进步,也看不到大马的日渐衰败。

如果我是中国(籍)人,我会告诉这些“反中共”的大马青年:麻烦你们多关心自家的问题就好了。我们的政府,不必劳烦你们操心!

这情形,就像是一个乱成一团的家庭,对温馨美满的邻居比手画脚,试图指导他们如何追求幸福,一样可笑。

中国早已摆脱过去的种种社会困境,更不再执着于意识形态的斗争,人民的幸福感和对政府的信任,证明中国政府的良好施政,正处于正确的轨道上,老百姓都积极往前看,过着越来越好的生活。而我们却还继续沦陷在更深的困境,爬不出来,居然还大言不惭地想要告诉中国应该怎么治理国家?

再说,大马与多个共产国家,包括越南、寮国、古巴等,都有正式邦交,中国更是我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反中分子口口声声“反共”,难道就不怕损害我国的外交与经贸关系?这又是哪门子的爱国表现?

(5)关于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意识、文化、习俗、性格、信仰等等,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与积累,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价值追求,是推动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民族精神分裂人民

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人,就像一个失去灵魂的躯体,只能行尸走肉般,任由他人洗脑摆布。

有些年轻一代,把民族精神和种族主义混为一谈,以为发扬民族精神,就是搞种族主义,非常政治不正确,所以必须遏止。

也有一些人,以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的东西,我们是大马华人,不应该“盲目追崇”。

更有人认为,强调民族精神会分裂各族人民,导致人民无法团结一致。

这些,都是对民族精神的误解,同时也是对本身民族的认知不足,以致产生怀疑、甚至否定。尤其在大马的政治环境,免不了有些政客或学者,提倡少数民族自我矮化,就算不能放弃自己的母语和文化,至少要努力学习和融入马来文化,不了解自己的民族没关系,但为了国民团结,一定要充分了解马来文化与宗教。

故此,我们不时会看到某些评论人,动辄指责华人没认真掌握国语,没有主动结交马来朋友,对回教一知半解......所以得不到马来人的尊重与认同,难怪华人一直被边缘化,无法进入政治主流——这样的论调,是不是有点熟悉?

印尼华裔的前车之鉴,早已证明,搞民族大同是死路一条;多数种族同化少数种族,最终是行不通的。放弃自己民族精神的人,永远不会得到尊重,更妄论被接纳为“自己人”。美国亚裔、拉丁裔和黑人,彻底融入美国文化,个个精通美语,结果照旧被民主先进的白人排挤霸凌。郑全行之流,在大马也是活生生的例子,想要把自己变成马来回教徒,结果情况如何?

大马政治以马来人为主流,他们的思维如果不改变,不论华裔如何变通,大马的政治生态也永远无法向前跨进。评论人一厢情愿要华裔理解马来人,迁就他们、融入他们,却从来不尝试鼓励马来人走入华社,去理解华社对华教、土著特权等课题的锥心之痛。

各族之间的互相交流和理解,本来是好事,华社也从来不拒绝学习国语,背诵马来诗歌、熟读马来文化与历史。但是,单向的交流,不是交流,反而会助长多数族群的自大与目中无人。

一个国家要兴盛,各族人民都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大马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多元化,而不是单元化。唯有各族人民发奋自强,国家才会进步。

华裔何必自我矮化

中华民族精神,最基本的元素,就是“自强不息”四字。中华民族5000年来历尽无数苦难与挑战,也孕育出包容四方、大海不择细流的胸襟。这个民族精神,不是欧美那一套损人利己的作风,也绝不是铁板一块、封闭排外的,而是在自强之余,还要与邻为善,互助互利。

理解到这一点,就知道发扬民族精神,不但和爱国精神没有冲突,反而相得益彰。青年强,则民族强。民族强,则国家强。马来人从来不需要因为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在乎他族人民的眼光。华裔子弟又何必自我矮化,把自身的民族文化斩根断枝,来取悦他人?

 

相关报道:

从亲中反中看华裔爱国之争(上篇)/黄金祥

从亲中反中看华裔爱国之争(中篇)/黄金祥

从亲中反中看华裔爱国之争(外一篇)/黄金祥

反应

 

言论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黄金祥

适逢武侠小说名家金庸百年诞辰,中港多地举办纪念活动,展出金大侠当年手稿、小说人物雕像、漫画家作品等等,《南洋商报》亦作了系列报道,引发我这个金庸迷几许追思之情。

小时候,原版小说买不起,兄姐们就把报纸的每期小说专栏剪下,贴在旧作业簿上,日后可以随时翻阅重温。我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就是先接触兄姐“独家自制”的金庸小说本,开启了我对武侠世界的大门。

何谓武侠?金庸在《射雕》中,对郭靖的一生,浓缩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八个字,也正是武侠小说中,对“侠义”二字的最佳诠释。

大侠之所以被视作大侠,未必是因其武功天下无敌。

书中人物如欧阳锋、岳不群、金轮法王等,武功卓越不凡,但为人阴险毒辣,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完全与“侠义”沾不上边,更遑论“大侠”。

舍己为人坦荡君子

对比之下,郭靖、杨过、萧峰、令狐冲等,无一不是一身正气、胸怀家国舍己为人的坦荡君子。

行侠仗义、惩奸除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正义可以赴汤蹈火,为兄弟可以两肋插刀……这都是正派武侠小说中,对一个“大侠”的基本描述。

金庸笔下的大侠,则往往再上一个台阶,升级到“为国为民,死而后已”的层次。

过去,武侠小说曾被视为“不良读物”,同学们在课堂只能偷偷摸摸传阅,万一被老师抓到,还会被没收。而今,金庸小说早已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金学”更是继“红学”之后大放异彩,让人痴迷及追崇的程度,完全不输于四大名著。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也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即使有些人没读过原著,亦可通过大量改编自金庸作品的电影或电视剧,接触到武侠与江湖的世界。

今日的青少年,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娱乐,能静下心来读一本厚重的武侠小说,似乎成了不可多得的奢求。

或许亦因如此,他们容易受到无良社媒及网红的误导,对是非黑白失去基本判断能力。

一旦热衷于追求低俗潮流,就会忘了华人核心价值,甚至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过时可笑的产物。

文字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明智,武侠小说中的侠义情怀,对读者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既诱导世人向善,亦可透过尔欺我诈的江湖,学习分辨世事的是非对错。

真实社会同样是一个江湖,充斥着许多奸诈险恶的小人,他们善于指鹿为马,仗势欺人,玩弄宗教情绪,挑拨族群对立。

如何在一个混沌污浊的江湖,看破虚假面具底下的狰狞面目,是每个人一辈子的功课。

不容小人胡作非为

中华民族以中庸处世,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在小人眼里会变成懦弱怕事。我们在权势面前该如何站稳立场、坚定不移,而不是一味委曲求全,考验这一代人的智慧。

莫忘了,天地有正气,人间有正道;就如武侠世界讲究仁义之心,凡事善恶分明,绝不容奸诈小人胡作非为。

或许是时候,华校师长可鼓励学生们多读金庸小说,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可以提升对中华文化及历史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岂不善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